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物春秋】如流星般的学者——吴金鼎

【人物春秋】如流星般的学者——吴金鼎

吴金鼎,字禹铭,1901年生于山东省安丘县万戈庄。早年毕业于山东齐鲁大学,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攻读人类学专业。1928年3月至1929年10月,吴金鼎返回齐鲁大学任助教,并开始在山东进行考古调查工作。期间发现龙山镇城子崖的龙山文化,为日后"史语所"考古组大规模发掘龙山文化奠定了基础。1930年吴金鼎到"史语所"考古组任职,先后参加了河南安阳殷墟、山东章丘城子崖、安阳后冈等著名历史遗址的发掘。1933年,吴金鼎进入英国伦敦大学研究院修读考古学博士学位,后跟英国埃及考古学泰斗彼特里在巴勒斯坦做考古发掘工作。

▲吴金鼎

1938年吴金鼎学成返国,他立刻投身到田野中去。1938年11月15日至1940年6月,"史语所"与"中博院"筹备处及中国营造学社联合组建苍洱古迹考察团。在吴金鼎的主持下,王介忱、曾昭烯等人一同从事大理及洱海一带的考古,并撰写了《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云南苍洱境的考古发掘直到今天依然是西南地区史前考古学的典范。翌年初,"史语所""中博院"筹备处以及营造学社又联合组成川康古迹考察团,展开四川以及西康地区的考古工作。

【人物春秋】如流星般的学者——吴金鼎

▲1941年川康古迹考察团在新山寂照庵合影

吴金鼎为此次考察制订了详细的计划。他将四川分为六个工作区。1941年1月到2月,考察团先在第一区内展开调查,发现南溪葬地、九家村崖墓、双头江、旧州城等遗址。3月到4月,考察团溯岷江而上,到达第二区成都平原。在新津发现堡子山葬地、旧县城遗址;在彭山发现蔡家山葬地、双江葬地;在温江发现古城埂遗址;在成都发现青羊宫葬地;在郫县发现马镇古城遗址。可以说吴金鼎通过多年西方理论方法的学习以及中国田野考古实践已经成为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第一流的考古学家。

梁思永曾经赞誉:“像吴禹铭先生才算是田野考古学的正统派,着重田野考古而轻视故纸堆中的研究。”1943年初,被称为“田野考古第一”的吴金鼎又马不停蹄地加入琴台整理工作团,这不仅是永陵考古工作团队的幸运,也是中国考古学的幸运。

3月2日,永陵第二阶段的发掘整理工作正式开始。吴金鼎采用"内外揭露"法,即工作团分为两队,一队由自己主持,发掘墓葬南面的外封土,探索墓门外部及封闭情况;另一队由冯汉骥主持,继续从墓葬北面第一次发掘时打开的洞口清理地宫,了解其内部构造。通过封土南面的探沟,吴金鼎发现地宫前面并无墓道和其他附属建筑,仅在地宫第一道券拱下摞一道石墙封闭墓门,石墙外又有一道砖墙,砖墙之外又有三道砖砌建筑遗存。9月文物移交四川博物馆进行整理,以期发表考古报告。

第二阶段发掘期间,永陵宛如明星,时时为人热议。在发掘过程中的现场参观次数就达到20次,参观者主要是政治界、新闻界以及学界人员。之后,时见有关永陵发掘进展的报道。1947年,四川博物馆又将第二阶段发掘出土文物在皇城坝明远楼公开展出,为时一周。在战火纷飞、人心浮动的时期,展览不仅给民众上了堂生动的国民教育课,还极大地振奋了国民的爱国信心。

【人物春秋】如流星般的学者——吴金鼎

▲《前蜀王建墓发掘报告》

随着抗日战争愈加惨烈,国家已到存亡之际。在学术上取得辉煌成果的吴金鼎愤然弃文从武,永陵考古报告的编写被迫搁置。他加入了军事委员会,去了四川新津的美国空军第二招待所做主任,为抗战服务。直到1948年9月18日,年仅48岁的吴金鼎在济南病故,他再也未能从事他最热爱的考古事业。

这位学者犹如流星般,在他生命最辉煌的时候,溘然而逝。时隔近二十年,1964年,冯汉骥重新整理王建墓发掘材料,将《前蜀王建墓发掘报告》发表于世,才算完成了吴金鼎考古事业的遗志。报告不但全面系统地描述了墓葬环境与墓室建筑结构,而且注重考古研究工作、对二十四乐伎、十二力士以及王建坐像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研究,成为考古发掘报告的经典著作之一。

编辑:南波万

校对:汪 洋 李胜利

监制:毛声文

审核:赵秋玥

来源:《锦水花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