战乱不断的三国时期,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而刘备自从懂事起,就深谙这个道理。
也许在很多人眼中,他是一个老实善良之人,但这也并不妨碍,他是一个极有野心的人。
刘备的野心,从来不放在明面上,而是深深藏在自己心中,他担心过早暴露自己的想法,很容易成为众人针对的对象。
但精明如诸葛亮,还是看出了刘备的野心勃勃,尤其是他给4个儿子所取的名字,连起来读的话,就能发现,刘备的野心真的不容小觑。
儿子命运
说起刘备的儿子,大众最熟知的应该是刘婵,世人称其为扶不起的“刘阿斗”,若不是他的懦弱无能,又怎会让刘备辛苦打下的江山转手转让给他人呢?
按照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很多人认为,刘备之所以让刘婵继承皇位,是因为刘婵是他的嫡长子。
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刘婵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只不过这个哥哥,并非亲生,而是刘备的义子,名为刘封,在刘备建立蜀汉帝国的道路上,刘封功不可没。
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刘备还将其封为副军将军,对待一个义子,刘备能做到这个地步,可以说是很不容易了。
奈何刘封只是他的义子,无法以正当身份继承刘备的皇位,若刘封是刘备的嫡长子,也许刘备辛苦打下的江山,就不会那么轻易就被人灭掉了。
刘备的二儿子刘婵,从小就生活在众星捧月的环境之中,为了培养他成才,刘备还专门找了儒学大家,讲授他知识,希望他能成为自己的接班人。
可奈何,刘婵对治国之道,毫不擅长,在接手刘备辛苦打下的江山之后,他听信小人谗言,很快就被人灭国,并惨死在洛阳。
刘永是刘备的第三个儿子,虽说他样貌才能,样样不差,可就因为不是嫡长子的身份,所以只能被封为鲁王,辅佐哥哥刘婵。
刘永个性洒脱自由,不善政事,日子倒也过得舒适安逸。
刘理可以说是刘备的老来得子,他出生的时候,刘备年龄已经很大了,对于这个最小的儿子,刘备十分疼爱,将其封为梁王。
刘理在长大之后,并没有遵从刘备的指示,选择从武,而是沉迷于文化知识,是一个喜好文学的大家。
封禅永理
刘备的四个儿子,单名都是一个字,将这4个字连起来,就是“封禅永理”,“封禅”就是人们常说的祭祀活动,只不过“封禅”的主体是帝王。
而“永理”,就是“永远治理”,这四个字,充分表明了刘备的野心,他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永世帝王。
不过将自己的野心,暗藏在儿子的名字中,也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深藏不露的人,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刘备真的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
不过,他再不喜欢显山露水,他的这点小心思,还是让精明的诸葛亮看了出来。
当初的刘备只是一个汉中王,却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光复汉室,但当时的皇帝刘协,实在没有什么本事。
国家明面上看还是刘氏的天下,可刘协手中早已没有了什么实权。
刘备本想通过光复汉室,巩固刘协的皇帝之位,可他在看到刘协的懦弱无能之后,便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
与其尽心尽力地辅佐刘协,倒不如直接发动起义,让自己登基称帝,这样起码汉室复兴之后,还能是他们刘家的天下。
可若是自己辛辛苦苦帮助刘协复兴汉室之后,也许他还会因为自己的无能,让江山落入他人手中。
其实,这个时候的刘备,思想已经开始了转变,他不再是单纯地想要复兴汉室,而是想“自立为王”。
建立蜀汉
刘备早期一直以老好人的形象示人,这也让他积攒下了不少声望,但凡是和他有过接触的人,都对他赞赏有加。
这也让他在日后建立蜀汉的道路上,有了坚持的“群众基础”,再加上身边有关羽和张飞这两名大将,这也极大提高了他的成功几率。
诸葛亮作为刘备的军师,先后帮助他取得了益州等地,占据益州之后,刘备便开始和曹操对抗。
两大枭雄的对立,自然是战况激烈,在足足经过一年多的战争之后,刘备终于击败了曹操的大将夏侯渊。
于是,曹操不得已退出汉中地区,而刘备就顺理成章地将汉中和益州,两个地方收复了回来,归为蜀地。
后来,曹操自封为魏王,这也让当时的汉献帝十分尴尬,但是迫于曹操手中的兵权,他只能是敢怒不敢言,选择了默认曹操自立为王的这种做法。
最后,无奈之下,汉献帝退位,曹操的儿子曹丕接受汉献帝的禅让,登基称帝,建立魏国。
到这时,刘备不管是实力还是人脉,都要远超曹丕,而曹丕建立魏国的做法,无疑是为他顶替了“谋反”的罪名。
于是,刘备便在成都称帝,历史上称为“蜀汉”,刘备试图兴复汉室的想法,早在刘协称帝之时,就已经发生了改变。
而曹丕称帝的行为,无疑是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台阶,让他能够更加“心安理得”地自立为王,建立蜀汉,史称昭烈皇帝。
仔细观看刘备的每一步,都走得小心而又谨慎,这也让人不得不服。
结语
刘备的前半生一直在隐忍,寻求机会,他将复兴汉室,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可当看到懦弱的君主刘协之后,便改变了想法。
可他却依旧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实则在为自己做打算,这些从他给四个儿子取的名字中,都能略知一二。
不过,像他这样既有人脉,又有实力的人,确实具备了一个成功者必备的前提。
曹丕称帝后,他也有了正当的理由,建立蜀汉,而不至于被人扣上“谋反”的帽子,只能说,刘备真的是一个既能隐忍又有野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