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曾经有过不少的将领,这些将领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不竭的推动,他们前赴后继,奏响了一场动人的史诗,张发奎就是其中的一员。
1896年,张发奎生于韶关始兴县隘子镇,年纪轻轻的时候,他摊上了人命官司,只好逃命到广东。上学期间,他受到孙中山思想的影响,进入同盟会,还成为了孙中山身边的一位将领。
1925年,粤军第一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师,他成为了旅长,后来又升任为师长,带着自己的将士们,在北伐战争中征战。
北伐之后,张发奎由于自己在北伐期间的战绩,成为了十一军军长,这一年的他才三十岁的年纪,在军中地位就已经颇高,后来他又接受任命,进行了第二次北伐,在第二次北伐后,他再度凯旋归来。
值得一提的是,张发奎虽说曾经站错了队,选择投奔汪精卫,是汪精卫的忠实追随者,但他对于我党的态度是友好并支持的,因此他的军队中有我党的几位有志之士,他们无形之中,促成了南昌起义的爆发,在南昌起义中的几位将领,如贺龙、刘伯承、聂荣臻、朱老总等,都曾当过他的部下。
除了这些爱国元勋外,七位开国大将也曾跟随张发奎一同参加过北伐战争。
张发奎对政治并不关心,他所关心的还是他战争能否取得胜利,他关心正义,但是因为时局的影响,他又很难得到真正的正义。
在1932年,张发奎看到日寇侵华,心中深感苦闷,因为他向蒋介石请命要参加抗日,蒋介石并不同意他的请求。
张发奎辞职后,远走他乡,曾经去过一个德国人开的小酒馆,在小酒馆里面,德国老板说“如果你是中国人,就请你回去跟日本人战斗!”
后来,张发奎又前往美国,没想到在美国又遭遇了跟之前差不多的一幕,他的美国朋友也问他,什么时候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他心中不由地感慨万千,然后默默放下了酒杯,虽说在外游历,无法上战场杀敌,但是在他心中,他依然是那位金戈铁马、纵横沙场的大将军。
1935年,张发奎回到南京,再一次对蒋介石请命,想要参加抗日,这一次蒋介石没有反对,先将他调派去进行防御工事修建。1937年,日寇全面侵华,蒋介石也因为西安事变的影响,被迫宣布要参加抗战,这一次,张发奎亲自来到战场,轰击日军司令部,他以少胜多,通过指挥,带领第8师、第4师把日寇师团打得狼狈逃窜,他们只好留在广州城内,等待救援。
同时,张发奎还收复南宁、龙州、梧州等地,驱除日寇。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不久,张发奎收到了从美国寄来的一个酒杯,而在这酒杯之中,饱含着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唯独只有国家富强,民族安定,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这就是当年那个阻碍张发奎喝酒的美国朋友,从美国寄回来的,得到这个酒杯后,张发奎心中充满了感慨。
抗战胜利后,日军将对中国进行投降仪式,在这个过程中,张发奎被任命为广州地区接受日本投降的官员,没想到就在这个过程中,香港本来应该在他主持下,一并接受投降,他们却被临时通知说,现在是英方主持香港日军的受降典礼。
而张发奎听说南京国民党做出如此选择之后,他愤怒不已,直接表示说,不该屈服于英美的压力!当时他把自己的诉求发往南京国民党政府,但是国民党政府对他这个强烈诉求却是充耳不闻,蒋介石迫于压力影响,还是让英国主持典礼,张发奎大发雷霆,以军事行动要求香港取消限制华人入境,还在香港境内抓获了不少境外势力,虽然他做了这些事情,最终的结果还是让他失望,也看到了国民党政府的软弱。
1949年,张发奎在香港定居隐退,1980年,他在香港平静生活多年之后,结束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
当侵略者踏上中华民族神圣国土的时候,它的铁蹄侵犯了国家,也让民族走向危亡和埋没,幸好在这个时候,像张发奎这样的将领们,选择了御外抗日。他们用这样顺应人心的抉择,用这样慷慨激昂的奋战,成就了自己的一道凯歌,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