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努尔哈赤为何不传位给自己的大儿子而是传给了皇太极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是历史总是残忍的,在帝位年前,亲情,爱情,友情都是浮云。后金开国皇帝努尔哈赤也不例外,他把大儿子推上最高权力位置,又让他栽了下来,最后还把儿子结果了。为何努尔哈赤不传位给大儿子褚英,而是传给了皇太极呢?  

话说褚英作为努尔哈赤长子,从小便在战争中长大,跟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成为了一位勇猛无敌的战将。万历二十六年,18岁的褚英一鸣惊人,第一次率领军队出征便大获全胜,被努尔哈赤赐予洪巴图鲁称号,并晋封为贝勒。在以后的战斗中,褚英立下了不少的功勋。万历四十年,努尔哈赤便决定选一个继承人,这个人选自然落在褚英身上,褚英于是就成为了女真部落的第二号人物。  

做了继承人之后的褚英,于是想树立权威,他想要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效忠他,但是四大贝勒那个时候对他很是抵制,而五大臣对他指手画脚也是很有意见。于是褚英在不知不觉中便被孤立了。但是没有政治谋略和权术手腕的褚英依旧我行我素,他甚至宣称:等自己继位后,要把不听自己话的弟弟和大臣统统杀掉。于是不久褚英便被告发。当努尔哈赤拿到控诉文书给褚英看时,褚英毫不隐讳的承认自己所作所为,于是权衡利弊的努尔哈赤便把褚英幽禁起来,销弱褚英的势力。后来到了万历四十三年,为了保全大局,努尔哈赤下令处死褚英。这位三十六岁的继承人就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努尔哈赤有十六个儿子,其中次子代善和五子莽古尔泰最受重用。这二子跟随努尔哈赤驰骋疆场、南征北战、创业立邦、理政治国。为开创大清基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当时四大贝勒轮流执政时,代善和莽古尔泰分别是大贝勒和三贝勒,地位在四贝勒皇太极之上。他二人多年处于最核心的权力中心,在努尔哈赤去世后,很多人都认为大位定为此二人之一所得。但是历史告诉我们,他们没有继承汗位,反而是共同上表推举皇太极继承大统。皇太极笑到了最后,而他们二人却没有成功。  

原因在哪呢?从古到今只要是人,无论他是圣贤还是俗人,都会有人共有的特性。比如说大贝勒代善,他是征战无数对大清的创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是多年大权在握好似汗位非他莫属。但是他在得意之时忘了,在没有成为大汗这前,你毕竟是先任大汗的儿子也是他的臣下。你可以对别人为所欲为,但是唯独对自己的父汗,必须得小心谨慎,不可有任何越礼之事做出。可是代善却和自己父汗的大妃子有暧昧关系。这从国家大事上看是一件小事,但是从一个大汗,从一个处于万人之上的王者看来,难道不是大辱吗?从男人的心理上推断,努尔哈赤会把汗位传于代善吗?人都是一样的,当你触到了他的敏感神经,这时的人会没有理智的。你即使是真的优秀,我也不会给你机会。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都输在了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至于莽古尔泰,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可是对于理政却不是很在行。再加上后来据说他有弑母的行为,更是使自己身败名裂,失去了民望。这二人都是英雄,可都没有笑到最后。所以要想得到成功,有时光有能力也是不够的。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他们就是不识“时务”啊。  

再说一说皇太极,据记载他是一个最喜爱读书的人,而且善于运用权谋,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该办什么事。他在不动声色之间,得到了努尔哈赤的信任,同时也在朝中得到了好的名声,为日后继承大位做好了铺垫。同时他也在不断的扩充自己的势力,最后连代善这位大贝勒也惧怕他。  

皇太极两手抓,一手搞实力一手搞名声。历史告诉我们他在了大清的天子。同时他也为大清入主关内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从以上的史实,可以看到有时候要想得到成功,在距离峰顶的那一刻常常决定了你全部的成败。你是功败垂成呢,还是马到成功呢。真正的高手对决中,大家都不缺乏实力,最终决定成功的往往是那些不入眼的小细节。三国时的许攸同志不就是因为有了一点功劳,连最高权利者都不放在眼里了,大呼曹操的小名,遇人便说没有他,曹军根本不可能胜利。这样的人的确才华横溢,但最终难免一死。当然这样的事还有好多好多。我们的先祖创造了“潜龙”这个词,就是用来给那些真正笑到最后的人准备的。当你处于不利环境时,不如放下姿态,积蓄力量。当你能量达到时,也能谨小慎微。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同时也是王者之道。如前面所述代善之流,有张没有弛,胆大妄为无所顾忌,这样的后果可想而知。  

人总是有感情的。这里的感情是一个中性词。用的好他可以帮助你成就伟业,用的不好那就是一代英雄的第一个掘墓人。得意时不洋洋自得,失意时不垂头丧气。得势时不可目中无人,否则可能一个小细沙将最终将你拌倒。  

以史为鉴可以知古今,像上面的事,如今每天都在发生着上演着。对于个人来说,你认为这件事重要,它就是你的大事。前人犯过的错,有的是人性本身的弱点,有的是自身的错误。如果是人性的弱点,那谁也不能避免只能顺之引之了;如果是自身的错误就要重视了,那是可以改正的。褚英的事情确实要引以为鉴。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订阅“源稚生”,本文系作者原创,不尽之处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