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的德国已经是奄奄一息,苏军和盟军自东西两面杀来,缺枪少弹的德国几乎无力阻挡。但凡只要还有点清醒的意识,都不会认为德国还有翻盘的机会,甚至于是德军内部都已经快放弃希望了。但是战争此时尚未结束,苏德双方围绕着柏林还将进行血战。可在柏林战役爆发前,苏军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就将面对一场堑壕战式的血战——施劳弗高地战役。
一、施劳弗高地
此刻苏军元帅格奥尔吉·朱可夫正意气风发的率领他那强大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他的目标是德国的黑色心脏——柏林。只要能够攻克柏林,那么朱可夫不仅能够彻底结束这场战争,更可以从'莫斯科的保卫者'变成'柏林的征服者'。对于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将领而言,这将是他无法拒绝的荣誉。为此,朱可夫激昂不惜一切代价的发起进攻,直至他拿下柏林为止。
而对面的德军自然知道苏军的打算,即便是到了山穷水尽的状态,德军依旧在希特勒的命令下聚集了自己最后的力量,打算和苏军来一个困兽之斗。希特勒相信他将在柏林城下阻挡苏军,甚至可以消灭进犯柏林的苏军,从而扭转整个战局。虽然不知道希特勒哪来的这个自信,或许那可能只是希特勒的幻想,但是德军仍旧运作起来,尽其最后的力量试图阻止苏军的进攻。
有关于苏军的进攻方向上,德军有过很多的判断且都较为准确,毕竟战况发展到这一步,苏军也没有什么可隐瞒的必要了,钢铁洪流滚滚向前就行了。其中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进攻方向就被德军的防守战大师哥特哈德·海因里希判断出来了,这位擅长于防守战的陆军大将判断朱可夫将率领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其重点在于渡过奥德河和沿施劳弗高地的东-西高速公路推进。
故此,哥特哈德·海因里希将自己的第9集团军部署在了施劳弗高地附近,而放弃了主力守卫河岸的念头,只希望扼守高地来阻塞苏军的攻势。毕竟此处能够俯瞰奥德河,且能够控制从此处通过的高速公路。德军在这里修筑了许多的工事,构成了三道延伸至柏林的防线。同时为了确保能够万无一失,哥特哈德·海因里希还命令工兵在上游水库放水,将平原变成了一片沼泽,苏军若要进攻施劳弗高地,就必须先穿过沼泽才行。
二、苏军进攻受挫
当朱可夫率领部队抵达时,入目之处就是这样的一片景象——部队面前是一片人工制造的沼泽地,这将对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进攻带来天大的麻烦。而且即便穿过了沼泽,也必须面对德军的三道防线,尤其是俯瞰奥德河的施劳弗高地,绝对会成为进攻的巨大阻碍,也是德军的防御核心所在。朱可夫对此显得忧心忡忡,许多苏军名将都曾在哥特哈德·海因里希的防线上撞得头破血流,包括朱可夫自己也是如此,朱可夫知道施劳弗高地会成为一块难啃的骨头。
不过朱可夫也有自己的底气,他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有足足77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5个坦克军和2个机械化军,士兵超过百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多达3059辆,各型火炮/迫击炮18934门,如此多的兵力,朱可夫自认就算是他的士兵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德军了,岂有畏敌不进的道理?于是朱可夫一声令下,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在1945年4月16日拂晓发动了进攻。在重炮的掩护之下,苏军步兵开始发动进攻,试图为装甲部队打开一个缺口。
然而朱可夫没想过的是,哥特哈德·海因里希对此早有准备,那些沼泽地成为了苏军进攻部队的噩梦,士兵在烂泥里行动不便,少数伴随进攻的坦克也是寸步难行。而苏军的炮击也毫无作用,德军早就撤离了第一道防线,苏军的炮弹只是落在了空无一人的阵地上。同时,朱可夫之前用来照明道路的探照灯也成了败笔,这些大功率探照灯反而让苏军士兵自己双眼昏花,更为德军指明了苏军进攻部队的位置。结果就是苏军部队还不等冲上德军阵地,就惨遭德军火力的屠杀,朱可夫的第一次进攻彻底失败。
如此不顺利的进攻让朱可夫颜面无光,故而又抽调来了第1、第2近卫坦克军发起攻势,可因两个近卫坦克军不在原本的进攻计划中,反倒是让他们和步兵挤在了一起,也一并成为了德军反坦克火力的牺牲品。一整日的进攻下来,苏军仅仅推进了六公里左右,整个进攻趋于停顿状态。同时苏军在4月16日的损失较为巨大,近两百辆坦克被德军摧毁、击伤不说,还有超过七千多名士兵的伤亡。迫于无奈,朱可夫只能在下午三点向斯大林报告,说自己的进攻受到了挫折,进展十分缓慢。
三、逐渐崩溃的德军
斯大林没给朱可夫留一点情面,只是让朱可夫到了晚上再给他打电话。结果朱可夫下午挨了一顿臭骂,被斯大林指出了过早投入近卫坦克军的错误,并表示科涅夫率领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进展顺利,现在统帅部已经命令科涅夫率部北上,准备对柏林发起进攻。斯大林这一招是在激将,希望朱可夫能全力攻克柏林。而朱可夫听闻科涅夫已经带着部队直奔柏林而去,也顾不上那许多,连夜开始调动部队,准备在次日猛攻德军防线,力求获得进攻柏林的机会。
朱可夫这时候已经发起狠来,他决定拿出自己最为擅长的进攻方式,充分利用自己的兵力优势,对德军发起波浪式进攻,希望能够用这样的方式彻底压垮德军的防御。在4月17日一整天里,德军和苏军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苏军各部队纷纷向朱可夫请求支援,因为他们在这种波浪式进攻里承受了较大的伤亡,各级指挥官也对朱可夫的战术颇有怨言。而施劳弗高地上的德军也没好哪去,他们承受的压力同样巨大,在苏军的强大攻势下他们也一样喘不过气来。
到了4月17日傍晚,哥特哈德·海因里希主导的施劳弗高地防线仍旧是屹立不倒,朱可夫又付出了和16日一样的高昂的损失。但是哥特哈德·海因里希的防御也已经濒临极限了,而且他的友军中央集团军的右翼已经在科涅夫的攻势下大踏步的后退,这严重的威胁了施劳弗高地的防御成果,因为这意味着阵地上的德军的后路遭到了威胁,很容易遭到苏军的合围。更关键的问题是,经过两天的血战之后,德军第九集团军的弹药和装备消耗大半,很难继续抵抗了。
4月18日,苏军再一次发动了猛攻,这一次德军的防御濒临崩溃,虽然德军给苏军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可是三道阵地已经被摧毁两道,苏军不仅绕过了施劳弗高地,而且逼近了德军最后一道防御阵地。对于哥特哈德·海因里希而言,此时已经是最为恶劣的情况了,如果最后一道防线也被苏军攻破,那么柏林和苏军之间就再无任何阻拦了。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德军已经没有守住阵地的可能了。而朱可夫也知道德军即将守不住阵地,他下令部队在次日继续发动进攻,务必要击溃哥特哈德·海因里希的防御,胜败在此一举!
结语
4月19日,朱可夫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突破了哥特哈德·海因里希最后的一道防线。面对苏军排山倒海般的强大攻势,纵然哥特哈德·海因里希是二战第一防守战名将,如今也没有了抵抗可能,他只能率领残部后撤以免遭到全歼。此役德军光阵亡就高达12000余人,伤者被俘者不计其数,苏军也为了这次胜利而有超过三万人阵亡作为代价。但是对于苏军而言这是值得的,因为通往柏林的道路已经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