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曹丕是曹操之后魏国的正统接班人,可是在后世很多人的眼中,曹丕的名声似乎还没有曹植那么好,同时曹丕背负的还大多都是骂名,尤其是当人们看了曹植写的《七步诗》之后,对曹丕的看法就更糟糕了。
很多人认为在曹植的后半生,曹丕以及曹丕的儿子曹叡都一直没有放过曹植,他们对曹植手段残忍,让曹植一生不得志且最终抑郁而终,那么真实情况是不是如此呢?曹丕真的没有放过曹植么?
曹植与曹丕的世子之争
曹操的长子是曹昂,嫡长子是曹丕,嫡次子就是曹植,在曹昂在世的时候,曹操对曹昂寄予厚望,希望曹昂能够成为世子,继承自己大业,只是可惜后来在曹操征张绣之后,因为贪恋张绣婶婶邹氏的美貌而得罪了张绣,最终被张绣趁机发动武装袭击。
张绣出其不意,曹操一时间手足无措,幸亏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大将典韦等人用生命掩护自己,曹操才有机会死里逃生,就此躲过一劫,而曹昂当然是成为曹操这次贪恋美色的牺牲品了。
经过此事之后,曹操对世子的选择上,就再次陷入犹豫之中,主要集中在嫡长子曹丕与嫡次子曹植之间,曹丕这个人似乎才华和能力都比较一般,所以最开始曹操并不看好曹丕,而是对年幼一些的曹植比较看重。
曹植从小才华横溢,人们都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足以说明曹植的才华所在,曹操从小偏爱曹植,也在情理之中,曹操经常把曹植带在自己身边,希望借助一些战争来锻炼一下曹植。
为了对曹植进行培养,曹操专门将杨修、丁仪、丁廙三位谋臣安排了辅佐曹植,而将司马懿安排辅佐曹丕,希望借助旗鼓相当的团队来锻炼两人,然后再从中考核两人的能力,最终决定选择谁来当世子。
可以说曹操这样的安排,对曹丕和曹植也算是比较公平的,从小让他们接受差不多级别的教育,不偏袒谁,就看最终教育出来之后,谁的能力强一点,就选择谁来担任继承人。
曹丕在司马懿的辅佐下,厚黑学学习的不少,曹植在杨修等人的辅佐下,似乎改变不大,依旧还是对文学等东西更感兴趣,在处理朝政以及政治方面的能力,似乎长进不大,其中有三件事情更是直接导致曹植彻底被曹操放弃。
第一件事情就是曹植喝酒发疯,曹操明确规定了不允许任何人在晚上从司马门经过,结果曹植就是不听话,在喝醉酒之后,夜闯司马门,让曹操对其大失所望,觉得曹植人品有问题,不放心让他担任自己继承人。
有了这次撒酒疯的事情影响之后,曹操对曹植已经没有从前那么偏爱了,甚至开始考虑曹丕当世子,结果后来曹植的老师杨修,又因为私下揣度上意,引起曹操对其的强烈不满,曹操开始觉得曹植可能也会变成和杨修类似之人。
杨修最终被曹操所杀,曹植也被曹操从继承人的名单中抛弃,曹操选择了曹丕为世子,但是这个时候曹操没有彻底放弃曹植,还希望曹植能够抓住机会立功一次,也好让自己对其刮目相看一下。
适逢关羽围攻樊城,曹仁也被关羽围困,曹操打算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率兵去解救曹仁,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第二天出发了,结果在当天晚上,曹植就和曹丕两人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当第二天曹操派去跟随曹植一同出征的人已经到达曹植住处,曹植还酩酊大醉不省人事,曹操这次彻底绝望了,从此正式放弃了曹植,在后来的日子里,曹植基本上也就是剩下才华横溢,其余在政务方面的事情,基本与他无关。
曹丕怎么对待曹植的
曹操死后,曹丕以世子的身份继承父业,在上位之后,先后将曹植的两位谋臣丁廙、丁仪处死,对曹植的封地也经常进行变化,最开始曹丕封曹植为安乡侯(公元221年),一年时间不到,又将其改封为鄄城侯。
公元223年,曹丕改封曹植为雍丘王,公元226年,再次改封曹植到陈郡,公元229年,改封曹植到东阿,从公元221年到公元229年,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曹植已经被曹丕改封四次,足以说明曹丕还是对曹植有所防范的。
只有通过不断改封曹植的封地,在曹植身边安排一些能力一般的人,才可以防止曹植和自己争夺权力,就算曹丕已经这样安排,依旧还是觉得不放心,还曾差点将曹植杀害,幸亏当时曹丕逼迫曹植七步成诗,曹植用《七步诗》巧妙勾起曹丕对兄弟之情的思考,就此放过曹植一马(当然也有两人母亲卞夫人从中调解的影响)。
要是曹植当时没有在七步之内写出这首诗,或者说没有靠着内容感化曹丕的话,也许曹植确实就小命不保了,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曹丕对待曹植可以用狠毒来说了,再加上当年曹丕故意在曹植有要事在身的情况下骗他喝醉酒,说明曹丕内心是十分阴暗的,为了获得世子之位,不择手段。
可是也许我们换一种角度来看,就会觉得曹丕对待曹植,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为何这么说呢?且听我继续分析。曹植比曹丕年幼比较多,当年曹丕娶了袁熙的老婆大美人甄宓之后,还专门让甄宓帮助自己照顾曹植,因此引起后人对曹植与甄宓关系的各种想象,甚至连曹植写下的《洛神赋》,也有很多人说是为甄宓所写。
这些八卦我们今天暂时不去研究其真假,就从曹丕能够让甄宓照顾曹植一事,就说明曹丕也算是一个比较合格的哥哥了,面对皇权,曹植与曹丕争夺多年,要是按照自古皇室的尿性来看,曹丕上位必然直接将曹植杀害,不会顾及任何情面的,而曹丕当年仅仅是逼迫曹植七步成诗,后来就放过曹植一马,说明曹丕本来就不想将曹植杀掉。
经过七步成诗事件之后,还有很多曹丕阵营的大臣建议曹丕杀掉曹植,以免夜长梦多,可是曹丕三番五次否定了大臣的建议,说明在曹丕心里,曹植还是有一定分量的,他不舍得杀害曹植。
曹丕在世的时候,虽然一直对曹植封地进行更改,可是大多数时候,还对曹植食邑有所增加,说明曹丕对待这个弟弟已经不算刻薄了,我们可以看看清朝时期的雍正,在登基之后对待自己兄弟们的那种手段,就会发现曹丕算得上仁至义尽了。
曹叡如何对待曹植
在曹丕去世之后,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曹叡,一开始曹植觉得自己可以施展才华,做出一番大事请来了,可是当曹植几次向曹叡提出自己的要求后,都被曹叡拒绝,很多人觉得这就是曹叡对叔叔曹植的刻薄,正因为这些刻薄的对待,才会导致曹植最终抑郁而终。
事实上我觉得曹叡对曹植也算得上是不错的了,他不仅没有杀害曹植,还给了曹植更好的生活条件,只是不愿意重用曹植而已,试想一下,曹植当年可以喝醉酒撒酒疯夜闯司马门,可以在营救曹仁的关键时刻,喝醉酒耽误大事,这样的人,换成任何一个明智的君主,都不会重用他的。
至于说曹植到底有没有才华,我觉得在文学方面的才华,确实十分不错,可是曹植在政治以及军事方面的才华,甚至是在当官方面的才华,我觉得在史料中是无法看出来的,所以曹叡不敢重用曹植,完全在情理之中。
曹植因为这些事情抑郁而终,只活了四十多岁,这个说法我觉得那就是后人的一种主观臆想了,在三国时期,兵荒马乱,人们平均年龄不足四十岁,曹植在四十多岁死去,完全是正常的事情,要说他抑郁而终,有什么证据呢?
结语
总体而言,不管是曹丕还是曹叡,事实上对待曹植都已经够可以了,不仅没有杀害他,还给了他足够的封地与食邑,让曹植能够过着不错的生活,他们不愿意重用曹植,那是曹植有过前车之鉴,谁也不敢轻易任用啊!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