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是一个非常传奇的人物,无论中国史还是世界史都承认这点。《世界征服者史》的作者甚至认为,即使亚历山大大帝在世,也要拜成吉思汗做老师。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旭烈兀等人的西征毫无疑问给封建时代的欧亚各国带去了阴影,使他们对蒙古骑兵深感忌惮。
但在中国古代史上,令封建时代欧亚各国忌惮的帝王不止成吉思汗一人,还有西辽的皇帝耶律大石。耶律大石是西辽建立者,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后世学者认为,耶律大石应该与耶律阿保机地位相当,甚至成吉思汗的辅臣耶律楚材也称赞耶律大石能力出众:“颇尚文教,西域人至今思之”,与成吉思汗的屠城形成鲜明对比。
耶律大石是一位令欧亚各国又怕又服的皇帝。他出生于1087年,正值辽朝第8位皇帝耶律洪基在位,耶律洪基在位时朝政混乱,矛盾丛生,国力虚耗,辽朝渐渐走了下坡路而金国崛起。从小学习认真的耶律大石凭借自己的能力考上了进士,他是《辽史》记载辽朝唯一一个契丹进士,可见其独特之处。
但是,耶律大石一个人奋发图强也改变不了辽朝的衰落,耶律洪基的孙子耶律延禧(即天祚帝)当了亡国之君,当初金兵大举进攻的时候,天祚帝直接跑路了,耶律大石就跟大伙商量着立秦晋王耶律淳为帝,史称北辽,有了皇帝稳定人心后,耶律大石开始跟宋金周旋,在战斗中几次获胜,谁知后来他还是运气不好被金兵俘虏,被迫帮金兵带路直奔天祚帝的大营。
耶律大石不想干这档子事,半路逃跑了,回到天祚帝身边。但天祚帝觉得,自己还没死,耶律大石另立皇帝就是有谋乱嫌疑,他不能接受耶律大石这属于权宜之计的解释,而耶律大石觉得再跟着糊涂的天祚帝混说不准哪天就脑袋不保了,干脆带着人离开,一路西行。
辽朝的西北部还没有受到金辽之争影响,耶律大石在西行过程中利用自己的智慧获得了众部支持,队伍不断扩大。他在军事上的才能远远胜过天祚帝,击败了西域各国集结起来对抗他的兵马,在众人拥护下登基称帝,建立西辽,延续了辽国的寿命。
当天祚帝已经被金人抓住变成金人册封的王时,耶律大石却开创了一番新事业。趁着中亚东喀喇汗国内乱,耶律大石将其变成了自己的附庸,顺便定都八剌沙衮(今吉尔吉斯斯坦克境内),随后继续在中亚扩张,打败西喀喇汗国,西喀喇汗国的可汗马赫穆德把责任全部推给突厥游牧部落葛逻禄人,双方结仇,随后打了起来。
于是,马赫穆德请求自己的舅舅、也就是塞尔柱帝国的苏丹桑贾尔出兵援助。桑贾尔发动了伊斯兰诸国参战,打出了保卫穆斯林的口号,组建起10万联军,葛逻禄人一看马赫穆德能找帮手,赶紧跟西辽皇帝耶律大石求救,耶律大石写信劝和,桑贾尔却不接受调解,还回信叫耶律大石也信奉伊斯兰教,否则自己早晚连他也一块儿灭了。
耶律大石劝和不成,干脆集合了自己包括契丹人、突厥人与汉人在内的军队正面迎击桑贾尔军,结果耶律大石指挥得当以少胜多,大败塞尔柱帝国联军,把塞尔柱帝国的势力赶出了河中地区,西辽从此成为中亚霸主,这是伊斯兰教第一次屈服于一个不信教的王朝,穆斯林史学家伊本·艾西尔曾经评价:“在伊斯兰教中,没有比这更大的会战。”
西辽在耶律大石统治下威震亚欧,国土一度囊括中亚地区达到里海甚至与欧洲接壤。耶律大石对待宗教比较宽松,从不强制推行统一信仰,他吸取之前辽朝灭亡的教训,对臣服西辽的属国和附庸都采取宽容的管理制度,促进了中亚地区各民族交流与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当时欧洲正进行第二次十字军东征,耶律大石的西征事迹也被传到了欧洲,欧洲开始流传东方世界有一个神秘、勇敢且无所不能的王,他对宗教的宽容以及西征扩张让当时欧洲诸国又怕又服,西辽在诸国眼中等同“中国”。现在阿拉伯语、俄语、拉丁语和古英语中中国的发音类似于“契丹”,就是受到了耶律大石西征的影响。
只是耶律大石虽然让西辽称霸一时,本人却只活了五十七岁,于1143年因病去世。后来西辽帝位又传了几代,蒙古人崛起之后被其所灭。耶律大石如果再多活几十年,西辽国土恐怕已经扩到了欧洲,只能说历史总有偶然性,耶律大石崛起和西辽灭亡都是多重因素综合下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