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联网领域,万物互联的蓬勃发展中,更多的厂商和行业也不断地加入其中,而云计算以云为中心,
计算和逻辑都在云上的架构模式也越来越受到各方的挑战和质疑,从而演化更多元化的体系架构;
基于去中心化,降低中心计算的复杂度以及网络传输的负荷,
首先是思科,戴尔,英特尔,微软和arm等企业成立的openfog联盟,提出的雾计算模型;按照雾计算的白皮书OpenFog_Reference_Architecture_2_09_17.pdf,
雾计算服务[FAAS]包含了以往云计算中的三大服务[IAAS,PAAS,SAAS],雾计算的场景主要围绕安全[Security],感知[Cognition],敏捷[Agility],
实时[Latency],高效[Efficiency]五个方面,而它的体系架构则主要安全[security],可测量[scalability],可开放[openness],自治[autonomy],
可信[reliability],敏捷[agility], 等级组织[hierarchical organization]以及可编程[programmability]等八个支撑点构成,并且提供了相应的
SDK来测试;相对于商业模式的演变和相关标准的推出,自由的开源软件社区则推出了相应Edgex foundry项目,来实现边缘计算的概念;
Edgex foundry项目的架构主要由四个微服务和两个基础服务构成:四个微服务为:设备服务层(device service),核心服务层(core service),支持服务层(supporting service),开放服务层(export service)。
而两个增强的基础服务则为安全[security]和系统管理[system Management];在具体实现上,Edgex通过docker容器,下载yml镜像安装,然后通过
启动微服务实现,最后到设备终端的实例运行;
自从云计算领域出现了openfog和edgex这两类边缘化,脱离云计算的概念和工作模式出现后。以往的云计算厂商自然不会允许相应的市场份额和商业利益外溢;所以也推出了自家各具特色的边缘计算产品;阿里云虽说在国内风生水起,排名第一,但是在全球份额也只有第四名左右;
所以先看下国外云计算厂商的边缘计算发展:亚马逊的IoT Greengrass 可以使第三方应用,
本地软件链接到AWS上;支持自家特有的lamda函数计算和 docker容器,可以运行其一,也可以同时运行;
谷歌则在前两年的cloud next大会上,推出了云端芯片 Edge TPU(硬件)和软件工具 Cloud IoT Edge(软件)两款产品来占有边缘计算的市场;
Cloud IoT Edge包括Edge IoT Core和Edge ML两部分,前者为IOT通讯和协议数据交换的分析和处理;而后者则主要用于机器学习,可以看成是一个轻量级的TensorFlow;
微软则结合自家的Azure云推出了Azure IoT Edge Runtime服务,并且联合了大疆和高通,推出相应领域的软件工具包。
在回过头来,看国内阿里云的相应策略,18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也宣布战略投入第一个IOT边缘计算产品Link Edge,主要发力语音识别,视频识别以及AI领域,可以将相关计算下沉至设备端,即使断网也可以运行;
下面笔者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如何在阿里云的Link Edge边缘计算中,创建一个实例,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Link Edge这个产品:
首先,进入阿里云的网页控制台,边缘计算页面创建一个边缘实例:
点击新建边缘实例按钮后,在弹出的页面输入实例名称:
然后,点击新建网关产品,在弹出的页面输入网关产品的基本信息;
当所有信息都输入完成后,点击确定按钮,成功创建实例的话,会在边缘实例的页面显示我们的实例信息;
然后,点击软件安装,在弹出的页面输入对应的系统信息:
然后再点击生成安装命令按钮,在下一个弹出页面点击完成按钮:
然后,将生成的命令拷贝到本地,回车执行:
当提示启动成功后,运行脚本命令察看,可以看到相关信息:
最后,回到网页控制台界面,察看边缘实例详情,可以看到我的边缘实例已经运行:
至此,一个边缘实例的创建和上线的实践就完成了。
关于边缘计算,也有些专业人士表示,未来会吞噬云计算,但是笔者觉得这个观点有点夸张,在未来,随着IOT的万物互联,越来越多的设备连入云端,最多会使云计算的功能弱化,至于消失,可能性并不太大;另外,前些年,曾有人认为云计算和大数据是硬币的两面,现在看来,也许边缘计算和云计算才会成为一枚硬币的两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