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唐朝出家人超爽!不用交税、占领好地段收租、坐在庙里等人捐钱

说到大唐僧人,你会想到至印度拜佛求经的玄奘,又会想起东渡日本的鉴真,但这只是历史上享有盛名、励志的僧人。而更多的僧人是在大唐过完自己平凡又富裕的一生。富裕指的是僧人有地产,而且不用交税,地产出租,收入颇丰,所以,当时僧人的生活很富足。如果你是一名僧人,你可以安心地待在寺庙里,过着悠闲而快乐的生活。

度牒可免役,超度要收钱,做僧人就是这么酷。如何证明你是位合格的僧人呢?度牒是能够证明僧人的专属身分证。此外,有了度牒,佛祖也不用担心你交不起税了,因为大唐僧人根本不用交税。

赋税都不用交,是不是有点羡慕啊?想要度牒吗?那就剃度出家吧,走大唐高僧们走过的路,做高僧们做过的事,全身心投入佛法的学习中。不过这一切完全出于自愿,不能强求。但有些人,尤其是那些狡猾而富裕的商人,把度牒当成了免税的证明。胆子小的,多花点钱,向官府买;胆子大的,直接跳过官府,自己弄个假章,做个假度牒。但得奉劝一句,踏踏实实做个老实人,乖乖交税才是长久之道,切勿「玩火自焚」。

寺庙要养活僧人,还要给佛祖修超大号「金身」,虽然僧人不用交税,但若没有收入坐吃山空,照样会变得贫穷。知名寺庙受到来自皇帝贵族们的巨额赏赐,但普通寺庙却没有,他们如何平衡收支呢?

其实,僧人每天除了念经,也要工作。主要工作就是给死去的人超度,为活着的人祈福,是一份有爱心的工作,也是有偿的服务,具体价钱得咨询当地寺庙。可以讨价还价吗?还是不要了,没人在这种事上讲价打折的。

大唐百姓举办的佛事活动比较多,僧人们经常在寺庙内或是外面进行超度与祈福的工作。总之在大唐这个全民找高僧的年代,僧人们收入稳定,工作时间也比较自由,是一份人人羡慕的好工作。

僧人们的小金库

除了僧人主动工作,还有坐在寺庙里等钱来的好事情,也就是接受布施。普通善男信女们会主动布施,土豪信众们则疯狂布施。另外,贵族姑娘们一年集中布施一次,将家里的绢帛和钱全贡献给佛祖。

唐太宗时期,为拯救佛教而生的三阶教就收到来自贵族姑娘们的布施,一辆辆大车满载财物而归,如果没有个像样的库房,根本放不下。

三阶教称为拯救佛教而生,那如何拯救呢?先修佛祖金身住的地方,再修佛祖金身,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寺庙,认识佛法。为了这拯救项目,三阶教的僧人们自己每天只吃一顿饭,剩余时间就去各处求布施。

为了存放财物,三阶教还特意设立了无尽藏院。「无尽藏」指的是那些为了提高佛祖知名度而准备的财富;而无尽藏院用白话来说,就是僧人的金库。虽说三阶教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专案资金实在过高,僧人们从最早的为佛祖造金库,慢慢地变成为自己守金库。

尽管佛寺造得足够多,佛祖金身也足够威武,但仍有些僧人犯贪戒,硬是钻到金库里不肯出来。僧人的金库里面有数不清的财富,历史评论者对僧人的财富总结是:如果能将大唐看作是分成十份的大圆饼,僧人们以佛祖的名义,已经占了七八份。所以,百姓日子过得很清苦,但僧人们金库里的财物却越来越多。

大唐的知名寺庙得到皇室的支持,不仅有皇帝的赏赐,跟着做好事的臣子们也笑呵呵地送钱财进去。帮太宗打倒割据恶势力的少林寺,就属这样一个存在。

当年,还没做皇帝的李世民,为了表彰少林寺,将几千亩的土地友情赠给了少林寺。登基后,更是对少林寺照顾有加,年年有赏赐。普通寺庙将超度、祈福等工作作为经营寺庙的主打品牌,而对于少林寺,太宗说了:「让光头小娃娃们练好武功,大人们把那几千亩的土地管理好,就可以了。」

随后的唐高宗和武则天亦十分重视少林寺,对它进行了多次、诸多的赏赐。皇帝赏一次就足以过一辈子了,更何况少林寺次次都得赏赐,所以,当时少林寺的财力绝对不是一般的雄厚。

穿僧袍的「大地主」

据大唐对僧人的种种福利显示,僧人不仅有钱拿,还有地种。一位僧人三十亩地,到人老的时候,土地就归寺院所有,不用上交国家。这么一算,若将两三个僧人凑在一起,估计就能发展出一间寺庙。寺庙存在的时间越长,占地面积就会越大,只要国家政策好,就能稳稳当当地进行扩建。

虽然僧人们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但自己种地的僧人还是不多,僧人们喜欢把自己的土地出租给普通农民,也就是佃户。僧人们不用种地耕田,只要按时收租就行。是不是有点达官贵人的节奏?光收租还不算什么,佃户们除了平时要交租金给僧人,还要在寺院中做一些杂务。例如帮僧人们买菜做饭、整理僧人们的小金库等,因为僧人的特殊身分,所以这些俗事都是由大俗人来代为办理。

此外,如果你在寺庙中见到这样的人,不能叫「农民伯」,要称呼他们为「净人」。僧人们将净人分成了两个等级。对待上等净人,寺庙提供服装和盒饭;下等净人则什么都没有。净人的构成比较复杂,不过大部分都是自愿的,这一类人可能是想锻炼自己,积累工作经验,感受一下寺庙的气氛。

寺院在繁忙的时候,还会出钱雇用一些临时工,所以总体来说,僧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普通地主家没什么区别,甚至比地主过得更舒服,因为僧人不用交税。

在规模大的寺庙中,有上百位僧人,里面有各种杂役,还有小沙弥和童子,加起来总共有上千人,难怪当时有人咆哮着说:「长安的好地方都被寺庙给霸占了!」

由于僧人有土地,因此可发展许多产业。但这种事情同样由红尘之外的人看着,而且真正操作的都是一些商人。商人们经营着原本属于僧人们的邸店和车坊等地产,僧人则负责继续收取租赁费用。如果你在长安发现哪家店铺其实是属于寺院僧人的财产,也不要惊讶,因为僧人才是长安的「地产大亨」之一。

僧人们的收入来源广,除了出租农业用地,还出租商业用地;不仅可以接受布施,知名寺庙还获得达官贵人的丰厚赏赐。就算僧人们把一部分钱花在雇人干活、修建寺庙上,钱还是多到花不完。可以说,大唐曾经把相当的财富都放在寺庙上。

虽说对僧人的定义是看破红尘、弘扬佛法,一些和金钱、土地不沾边的词汇,但生活在红尘里,而且生活在对僧人那么好的大唐,没有钱的寺庙几乎不存在。所以,想在唐朝过得好,考虑当个僧人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