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想说说头发的问题,也不知从何说起,这对我来说是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从牙牙学语到英俊少年,从毛头小子到不惑之年,虽然是一名医生,在强大的基因面前还是无能为力。
小时候每到快过年的时候,放了寒假,必然有一项伟大的工程,现在叫理发,那时候叫剃头,我们农村都是叫“推脑袋”。当时都是用推子和一把梳子就可以完成这项工作。正月里不能理发,都说正月里理发死舅舅。毛头小子,我现在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为什么叫毛头?都是有迹可循的,头发长得长也长得快,基本上一个月不理发就不能看了,所以必须在春节前理发,如果春节前没理,那怎么着也得熬过正月,毕竟死了舅舅的责任谁也担不起。那时候很少有专业理发师,老百姓也不愿意花那个冤枉钱,有理发的钱还不如买两挂鞭炮呢,还能闹个响动。基本上就是家里大人给理发,专门腾出半天儿的时间,父亲下不了手的母亲就上阵。当时都是我父亲,基本上每次都是一个造型,两个耳朵连线以下一律剃光,寸草不留,上边稍微去去,然后再把前脸儿处理一下就成了。远看像草帽,近看像锅盖。有的叫“锅盖头”,有的叫“草帽头”。
年龄稍微大一点儿了,也要样儿了,就让理发师理发了。当时好像是理发一块钱,并且一块钱维持了好长时间。
有一次是上初中了,我们的化学老师给他儿子理发,我鼓足勇气让老师理了一次。还是最简单的工具:一把推子和一把梳子,体验了一次不一样的造型。后边用推子推得都是顺势而为,不像锅盖,前边留了长长的一绺头发,还是正中间,往哪边分都觉得别扭。过了两天,自己狠了狠心,一咬牙,用剪子咔嚓一下剪了,这下好了,剪的太长了,缺材了。
在抖音上看到看山大叔朗诵的视频,在下边发了一条评论“省梳子的发型,带磁性的声音”。我没有带磁性的声音,但我有省梳子的发型。有时候也戏称自己没有烦恼,最起码比别人要少。因为别人有三千烦恼丝,我大概只有五百......
看见过“杀马特”的造型,很酷。年轻的时候也想理一次,不敢,怕挨揍。现在后悔死了,连想也别想了,就是有机会也只能来半个了,前边没有基础了。
好怀念小时候的“锅盖头”和缺了材的头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