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辽沈战役,国军有两大王牌军坐镇,为何仍惨败?此人是最大的短板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爆发。当时东北的国军已经被孤立在沈阳、长春和锦州等几个大城市,在整体态势上处于被动局面。并且兵力也处于劣势,当时东北国军总兵力为55万人,而东北野战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70万人,还有30万地方部队。

辽沈战役,国军有两大王牌军坐镇,为何仍惨败?此人是最大的短板

虽然局面被动并且兵力也处于劣势,但拥有新一和新六两大王牌坐镇的国军却并不好打。这两支部队不仅全部美械装备,而且经过完整的美式训练,在印缅战场上将日军打得丢盔卸甲,是国军王牌中的王牌。

除了有精兵之外,东北国军中还有不少名将,比如卫立煌、郑洞国和廖耀湘等人。除此之外,东北国军还有海上和空中优势,随时可以得到海军和空军的支援,因此辽沈战役并不好打。

但出人意料的是,这场看似比较艰难的战役最终却以国军的惨败收场,我军共歼敌47万人,俘敌少将以上军官186人。那么问题来了,拥有新一和新六两大王牌坐镇的国军为何败得这样惨呢?此人是最大的短板。

辽沈战役,国军有两大王牌军坐镇,为何仍惨败?此人是最大的短板

这个人就是老蒋。别看老蒋是黄埔军校的校长,手下出过不少名将,但他个人的军事指挥能力却并不高明,白崇禧就曾讥讽老蒋的水平最多能当个营长。但老蒋却迷之自信,固执地认为自己的军事能力是一流水平,因此经常干预部下的指挥。

而这些遥控指挥往往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后果,具体到辽沈战役中,老蒋就在指挥上犯了不少错误,最严重的有两点。第一点是坚持任命侯镜如为东进兵团的司令官,用人不当。

侯镜如虽然毕业于黄埔一期,但他早在1925年的时候就加入了我党,还参加过南昌起义。1931年由于斗争环境险恶等原因和组织上失去联系,被迫进入国军中任职,累积战功升任国民党第17兵团司令官。

当老蒋任命他为东进兵团的司令官后,侯镜如先是借口自己的部队没有来,返回唐山去接部队,一走就是两天。这期间54军军长阙汉骞被老蒋任命为代总指挥,负责指挥葫芦岛的国军向塔山进攻。

辽沈战役,国军有两大王牌军坐镇,为何仍惨败?此人是最大的短板

当时葫芦岛的国军是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但阙汉骞仅是一个黄埔四期毕业的资历,不要说指挥空军和海军了,就连和他同级别的军长都指挥不动。因此塔山阻击战的前两天,国军虽然投入的兵力不少,但基本上都是各打各的,缺乏配合,战斗力受到了明显影响。

第三天上午,侯镜如终于赶到了葫芦岛,他判断锦州的范汉杰大势已去,对自己的副司令刘春岭和参谋长张伯权等人说:“按我们目前的情况,对塔山、锦州是不能打进去,若打进去也出不来,如果不打进去还可以多维持几天”。

张伯权对侯镜如的这个判断十分认同,一再叮嘱自己的嫡系部队保存实力。所以国军参战的部队虽然不少,但真正出力死战的却不多。侯镜如的拖延和刻意保存实力,给吴克华的四纵减轻了不少压力。

辽沈战役,国军有两大王牌军坐镇,为何仍惨败?此人是最大的短板

东进兵团组建之初,卫立煌曾向老蒋推荐自己的副手时任东北“剿总”副司令的陈铁出任兵团司令。陈铁毕业于黄埔一期,参加过东征和北伐,在国军将领中资历很深,是东进兵团司令官非常合适的人选。

但老蒋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拒绝了卫立煌的提议,坚持任命侯镜如为东进兵团的司令官。事后证明,这显然是犯了用人不当的错误。如果用陈铁出任司令官,单凭四纵自身的兵力能不能挡住十余万国军在海空军配合下的全力猛攻,恐怕谁也说不好。

老蒋的第二个严重错误就是遥控指挥廖耀湘,侯镜如的东进兵团在塔山受阻后,老蒋不断催促廖耀湘兵团加速向锦州方向前进。廖耀湘毕竟是国军名将,水平比老蒋要高,他从沈阳出发后,就一直小心翼翼,生怕中了东野的埋伏。

西进兵团走走停停,令老蒋大为不满,他一再严令廖耀湘全速前进,以便和侯镜如东西对进,重夺锦州,并措辞严厉地表示“如再延误将以军法从事”。廖耀湘迫不得已只得硬着头皮继续西进。

1948年10月16日,西进兵团进抵新立屯,此时廖耀湘得知侯镜如已经在一天前停止了对塔山的攻击,他认为自己再冒险前进的话很可能会一头撞进东野的罗网当中。

辽沈战役,国军有两大王牌军坐镇,为何仍惨败?此人是最大的短板

于是廖耀湘命令部队在新立屯停了下来,并向老蒋提议部队不再向锦州前进,而是转道营口,由海上撤退,以保存实力。以当时的情形来看,廖耀湘的这个建议还是比较合理的,在重夺锦州无望的情况下,还不如保存实力以利于今后的作战。

时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的杜聿明很赞同廖耀湘的建议,但老蒋却一口否决,坚持要重夺锦州。而廖耀湘是铁了心要转道营口,从海上撤退了,并表示“只要能救出兵团主力,我就决定干,个人的罪责,出去以后再说。”

最终经过长达5天的争论之后,达成了一个折中的方案:西进兵团转移到黑山大虎山以南,沈阳52军进占营口确保后路;而后西进兵团向黑山大虎山进攻,如果攻击成功,则收复锦州,如果攻击受阻,则在52军的掩护下,向营口撤退。

由于老蒋的固执,廖耀湘兵团在新立屯白白耽搁了5天的宝贵时间,直到21日才开始向黑山攻击前进,但为时已晚。梁兴初的10纵利用这5天的宝贵时间昼夜兼程,赶到黑山并构筑了阻击阵地。

辽沈战役,国军有两大王牌军坐镇,为何仍惨败?此人是最大的短板

最终廖耀湘没能拿下黑山,还被东野6个纵队合围,兵败被俘。如果老蒋一开始就同意廖耀湘的建议,西进兵团极有可能由营口走海路逃跑,国军也不至于败得这样惨。因此从这点来看,老蒋才是国军最大的短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