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准若知同鸟喙,将军应有五湖心——钱若水《题韩信庙》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进武庙的的将领不足百人,其中又以武庙十哲最为著名。而作为武庙十哲排名第二的韩信,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中不得不提的名将之一。
秦朝末年,由于秦二世昏庸无道,苛征暴敛,导致各地民怨激增,无数农民起义使得战乱丛生,各方割据势力攻伐不断。而在数十年的分裂中,最后的天下统一战是在汉高祖刘邦与楚霸王项羽之间展开的,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楚汉争霸”。
公元前202年,由刘邦手下大将韩信率领重兵与其他诸侯一道,数十万大军将楚霸王项羽团团包围于垓下,项羽率领几百骑兵数次杀出血路,突围而出。但最终寡不敌众,兵败自刎于乌江边。
而作为刘邦一统天下的首席功臣之一,世人称之为“兵仙”的韩信,却在消灭项羽后被贬为淮阴侯,最后身死长乐宫。功勋卓越、国士无双的韩信,究竟是如何从一介平民到位极人臣,再到最后被夷宗灭族的呢?这不得不从他幼年时的经历与个人性格特点等多方面说起。
韩信出生于贫民家庭,年少时放荡不羁但是又不谙经商之道,只能依靠周围的人生存。有一次韩信饿得头晕眼花,只得在河边钓鱼。这时,一位在河边洗衣服的妇女看到面黄肌瘦的韩信,掏出怀里的干粮给了韩信,并且连续几十天都在此帮助他。那时的韩信便下定决心将来必要出人头地以报答漂母的舍饭之恩。
还有一次,韩信走在槐荫城中,一个屠户拦住韩信,告诉他如果有胆量就拿剑杀了他,没胆量就乖乖从他的胯下钻过去,韩信思索一番便双膝跪下从屠户的胯下钻了过去,周围的人皆嘲笑韩信胆小如鼠,将来也难以成大器。
从韩信的经历不难看出,年少时韩信经历过无数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与磨难,但是这正是为他日后的成功做了铺垫。
随着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众多农民起义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爆发。一心想做大事的韩信辗转在项梁、项羽、刘邦处任职,却始终得不到重用。
于是在一个夜晚从刘邦处逃跑,萧何听说韩信逃跑立刻骑马去追,并对刘邦说:“大王若想争夺天下,韩信必须加以重用。”知人善任的刘邦立刻封坛拜将,韩信于是从普通士兵连升多级成了将军,全军上下皆大惊。
于是,刘邦任用韩信为将,班固在《汉书》记载:何进韩信,汉王以为大将军,说汉王令引兵东定三秦。汉军在韩信的指挥下经安邑之战、井陉之战、潍水之战等大大小小数十次激战,协助刘邦走向了一统天下的最终决战——垓下之战。
公元202年,刘邦、韩信、彭越各自率领大军从三个方向南下包围项羽的楚军,在此之前,刘邦曾将大片土地划给齐王韩信和梁王彭越。
此战以韩信为总指挥共计30万汉军,将项羽率领的10万楚军逼退至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开始,韩信初率先锋部队与项羽交战,霸王勇猛,汉军败下阵来。随后,韩信指挥左右两翼部队向项羽发起猛攻,楚军陷入苦战,韩信趁机杀了个回马枪,率兵直突楚军中军,楚军大败,逃至壁垒中坚守。
此后多次突围不成,粮草也已所剩无几,楚军内部人心惶惶,韩信于是派人在一个深夜于楚军大营周围高唱楚歌,楚军将士背井离乡多日又战事不利,思乡厌战情绪在军中不断蔓延开来,大批士兵甚至将军出逃,韩信趁势夜袭楚军大营,汉军高喊:“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楚军一触即溃,10万江东子弟顷刻瓦解,项羽逃至乌江边自刎而死。
但令众人不解的是,在击败项羽后,刘邦飞马疾驰到韩信阵中,火速宣布解除韩信所有兵权,收回将军印信,并改封韩信为楚王,至此,韩信与刘邦彻底决裂。
韩信回到楚地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人带着千两黄金拜访漂母,感谢其当年的舍饭之恩,这也是一饭千金典故的由来,但是韩信的知恩图报,并没能为他带来好运。
项羽兵败后,他手下的大将钟离眛投奔了韩信,而刘邦素来与钟离眛不和,后又有人告发韩信准备谋反,刘邦亲自带兵到楚地将韩信绑了起来。但是到了洛阳后,刘邦却赦免了韩信,只是贬为淮阴侯。
公元前197年,汉朝开国功臣陈豨谋反,韩信嘴上答应会做内应,但实际却按兵不动。这时,韩信手下一个家臣因犯错被韩信治罪,家臣的弟弟连夜上书刘邦揭发韩信的谋反之罪。
刘邦的妻子吕后大惊失色,立刻假称刘邦已斩下陈豨项上人头,召集众臣前来祝贺。韩信独身前往长乐宫,被藏在宫内的武士生擒,临死前,韩信跪在吕后面前大喊:“我不服!”,心有不甘的韩信才能出众,功勋卓越,但为人处世不拘礼节,不懂得为臣之道,最后被夷灭三族。
韩信之死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他个人性格的影响,兔死狗烹的戏码,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并不罕见,究其原因是由于封建世袭制度的影响,皇帝们不得不为延续王朝的统治而提前扫除障碍。
韩信虽死,但是其神出鬼没、精巧绝伦的用兵之道却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曹操曾经这么评价韩信:“韩信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着千载。”各位读者对韩信的经历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参考文献: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书》《资治通鉴》《高祖本纪》《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