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篁岭后,我就被那蔚蓝而又透彻的天空吸引住了,白云像一条轻纱,随着风飘动着。
坐上缆车,透过玻璃看见,一层叠着一层,让我心里想起“桃源应羡此梯田,俯望红尘只隔烟。”而在正下方,有零零散散的几朵黄菊,开得正艳。
沿着山路一直往上,阳光被浓烈的绿叶撕碎散落在地面,形成一个个光斑。在一面巨大的白墙前,树枝的影子映在墙上,就像心灵手巧的奶奶手下的剪影画,颇有一番味道。
来到一件古色古色的屋子,一抬头就看见一块正方形的“蓝天布”白云慢悠悠地散着布,木梁上雕刻着精致的花纹,吊着两个黄灯笼。上到二楼,就可以看见一个小小的阁楼,可看到篁岭的大半景色,一间间白墙黑瓦的屋子像幼儿园的小朋友整齐的排着队,不留一点空隙。看着木框里的碎布,就像看见了一位妙龄女子坐在阁楼里缝着布,一笑,便惊艳了岁月。
景德镇在我的印象中就是简简单单的瓷都,但在这次游学中,我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经过牌坊,便被那微凉的清风撞了个满怀,翠绿带有一丝黄色的竹子随风而舞,发出清脆的声音。道路上铺满了圆滑的石子,走在上面给脚步做了一个深层按摩。在路旁的石台阶上放着一个披着火红外套,很是透彻的瓷花瓶。头上茂密的树叶有多种颜色,拼在一起就像旧时的百家被,把蓝天宝宝裹住了,生怕它受一点儿凉。
来到一个大院子,白墙已经开始发黄,墙外的树延伸至墙内,颇有一番“一枝红杏入墙来”的味道。在院子的中央有一条淌着清水的水渠,水渠上架着一块块木板,板上放着各式各样的瓷都,还未上色,是最纯粹的,不带一丝杂质的米黄色。
在这个大院子里,可以看见一个瓷碗产生的全过程,一些老人已经满脸皱纹,白发苍苍,但手却丝毫不抖,眼里对制作陶器的热情也丝毫不减,他们把一生都奉献给了陶瓷,毫不后悔。景德镇令我敬佩的不仅是源远流长的制瓷技术,还有那颗匠心的跳动,永不退散的热情。
窑火十年,匠心依旧。愿美景依旧,初心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