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备的巅峰之战,没有带上诸葛亮,结局:虽败犹荣

翻开一本史书,就是打开一个世界,读史而知天下

刘备的巅峰之战,没有带上诸葛亮,结局:虽败犹荣

刘备从一个落寞皇族,甚至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皇族,摇身一变,成为一方帝王,最离不开的是诸葛亮,诸葛亮的出现,刘备从寄人篱下的生活以下升级到了战略部署,割据川蜀。

刘备的巅峰之战,没有带上诸葛亮,结局:虽败犹荣

诸葛亮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烘托了刘备军团内部的指挥实力,所以后人在读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时,更多读者会愿意将取得最终胜利的期望放在刘备军团身上。但是敢试问一句,刘备军团内部除了诸葛亮之外,真的就没有其他人能够指挥得动一场血气方刚的战事吗?其实是有的,刘备就是最好的例子。

刘备也有独当一面的时候

刘备在作战指挥这方面,大多数读者会认为刘备不如诸葛亮,所以不值得一提,其实刘备在没有诸葛亮时,也可以向大家体现他的军事巅峰实力。最主要的代表之战就是夷陵之战。

刘备的巅峰之战,没有带上诸葛亮,结局:虽败犹荣

公元215年,刘备和孙权之间因为领土的纠纷,签下了和平协议,在会议中规定了双方可以和平划分6个地方的管理权,并且在分割地方归属权益之后,决定携起手来共同抵抗曹军。这次会议史称“湘水之盟”,并且双方签订了和平协议,算是有合同的正式协和了。

襄樊之战刘备损失惨重

没想到4年之后,孙权率兵进攻合肥时,

关羽却率兵偷袭了孙权

。孙权正值其兵力薄弱之际,于是关羽打得孙权节节败退,孙权恼羞成怒回想起4年前与刘备军团签订的和平协议,觉得自己被骗,于是手撕湘水之盟的协议,双方正式拉开襄樊之战的序幕。

当时孙权进攻合肥时,兵力相对而言已经过于薄弱,在粮草和支援不及时等恶劣条件之下,关羽一度碾压孙权。

刘备的巅峰之战,没有带上诸葛亮,结局:虽败犹荣

就连北部的曹操收到消息时也后背冒冷汗,根据相关史书记载,公元219年曹操看到襄樊之战时的关羽战功显赫,甚至一度想迁都,以免被殃及池鱼。

孙权最终拟定了理智的作战方案,在撕毁协议之后,和曹军取得了联系,双方最终达成协议称将要联手对抗势不可挡的关羽军团。最后刘备被两军夹击之下被害,不仅损失了关羽,甚至连之前拿下的荆州三郡,也只能拱手相让于他人。

刘备此时闻到消息,决定发动战役讨伐孙权,于是刘备与孙权之间的夷陵之战拉开了序幕。

刘备的巅峰之战,没有带上诸葛亮,结局:虽败犹荣

后代有一部分历史学者站出来表示,刘备在关羽兵变被害之后,发动讨伐东吴的战役,主要是因为想要替兄弟报仇,属于一种头脑发昏的行为,为刘备战败埋下了伏笔。

这种说法到底对吗?其实并不完全正确,秉承着这样观点的历史,学者们可能忽略了刘备身上的军事能力。

这一回,刘备没有带上诸葛亮

刘备在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协助之后,刘备的作战指挥能力相对比之前有了大幅度提高。刘备也能够凭借自己的作战意识拿下荆州五郡,所以刘备身上也有军事实力,只不过是在其他优秀者的对比之下,大家忽略了刘备身上的军事闪光点。

刘备在讨伐东吴之前做足了一切战斗准备,比如说利用当时人们对于汉王室的期望值以及对于刘备个人的声望形成的凝聚力,使得刘备在讨伐东吴之前已经在成都称帝,所以在民心这一块,刘备还是下了很大功夫。

刘备的巅峰之战,没有带上诸葛亮,结局:虽败犹荣

当时的时机,刘备也是掐准了的。比如说北魏,曹操由于重病而已经离世。曹操的儿子曹丕登上了魏国帝位,可在三国时期百姓的心中,汉王室一直是大家眼里的正统王室,曹姓家族当下成为大统,是当时百姓所不愿意接受的一个现实,所以从道义这一块来看的话,北魏短时间内还是不敢轻易发动战争,否则很有可能会危及政权的稳固。

再看东吴孙权这方面,刘备也插好了时机点。当时孙权已经痛失了一员大将,吴蒙由于病重已经离世,东吴国内的百姓们闻得这一消息之后,难免在心理防线上更容易被击破,所以刘备这时候东征讨伐孙权,从整体而言,能成功的概率相对而言更大。

刘备的巅峰之战,没有带上诸葛亮,结局:虽败犹荣

从时间点上来看刘备也并不是气急败坏想要立马为兄弟关羽讨个说法。因为根据时间资料显示,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间点在公元前219年,而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时间点在公元221年,中间隔了两年的时间,所以又怎么谈得上刘备是被情绪冲昏了头脑呢?

刘备的巅峰之战,没有带上诸葛亮,结局:虽败犹荣

最后,节节败退的孙权想要议和,使得刘备错失了攻下东吴最后防线的良机,刘备最后在夷陵战役中失败。但是后来大部分历史学者表示,在夷陵之战中的刘备,从作战准备方面来看的话,军事实力似乎已经是刘备个人方面的巅峰状态,即便在这场战役中没有带诸葛亮作战,也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但是已经值得后人对刘备的作战指挥能力刮目相看了,整个夷陵之战,刘备也算是虽败犹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