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杀神白起打得韩魏割地,楚国迁都,赵国求饶,为什么必死无疑

秦国从强大到统一全国,有几个历史性的人物起了很大的作用,首先当然是商鞅的变法使得秦国强大;然后范雎的远交近攻,使得诸侯渐弱于秦国;最终李斯协助始皇统一全国。当然还有其他的,像提出连横之策的张仪,四任秦相的魏冉,《吕氏春秋》的主编吕不韦。武将中有白起,王剪,蒙括等。

白起,出生年月不详,复姓公孙,是商鞅变法前世族孟西白中白氏的族人。前294年的时候,白起以左庶长(二十等爵的第十级)进攻韩国取得胜利,第二年升为左更(二十等爵的第十二级),这一年,白起大败韩魏联军,杀掉敌军24万,同时为秦国赢得五座城池,白起因功升为国尉(准将,低于将一级)。前292年,白起再次进攻韩魏,因功升大良造(十六级,原来为秦国政军最高长官,秦惠文王时改为二十等军功之十六等)。次年占领韩国宛城。前290时,韩、魏因为连败于秦国,不得以割地求和。再次年,白起连下魏国六十一城。

杀神白起打得韩魏割地,楚国迁都,赵国求饶,为什么必死无疑

前280年,白起取得赵国光狼城,前279年,攻楚,水淹楚都城,楚国不得已迁都陈。前273年,俘虏魏国三名将领,杀敌十万,占领华阳城。前264年,攻韩,斩敌5万,取得韩国五个城池。前260年,因为赵国换掉老将廉颇,换上赵括,大败于白起,白起坑杀赵国降兵四十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经此一战,赵国实力大损。后来,赵国利用当时秦国丞相范雎的私心,并答应献六城给秦王,使得秦王放弃攻赵,否则,赵国可能就此灭国,白起从此跟范睢不和。不过秦军退走以后,赵国就放了秦昭王的鸽子。

前259年,因为赵国毁约,秦昭王再次进攻赵国,秦王想以白起为将,但白起看到此时的形势不利于秦王,劝秦王放弃进攻,秦王不听,白起也不愿为将。秦王以五大夫王陵为将,领十万秦军攻打赵国都城,因为赵国百姓同心同德,大将又换上了老将廉颇,王陵数次失利。秦王再次要求白起出山,白起再次以病为由拒绝。秦王没办法,想到了靠游说起家的丞相范睢,要范睢去劝白起,这次秦王显然犯了个大的错误,他不知道范睢私心太重,范睢非但不是真心劝白起出山,反而激起白起的不满,同时,他又在秦王面前添油加醋,使昭王对白起产生不乐。

杀神白起打得韩魏割地,楚国迁都,赵国求饶,为什么必死无疑

昭王任命王龁替代王陵,但还是损兵折将,进展全无。其实此时的白起如果稍有点政治头脑,或者说为秦着想一点,就应该主动请缨,虽然可能攻不下邯郸,至少可以让秦国少损失一点,但他却没有这么做,反而对别人说,“不听臣计,今果如何”,你说秦王能不恨他。后来不利的消息一个接一个,昭王没办法,再次拉下面子亲自去白起府求他,面对屈身上门的昭王,白起认为他是受到范睢的蛊惑,所以还是不愿意,只是把利害关系陈述给昭王,并说,宁愿被杀,也不愿意打必败之仗。感觉此时的白起完全着了范睢的道。随后,白起被秦王一撸到底,成为普通士兵。三个月后,秦国再次大败,主将郑安平降赵。秦王大怒,下令白起离开京城,不久,在范睢的再次挑唆下,白起被秦王赐剑自裁。

白起一生,大小战役七十余次,歼敌约165万,攻破楚都,为秦国夺得韩国半壁国土,打得楚、赵、魏、韩闻之胆寒。他这一生,从无败绩,他的战斗都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特别善长野战,“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他还善于打追击战,痛打落水狗,以便达到全歼敌人的目的,这点有别于当时盛行的“穷寇勿追”的主流军事思想,当然他打的追击战,都是事先有足够的准备,有把握的情况下进行的。他的另一个军事上的开拓就是他重视野战中的堡垒工事,长平之战就很好地体现了他在这方面的高超运作。另外,他善于利用战争中的时间差,打突袭战,喜欢使用远程奔袭,出其不利,攻其不备。

杀神白起打得韩魏割地,楚国迁都,赵国求饶,为什么必死无疑

不过白起的个性真的不怎么样,最后秦王进攻赵国邯郸时,前期他托病不出,还可以理解,毕竟昭王的策略不对,但当秦军接连失利时,作为一个秦国的大良造,居然像小孩子一样堵气,宁愿死也不愿意一败。虽然失败可能对自己的名声不利,但面对死亡的秦国将士,作为一个老秦人,难道就没有一点的心动,名声难道比国家和秦人的命还重要?

后来秦王亲自登府,已经给足了白起面子,其实昭王也从心里承认自己政策的失误,不过因为秦国不能在其它诸侯国面前损失威望,这场仗必须得打下去。而白起面对自己主子的求救,居然还在说他自认为的那一套,甚至当然顶撞昭王,作为一个臣子,接下来的后果就显而易见,白起必死。但是昭王还算是善良,只是免了白起的一切爵位。不过,不管怎么样,白起是活不成了的,臣子与主君争势,我相信任何一个君主都是不会允许的。三个月后秦军的再次失败,昭王彻底发飙,再加了小人范睢的谗言,一代大将,杀神白起自杀而亡,死时的白起还不清醒,还在认为自己的死是因为坑杀了四十万赵兵。

杀神白起打得韩魏割地,楚国迁都,赵国求饶,为什么必死无疑

白起的死,非死于太史公所说的因果报应,而是死于他自己的个性,一方面他自己毫无仁慈之心,不管对于敌军还是对于秦人,对于故人的残忍还可以理解,毕竟各为其主,而且打仗就得死人,战场上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人的残忍。但是他看到秦兵的死伤,也没有半点伤感,守着自己的名誉,而不愿意用自己的才能去减少秦军的伤亡。另一方面他居功自傲,对于昭王的多次命令,不愿意接受,甚至于昭王亲自求他,也不为所动,这那里是作为臣子应该做的。虽然小编也不赞同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但是只叫他去补救一下君主的错误,就没有理由多次拒绝。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白起正好应了这句话。至于网上说的是因为他出生于平民什么,秦朝有多少将领出身于平民,不足为信。功高盖主,兔死狗烹等虽然在很多情况下是正确的,不过用在白起的死也不当,因为此时,秦国还没到马放南山的时候,秦王还很需要白起,不过如果此时白起不死,随着时间的推移,倒是有可能,像商鞅。但后期的秦国对于功臣还是杀得比较少的,像魏冉、范雎也只是被罢官。

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为了表彰白起的功绩,封赏了白起的后人。《千字文》将白起列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现在白起的粉丝很多,我记得有一本玄幻小说,把白起就写得很牛。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史路雨丝原创,欢迎转发,禁止转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