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数学者认为,普通牛最初驯化的地点在中亚,以后扩展到欧洲、中国和亚洲。
亚洲是野牛原种的栖息地,迄今仍有许多在原地生活于野生状态中,而在欧洲和北美则除动物园和保护区尚存少数外,野牛已绝迹。
中国黄牛的祖先原牛的化石材料也在南北许多地方发现,如大同博物馆陈列的原牛头骨,经鉴定已有 7万年。
安徽省博物馆保存的长约 1米余的骨心,是在淮北地区更新世晚期地层中发掘到的。
此外,在东北的榆树县也发掘到原牛的化石和万年前牛的野生种遗骨。
2、驯化的牛,最初以役用为主,比如种水稻。
以后,特别是18世纪以后,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消费需要的变化,除少数发展中国家的黄牛仍以役用为主外,普通牛经过不断的选育和杂交改良,均已向专门化方向发展。
如英国育成了许多肉用牛和肉、乳兼用品种;欧洲大陆国家则是大多数奶牛品种的主要产地。
英国的兼用型短角牛传入美国后向乳用方向选育,又育成了体型有所改变的乳用短角牛。
3、牛耕的普遍使用,使原始社会产生了食物剩余,从而出现了交换,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4、 牛在印度教中被视为神圣的动物,因为早期恒河流域的农耕十分仰赖牛的力气,牛粪也是很重要的肥料,牛代表了印度民族的生存与生机。
西班牙则是将牛当作冒险娱乐的对象,例如专业的斗牛与常民化的奔牛活动。
利用牛对红色敏感的特性,藉著激怒牛只然后由斗牛士与之决斗。
斗牛是西班牙的国粹,风靡全国,享誉世界,尽管从动物保护的观点上看目前人们对此存在争议,但是作为西班牙特有的古老传统还是保留到现在,并受到很多人的欢迎。
斗牛季节是3月至10月,斗牛季节里,每逢周四和周日各举行两场。
如逢节日和国家庆典,则每天都可观赏。
斗牛场面壮观,格斗惊心动魄,富有强烈的刺激性。
千百年来,这种人牛之战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更是现代西班牙旅游业的重要项目。
现代饮食文化中,牛排或牛肉是很重要的饮食西化指标,有时甚至会用来当做衡量经济贫富的象徵,例如希特勒曾提倡他的政见:「让德国每一户人家的餐桌上有牛排与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