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商隐最让人失望的一首诗,千百年差评不断,几乎被喷得体无完肤

李商隐是唐朝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在唐朝诗坛的文学成就仅次于李白杜甫,同为第一集群人物。他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经典名句,千百年来吟咏不绝“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等等,深深触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

李商隐最让人失望的一首诗,千百年差评不断,几乎被喷得体无完肤

不过,李商隐毕竟是人不是神,也会有失手的时候。他的众多诗作中,有一首就曾“马失前蹄”失了手,千百年来差评如潮,遭到后世的一致批驳,几乎被批得体无完肤。这首诗的主题与唐玄宗的皇子寿王李瑁有关。

李商隐最让人失望的一首诗,千百年差评不断,几乎被喷得体无完肤

唐玄宗有个皇子寿王李瑁,曾经是唐朝的希望之星。他的生母就是唐玄宗最为宠爱的武惠妃。杨贵妃入宫之前,艳丽机敏的武惠妃是唐玄宗李隆基最心爱的女人。武惠妃精明狠辣,利用唐玄宗对自己的宠溺,施展阴谋诡计,铲除了王皇后和皇太子李瑛,一步步要把儿子李瑁扶上太子宝座。

李商隐最让人失望的一首诗,千百年差评不断,几乎被喷得体无完肤

就在李瑁距离太子宝座只剩一步之遥之时,公元737年,武惠妃却忽然身染重病,一命呜呼,李瑁的皇太子之途也由此戛然而止,从此与太子之位失之交臂。更为倒霉的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另一件飞来横祸又降临在他头上。

李商隐最让人失望的一首诗,千百年差评不断,几乎被喷得体无完肤

寿王李瑁的王妃杨玉环,是一位国色天香的绝代佳人,与李瑁感情很好。唐玄宗见到了杨玉环之后,不觉为之倾倒,居然违背人伦大道,在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以为玄宗之母窦太后祈福为名,强迫杨玉环出家,又在天宝四年(745年)把杨玉环迎入后宫占为己有,制造了唐朝历史上著名的丑闻。

李商隐最让人失望的一首诗,千百年差评不断,几乎被喷得体无完肤

寿王李瑁作为这起事件中最大的受害者,心中的沉痛、愤恨、羞耻、无奈之情,可想而知。但夺走他心爱之人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父皇,使得他只能深深把满腔痛苦埋在心中。

唐朝很多诗人都以此事为题材,对唐玄宗的荒唐作为进行讽刺。李商隐也写过一首类似的诗《骊山有感》,全诗如下:“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

诗作浅显易懂,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骊山温泉中香气氤氲,装饰豪华,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其中流连忘返。皇亲国戚和满朝文武都亦步亦趋跟随李隆基的金龙辇,其中却不见寿王李瑁的身影。通过隐晦地表达寿王李瑁的不满怨恨,来揭露唐玄宗的丑态。

李商隐最让人失望的一首诗,千百年差评不断,几乎被喷得体无完肤

谁知此诗写成后流传后世,千百年来却受到后世文学评论家的共同差评,简直可以说是差评不断,几乎被喷得体无完肤,成了李商隐最让人失望的一首诗。

宋代学者范晞文认为,此诗“彰君之恶,发乎情止乎礼义之意安在?”感到此诗过于唐突直接,不合“温柔蕴藉”之礼义,清代学者纪晓岚认为此诗:“既少含蓄,亦乖风雅,如此诗不作何妨,所宜悬之戒律者此也”,觉得这首诗太过于直白恶俗,应该把它当成失败的反面教材。

其他还有很多,如学者朱彝尊认为此诗太过“浅直”,文学家何焯认为“末句太露”,诗人屈复认为,“此诗可以不作,即作亦宜浑涵不露。看少陵每于天宝时何等语意,则义山之陋不辨自明”,干脆认为还不如不写。文人潘德舆认为,“商隐爱学杜诗,杜诗中岂有此等猖獗处”。

由此可见,这首诗确实是李商隐的“马失前蹄”之作。不过瑕不掩瑜,李商隐一生著作等身,偶有败笔也属正常,丝毫不影响他在唐朝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参考资料:《对床夜语》《抄诗或问》《养—斋诗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