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出行人口逐年增加,城市交通出行环境将变得更加复杂与多元。自动驾驶技术进一步发展,将会推动汽车出行产业格局迎来巨变,消费者选择以自动驾驶载人工具出行将成为一种新型出行方式。自动驾驶载人不仅可以缓解交通的拥堵,提升用户出行的效率,也将大幅度提升用户出行的安全性。基于新科技、新模式的规模化应用,也将为政府及企业减少更多的成本支出。从产业的发展、科技的赋能、市场的反馈来看,亿欧智库认为自动驾驶载人场景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成本优势明显,自动驾驶出行模式价值显露?
自动驾驶的本质是“电脑代替人工”,自动驾驶载人场景的商业价值是降本增效。企业通过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减少对人工的依赖,使得人工费用成本降低从而实现运营效率的增加。
以出租车为例,目前中国出租车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是1.54元/公里。在实现Robotaxi制造且完全去掉司机成本的前提下,总成本约为0.83元/公里,相较于传统出租车全生命周期总成本降低了46.8%。在完全无人驾驶状态下,自动驾驶载人场景的成本远低于传统出行工具的成本,通过去掉司机,企业平均每年可节省近一半成本。
(注:传统出租车总成本包含购车、维修保养、燃料、司机等费用,硬件成本及维修保养费用为使用robotaxi额外产生成本;全生命周期:以2021年规定出租车60万公里/6年报废计算;司机成本按8000元/月计算。)
此外,传统出租车的成本会随着驾驶员的工资成本的逐年增加而增加。Robotaxi最终的目的是实现无人化运营,当下中国进入无人化测试以及商业化运营阶段,成本也会随之降低。亿欧智库预计Robotaxi成本在2025-2027年间达到拐点,之后成本低于人工出租车。对于传统出租车运营企业来讲,司机工资已经成为其最大的运营成本,自动驾驶替代司机有效的解决了这一痛点。
商业化落地后,自动驾驶载人场景商业价值更高?
自动驾驶企业在前期可以不计成本的投入大量技术研发与道路测试,实现打磨出可商业化落地的产品。但是收费开启后,商业模式的成本问题就会凸显,加上商业化落地带来的影响,一家自动驾驶载人场景企业可以走多快、走多远,壁垒构建的多厚,都与公司运营是否健康密切相关。企业的商业价值与商业模式的可行性、企业盈利能力以及运营管理有关。
商业化进程的开启,意味着自动驾驶技术和产品体验,到了接受消费者严苛检验的时候。亿欧智库认为相较于技术研发以及道路测试阶段,企业在商业化探索阶段可以更便捷地触达消费者。企业通过制定合理付费模式、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实施落地方案等商业化探索和测试与用户进行高频互动,实现完善商业模式、加强盈利能力以及常态化运营,使自动驾驶载人场景“快速增值”。
2021年5月2日,北京首钢园内百度Apollo正式开启商业化运营,成为全国首个收费运营的Robotaxi企业。在4天内共成单848单,日均接单212单,共接待乘客1500人次。之后,2021年11月北京政策先行区同时批准百度以及小马智行开启商业化运营服务。
消费者对乘坐Robotaxi等自动驾驶载人场景出行工具持乐观态度,例如消费者对付费乘坐百度Apollo Robotaxi较为积极,接近80%的用户愿意付费乘车,且91.2%的用户付费使用后愿意推荐给其他人。用户期望更优质的自动驾驶出行体验,在对Robotaxi出行范围以及车队规模上有着更高的期待。用户的满意度与高期望值表达了对于自动驾驶载人场景企业的商业模式的肯定,从而促使企业完善商业模式、快速迭代产品以及提供更出色的服务。
随着自动驾驶载人场景商业化运营的开启,企业不再是只将研发以及测试放在首要位置,从技术、产品体验再到企业经营水平,都会在市场竞争中得到新一轮检验,成为有发展前景且可盈利的企业是其价值的体现。商业化运营过后,自动驾驶载人场景又将迈入一个新阶段。
中国载人场景何时可以规模化商业化落地?期间会遇到什么阻碍?示范区从中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基于以上问题,亿欧智库将于近日内推出《2021-2022中国自动驾驶商业化系列研究——载人场景及示范区篇章》。
该报告以载人场景运营商企业以及示范区为核心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其背景、特征、价值及商业模式深入解析其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为行业玩家、消费者以及示范区提供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