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都是充滿著神秘色彩的,古人的生活,也使很多人感到好奇。
古代的人民生活質量和我們現在的生活水準,當然是不能比的,畢竟當時的生產力水準非常落後,當然科技水準也跟現在的沒法比。
我們在電視劇當中經常發現,不管是哪個朝代的人,在客棧吃完飯的時候都會問多少銀子或者多少兩白銀,當然也有些頑固子弟動不動就幾十兩幾百兩的花銀子。影視劇當中出現的,這些齷齪的大老闆,或者是千金小姐,他們那樣花錢,其實在古代是根本不存在的。因為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吃個飯,不會動不動就掏銀子,老百姓多數用的是銅錢,因為當時國家的收入是很低的。
其實每個朝代的貨幣都是不一樣的,古代的時候,國家沒有那麽多的銀子儲備。每個時期,白銀的價值差距也是很大的,比如說戰爭年代和和平年代,白銀的價格是不一樣的。在紅樓夢裡面,劉姥姥到賈府裡看見一餐螃蟹就要二十四兩,於是感慨,這可是小戶人家一年的錢呐。要知道劉姥姥也算是個中產階級吧。有房有地還可以雇用人。可是他去賈府打工。得了二十兩銀子就已經千恩萬謝了。
再比如明史當中提到七品知縣一年的正當俸祿是四十五兩。所以可見銀兩在古代的貨幣價值非常之高,各朝的貨幣價值也不盡相同。對於中國人來說,千年萬年不變的民生商品就是糧食,糧食當屬大米。下面我們就採用大米來對各朝代的銀兩進行一個橫梁。
就拿經濟比較繁榮的唐朝為例子。那個時候買一袋大米,只需要五文錢,根據大米價格進行換算的話,一兩白銀相當於現在的幾千塊錢。就在安史之亂之時,一兩白銀折合成,現在的人民幣相當於四千一百三十元。在。唐朝一頓飯吃上上百兩銀子的話,恐怕你是遇上黑店了。所以說影視劇當中那樣的場景是根本不會存在的。
宋朝雖然在很多方面沒有唐朝繁榮,但是其他經濟狀況還不錯,不過白銀一兩的價值是沒有唐朝之前的宋朝的時候一兩銀子通過大米折合之後,大概是相當於九百二十四塊錢到一千八百四十八塊錢之間。
到了明朝,物價有所下降。同時,明朝的金錢也開始貶值了。明朝萬歷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買大米兩袋,按照當時的價格計算,一旦是九十四點四公斤,所以說一兩銀子可以買一百八十八點八公斤的大米。那現在呢,以中間價格來計算,一斤大米是一塊。按七毛五,也就是說,明朝的一兩銀子,好比現在的六百六十塊錢人民幣。進入明朝最後幾年,當時各地百姓盛傳,闖進所到之處,每人發放五兩銀子,各地百姓歡呼雀躍,對於百姓來說,好幾千塊錢真的不少了。
但到了清朝的時候,由於通貨膨脹嚴重,白銀的購買力下降了很多。大體上相當於現在的幾百塊錢的水準。在清朝嘉慶時期,購買一斤豬肉要二十多分錢。由此可見,銀色還是比較珍貴的。其實普通的農戶平時是根本接觸不到銀子的,他們基本上使用的都是銅錢。
由於銀子很珍貴,很多造假的手段也先後出現。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空心銀子,就是把銀子重鑄中間摻雜一些其他的金屬性質。如同現在的假幣,由於甲銀子太多,一般的商店都有秤,專門計算研製的重量。那些經驗豐富的老掌櫃一下就可以掂得出銀子是真還是假。畢竟對於一般的小店來說,如果是收到了假銀子,可能就意味著幾個月就白幹了。從這個角度來說,影視劇是不靠譜的。一個富家公子一出手就是上萬兩銀子。縱觀歷史絕對不可能出現。
但是到了清朝末年的時候,面對壓迫清政府不斷的割地賠款,導致當時的經濟發展停滯不前。人們吃飽飯都成了問題。當時的銀兩購買力也達到了最低一兩白銀也就相當於現在的二百塊錢。所以說每個朝代一兩白銀的購買力都是不一樣的一兩白銀到底相當於多少人民幣,是要對應相應的時代的。如果你好奇自己的工資相當於多少白銀,可以根據每個時代的不同標準來換算換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