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学成语故事(61)人才流失后患无穷之楚材晋用

国学成语,浓缩历史精华;曲径通幽,遇见不一样的“中国”。

春秋时代礼崩乐坏,随着周王室式微,各诸侯国争斗不休,几百年间,“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还有些国家则因为内部动荡,出现了严重的人才外流现象,这其中又以楚国最为典型,《左传》和《国语》皆用长篇大论记录了这一现象。

需要指出的是,对这一现象,《左传》和《国语》在记叙细节上有所不同。本文以《左传》为依据,另在文末附《国语》相关章节,朋友们可参照阅读。

任何时代人才外流都是重大损失。再联想到现代史上,除人才外流外,某些国家如前苏联等还曾经出现资金大规模外流现象,其恶劣影响至今犹存。因为这些金钱大多是榨取国内廉价劳动力的血汗或者以污染环境未代价换来的。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是有此文。

(上)朋友多了路好走

在前国学成语故事《无立锥之地》中曾经提到,楚国有一个原本地位很低的人叫伍参,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伍子胥的曾祖父。

因为在晋楚之战中立功,伍参被提拔为大夫。伍参有个儿子叫伍举(椒举),和蔡国大夫声子关系很铁。

伍举娶王子牟的女儿为妻,后来王子牟因罪逃亡,楚康王认为伍举放走了他。伍举听说后,吓得逃到了郑国,并计划远逃晋国。

恰巧这一天,蔡声子出使晋国路过郑国,两人在郑国郊外相遇。

他乡遇故知,自是惊喜异常。荒郊野外的,也没啥可讲究的。于是两人找了块空地,铺上荆条当桌子,边吃边聊。

其间,伍举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并说一心想回到楚国,那里毕竟有自己的家。

子声说:“你先到晋国去暂避一时,我一定会帮你回国。”

伍参一听,连连跪谢,并送给子声四匹马作为酬谢。

国学成语故事(61)人才流失后患无穷之楚材晋用

(下)人才流失后果严重

不久之后,宋国大夫向戌调停晋楚两国签定和平条约。在此背景下,出使晋国归来的蔡声子,又来到了楚国。

楚国令尹子木特地接见了声子,会见中,子木问声子:“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谁更贤明?”

声子等的就是这话,于是回答说:“晋国的卿不如楚国,但是晋国的大夫却很贤明,都是卿才。我还注意到一个现象,晋国那里有很多从楚国跑去的人才,都受到了重用。”

子木说:“难道晋国没有同族和姻亲的人才可用吗?”

声子说:“有啊。可是不同的人才作用不同。咱们楚国有大量人才,但是这些年来因为喜欢滥用刑罚,很多人才纷纷出逃,当了别国的谋士。由于这些人非常了解楚国的内幕和风土人情,所以一旦出谋划策对付楚国,危害非常大,都快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啦。”

一、楚庄王时,申公子仪父作乱,有人向庄王说析公的坏话,庄王不辨是非,析公被迫逃亡晋国。

结果在绕角之战中,晋侯让析公站在自己战车后面当谋士。原本晋军要偷偷逃走的,但是析公说:“楚军轻佻,容易受震荡。如果把很多大鼓一起敲打,同时发起强大攻势,楚军一定溃败。”

这一计策被晋君采纳,楚军果然溃败而逃。晋军则趁机侵蔡国、袭沈国,俘虏了沈国国君。随后又在桑隧打败了申、息联军,郑国也吓得背叛了楚国。由此楚国丢失了中原,这是析公干出来的。

二、当初一日,大夫雍子的父兄向楚恭王进谗言,楚王不辨是非,雍子逃到晋国。

彭城之战中,晋国想要逃跑,被雍子制止并发布命令说,年老的和年纪小的回家、孤儿和病号回家,兄弟两个服役的回去一个,剩下的厉兵秣马,烧毁帐篷,与楚军决一死战。他们还故意放走楚军俘虏让他们回去报信,结果楚军溃散,楚国失去了东夷之地。

三、公子反和巫臣争夺美女夏姬,巫臣趁着出使齐国而带走了夏姬。子反又妒又怒,杀了巫臣的族人。巫臣为了报复,让吴国和晋国通好,背叛楚国,还教给吴人驾车作战,使楚国疲于奔命,恶劣影响至今犹在。(详见前成语故事《疲于奔命》)

四、若敖氏之乱中,斗伯棼的儿子贲皇逃到晋国,晋人封给他苗地,让他当主要谋士。鄢陵之战中,楚军提前摆下阵势,晋军原本要逃跑,结果苗贲皇为晋人出谋划策,大败楚军,楚王受伤,子反自杀。郑国再次背叛,吴国兴起,楚国失去诸侯拥护,这是失去了贲皇的结果。

一番话说下,子木连连点头,感慨不已。

声子趁热打铁说:“现在又有更严重的人才流失摆在您眼前,可是您还没有意识到啊。”

子木很吃惊,声子说:“伍举娶申公子牟的女儿为妻,子牟获罪逃跑,结果伍举被认定是同案犯而被迫逃亡。他曾经一度徘徊在郑国,伸长脖子望着南方,日思夜盼重新回国。而今他流亡到晋国,晋国人正打算重用他,有朝一日他如果出手对付楚国,不是很可怕吗?”

子木一听,如冷水浇头,于是央求声子居中协调,并派出伍举的儿子椒鸣,迎伍举回到楚国,官复原职。

国学经典欣赏:

椒举娶于申公子牟,子牟有罪而亡,康王以为椒举遣之,椒举奔郑,将遂奔晋。蔡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飨之以璧侑,曰:“子尚良食,二先子其皆相子,尚能事晋君以为诸侯主。”辞曰:“非所愿也。若得归骨于楚,死且不朽。”声子曰:“子尚良食,吾归子。”椒举降三拜,纳其乘马,声子受之。

还见令尹子木,子木与之语,曰:“子虽兄弟于晋,然蔡吾甥也,二国孰贤?”对曰:“晋卿不若楚,其大夫则贤,其大夫皆卿材也。若杞梓、皮革焉,楚实遗之,虽楚有材,不能用也。”子木曰:“彼有公族甥、舅,若之何其遗之材也?”对曰:“昔令尹子元之难,或谮王孙启于成王,王弗是,王孙启奔晋,晋人用之。及城濮之役,晋将遁矣,王孙启与于军事,谓先轸曰:‘是师也,唯子玉欲之,与王心违,故唯东宫与西广实来。诸侯之从者,叛者半矣,若敖氏离矣,楚师必败,何故去之!’先轸从之,大败楚师,则王孙启之为也。

“昔庄王方弱,申公子仪父为师,王子燮为傅,使师崇、子孔帅师以伐舒。燮及仪父施二帅而分其室。师还至,则以王如庐,庐戢黎杀二子而复王。或谮析公臣于王,王弗是,析公奔晋,晋人用之。实谗败楚,使不规东夏,则析公之为也。

“昔雍子之父兄谮雍子于恭王,王弗是,雍子奔晋,晋人用之。及鄢之役,晋将遁矣,雍子与于军事,谓栾书曰:‘楚师可料也,在中军王族而已。若易中下,楚必歆之。若合而臽吾中,吾上下必败其左右,则三萃以攻其王族,必大败之。’栾书从之,大败楚师,王亲面伤,则雍子之为也。

“昔陈公子夏为御叔娶于郑穆公,生子南。子南之母乱陈而亡之,使子南戮于诸侯。庄王既以夏氏之室赐申公巫臣,则又界之子反,卒于襄老。襄老死于邲,二子争之,未有成。恭王使巫臣聘于齐,以夏姬行,遂奔晋。晋人用之,实通吴晋。使其子狐庸为行人于吴,而教之射御,导之伐楚。至于今为患,则申公巫臣之为也。

“今椒举娶于子牟,子牟得罪而亡,执政弗是,谓椒举曰:‘女实遣之。’彼惧而奔郑,缅然引领南望,曰:‘庶几赦吾罪。’又不图也,乃遂奔晋,晋人又用之矣。彼若谋楚,其亦必有丰败也哉。”

子木愀然,曰:“夫子何如,召之其来乎?”对曰:“亡人得生,又何不来为。”子木曰:“不来,则若之何?”对曰:“夫子不居矣,春秋相事,以还轸于诸侯。若资东阳之盗使杀之,其可乎?不然,不来矣。”子木曰:“不可。我为楚卿,而赂盗以贼一夫于晋,非义也。子为我召之,吾倍其室。”乃使椒鸣召其父而复之。

——《国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