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可扩展性表示可通过加机器线性提高系统处理能力,承担更高流量和并发。
由于峰值的流量不可控,不可能在系统架构设计初期就考虑好机器数量以支持并发。
一般基于成本考虑,在业务平稳期,会预留30%~50%冗余机器应对运营活动或者推广可能带来的峰值流量,但当有突发事件时,流量可能瞬间提升几倍。莫过于明星公布恋情,大家都会到两人微博下互动,微博流量短时内迅速增长,微博信息流也短暂出现无法刷新消息,系统一时间不可用。
所以如何应对突发的流量呢?
最快的方式就是堆机器。不过能保证扩容三倍机器后,系统也能支撑三倍的流量吗?
系统瓶颈在哪里?
通过在单机系统中增加处理核心,可增加系统的并行处理能力,但当并行任务数较多时,系统会因为争抢资源而达到性能拐点,处理能力不升反降。
集群系统也是这样。不同的系统分层上可能存在一些“瓶颈”,这些瓶颈点制约着统的横向扩展能力。
比如系统流量1000 QPS,对DB也是1000 QPS。若流量增加10倍,虽然系统可通过扩容正常服务,DB却成瓶颈。或单机网络带宽50Mbps,若扩容到30台机器,前端负载均衡带宽就超过千兆带宽限制,也会成为瓶颈点。
所以系统中存在哪些服务会成为系统扩展的瓶颈呢?
无状态的服务和组件很易于扩展,但是MySQL这种存储服务有状态,较难扩展。因为向存储集群中增减机器时,涉及大量数据迁移,一般关系型DB都不支持。
DB、缓存、依赖的第三方、负载均衡、交换机带宽等都是系统扩展时需考虑因素。得清楚系统并发达到某量级后,哪个因素会成为系统瓶颈点,从而对症下药。
高可扩展性设计
拆分,把庞杂系统拆分成独立、单一职责的模块。
注意对不同类型模块,拆分原则不同。假如设计一个知乎,那么会有几个模块呢?至少5个模块。
用户:负责维护社区用户信息,注册,登陆等;
关系:用户之间关注、好友、拉黑等关系的维护;
内容:社区发的内容,就像朋友圈或者微博的内容;
评论、赞:用户可能会有的两种常规互动操作;
搜索:用户的搜索,内容的搜索。
部署方式遵照最简单三层部署架构
负载均衡负责请求的分发
应用服务器负责业务逻辑的处理
数据库负责数据的存储落地
所有模块的业务代码混合,数据也都存在一个库。
存储层的扩展性
无论是存储数据量,还是并发访问量,不同业务模块间量级相差很大。
比如知乎,关系数据量远大于用户数据量,但用户数据的访问量却远比关系数据大。所以假如存储目前的瓶颈点是容量,那只需针对关系模块的数据做拆分,而无需拆分用户模块数据。所以存储拆分首先考虑业务维度。
拆分后,这简单社区系统就有用户库、内容库、评论库、点赞库和关系库。这还能隔离故障,某库挂了不会影响到其它DB。
按DB业务拆分后的部署架构
业务拆分一定程度提升了系统扩展性,但运行久后,单一业务DB在容量和并发请求量上仍会超过单机限制。需针对DB做二次拆分。
这次拆分按照数据特征做水平的拆分,比如给用户库增加俩节点,然后将用户数据拆分库。
水平拆分后,即可突破单机限制。不能随意地增加节点,因为一旦增加节点就需手动迁移数据。所以长远考虑最好一次增加足够节点,避免频繁扩容。
当DB按业务和数据维度拆分后,尽量不要使用事务。因为当一个事务同时更新不同DB,需使用二阶段提交,来协调所有DB要么全部更新成功,要么全部更新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