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5G的商用元年,作为街头巷议的热点技术,5G到底是什么?5G当前的进展怎么样?
5G的应用场景有哪些?5G技术的普及又将给物联网行业带来哪些变化呢?
本文将和大家聊聊这些有趣的话题。
什么是5G?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Wireless/Cellular System)是继2G/3G/4G之后的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具备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的特性。
5G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TU(国际电信联盟)和3GPP推进,在2018年6月的3GPP全会上,批准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 Release15 独立组网标准,意味着5G完成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开始商业化使用。
5G在国内的进展?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广电下发5G牌照,正式开启5G商用时代。
从2021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上的信息得知,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累计建成5G基站71.8万个,推动共建共享5G基站33万个,基本覆盖全国所有的地级以上城市,独立组网模式(SA)实现规模部署。
5G有哪些应用场景?
5G的应用场景可以参考国际电联提出的IMT-2020愿景,通过把网络指标抽象、映射成: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 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和海量物联网通信(mMTC)三大场景。
5G将给物联网带来哪些变化?
从上一节提到的三大应用场景来分析5G在泛物联网领域的价值及发展趋势。
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
5G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峰值可达10Gbit/s,比4G LTE蜂窝网络快100倍。在热点区域,可实现每平方公里数十Tbps的流量密度。其超大的带宽传输能力,可以满足4K高清视频、全景视频以及VR虚拟现实等数据传输的要求。
典型场景:AR/VR、高清视频、远程医疗服务等场景。
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
5G对单向空口时延的要求是1毫秒,也就是设备端到基站的数据传输时间;可靠性要求达到99.999%。娱乐性产业和远程医疗服务
典型场景:工业物联网、自动驾驶等场景。
海量物联网通信(mMTC)
5G网络的连接密度是每平方公里1,00万终端,电池寿命是在MCL(最大耦合损耗)为164dB时工作10~15年,也就是说在信号很差的情况下仍然能工作10~15年(信号越差发射功率越大,越耗电)。
典型场景:数字工厂、智慧城市、可穿戴设备、环境监测、智慧农业、森林防火等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场景。
从5G的三个主要特性及应用场景可以看出其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价值,那5G终究会给物联网行业带来哪些变化?
云-端协同:
5G可以满足海量物联网设备的接入,可以很好的实现云-端协同方案,比如园区门禁系统、带屏设备的信息发送系统、高速道路交通监测系统等。
云-边-端协同:
算力、存储及AI等能力从云上下移到边缘,边缘计算的基础设施及相关行业应用将会蓬勃发展。
空口时延的降低再加上边缘计算的兴起可以有效的降低整体链路时延,从而使很多应用能落实到具体的业务场景中。比如车联网需要低时延的网络响应能力,会将云端的算力及AI等能力下沉到边缘,使之更接近终端用户,从而缩短传输时延,降低网络回传负荷,实现云-边-端的车路协同行业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