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诗词原文注释及赏析

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诗词原文注释及赏析

  与崔策登西山 柳宗元 唐

  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连袂度危桥,萦回出林杪。

  西岑极远目,毫末皆可了。重叠九疑高,微茫洞庭小。

  迥穷两仪际,高出万象表。驰景泛颓波,遥风递寒筱。

  谪居安所习,稍厌从纷扰。生同胥靡遗,寿比彭铿夭。

  蹇连困颠踣,愚蒙怯幽眇。非令亲爱疏,谁使心神悄。

  偶兹遁山水,得以观鱼鸟。吾子幸淹留,缓我愁肠绕。

  【注释】:

  (1)鹤鸣:语出《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原文意为白鹤在山北鸣叫,小白鹤们唱和着。“我有好的雀儿(爵边雀),我和你们来享受它(靡,奢侈,引申为享受)。”诗中既写实又借意。

  (2)连袂(mèi妹):即手拉着手。袂,衣袖。危(wēi,旧读wéi威);危险。

  (3)杪(miǎo秒):树的末梢。

  (4)迥(jiǒng炯)穷:极尽很远很远的地方。迥,远;穷,尽。两仪:古指天地或阴阳。《易·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诗中指天地间。

  (5)万象:宇宙间的一切。

  (6)颓波:向下流的水势。《水经注》“又东,颓波泻涧,一丈有余。”

  (7)篠(xiǎo小):小竹。《书经·禹贡》“筿簜既敷。”孔安国传:“筿,竹箭;簜,大竹。”孔颖达疏:“筿为小竹,簜为大竹。”

  (8)胥靡:又作“縃靡”,古代对一种奴隶的称谓,因被用绳索牵连着强迫劳动而得名。《庄子·庚桑楚》“胥靡登高而不惧,遗死生也。”

  (9)彭铿(kēng坑):同“彭亨”、“膨脝”,腹胀大的样子。韩愈《城南联句》:“苦开腹彭亨。”孙伯野注:“苦开,乃破瓜瓠之苦者也。”

  (10)蹇连:如跛足的驴子行路艰难。蹇,跛足。《楚辞·七谏·谬谏》:“驾蹇驴而无策兮,有何路之能极?”又《易·蹇》:“往蹇来连。”颠踣(bó泊):犹颠踬,倾倒。《抱朴子·百里》:“冒昧苟得,闇于自量者,虑中道之颠踬,不以驽茧服鸾衡。”引申为挫折。

  (11)幽眇:精微深妙。韩愈《进学解》:“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12)悄(qiǎo巧):忧愁的样子。《诗·陈风·月出》“劳心悄兮。”

  【译文】:

  南国的群山格外幽静,高飞的白鹤声声长鸣;

  深秋的潇湘从黑夜里醒来,晶莹的霜花将晨光结凝。

  我们携手渡过残破的木桥,曲曲折折爬到了高过所有树尖的山头。

  站在西岭上放眼远望,宇宙间一丝一毫眼底尽收。

  重重叠叠的山峰啊九疑最高,隐约迷茫的洞庭啊显得微渺。

  放眼眺望辽阔的天地间,这里高出宇宙间一切物象的外表。

  奔驰似的美景飘浮在北流的潇水上,遥迢的长风掠过寒碜的竹梢。

  遭谪贬还能有什么事可做,已渐厌倦了终日的纷纷扰扰。

  活着似奴隶被抛弃在南荒,等于把生命夭折在满肚皮苦水里。

  跛脚的驴子怕的是受困扑倒,愚蠢和蒙昧怕的是深妙精微。

  不是让深深爱过的人疏远,谁能让人这般心悲神凄。

  让我们双双徜徉在青山绿水之间,看水底鱼儿游天上鸟儿飞。

  幸好你留在我的身边,舒缓了我心中的愁结肠回。

  【赏析】:

  这首赠诗写于元和七年(812)秋,与诗人的山水记《始得西山宴游记》应是姊妹篇。一诗一文情怀相似,忧思相同,而且都未具体描写山的景色,而是发登临后幽古之思情。刻画了一个执着追求而又窘迫无奈的忧愁苦闷的自我形象。诗以离骚手法,凭丰富的想象、跳跃着的情感,显理念与期盼之光,抒悲愤和无奈之情。

  诗一开篇,着笔高远,“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秋晨清露白鹤,一连串明静、清丽而活泼的意象,给山描绘了一幅雄阔的背景图,寄寓诗人“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浩然之气。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诗人以平淡的笔墨,叙述了登山的历程:“连袂度危桥,萦回出林杪。”愚溪上有木桥相连,桥之“危”,路之“萦回”,道出了诗人心怀恐惧、仕途艰危的复杂感情,与上联形成极大的`反差,正表现诗人执着追求而重受挫折、处境艰危的困苦心境。临山,诗人先以九嶷与洞庭对举,重彩描绘了自己的政治理念。九疑在永州南宁远境内,是舜帝归魂之所。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史记·五帝本纪第一》);洞庭在湘北,是楚怀王放逐屈原的地方。屈原在《湘夫人》中写道:湘君迎候湘夫人,秋水伊人,望眼欲穿,看到的却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绪茫茫,忧从中来。诗人描写一高一小、一明一暗的两组意象,让人联想,意味无穷。登山辽望宇宙间,心中的意念早已超出宇宙万物,“目击道存”,天地之间,惟此而高。“迥穷两仪际,高出万象表”,也可看成自况语,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睥视一切的情怀。诗中意与象、情与景、神与形相互交融,把抽象的理念化作具体的物象,物化的背后却是焦渴的期盼。诗人这种理念,这种期盼,寄希望于北去的潇湘水带到遥远的长安,也希望遥迢的风能给被谪贬的人带来好消息。遭贬谪七年了,无所事事,纷扰平庸的生活使诗人内心十分痛苦,日子过得胆颤心惊。诗人把自己比作满肚子苦水的奴隶,面对愚昧,害怕再受困扰,再次扑倒;面对“亲爱”者的疏远,期盼愈觉渺茫。在执着追求与重遭挫折这对矛盾中,诗人无可奈何,只好到现实中求解脱:“偶兹循山水,得以观鱼鸟。”诗人这种祈祷解脱,正反衬出诗人受羁绊不得自由的内心巨痛。

  这是赠给崔策的诗,崔策字子符,柳宗元姐夫崔简的弟弟,属中表亲,当时就学于诗人。柳写有《送崔子符罢举诗序》,说他“少读经书,为文辞,本于孝悌,理道多容,以善别时,刚以知柔,进于有司,六选而不获。”亲戚加师生的双重关系,心中的真实得以应时而发。诗中以“鹤鸣”暗喻、“连袂”点题,点明这种关系和崔策对诗人的敬重,结篇以一“幸”字收束,以表诗人的感激之情。除此之外,通篇未涉及崔策,而是言事抒情明志。刘熙载在《艺概》里说:“叙物以言情谓之赋,余谓《楚辞·九歌》最得此诀。”诗人自得其屈原的真传,借“九疑”、“洞庭”,让人联想到舜帝之圣明,湘夫人“倚靡以伤情”,寄寓君臣际遇、人生离合之痛,寄托自己的不幸。诗人还创设了一连串精妙意象:“两仪”暗喻崇高的理念,“驰景”、“寒篠”、奴隶、鱼鸟,无不寄托或愿望、或担心、或痛苦的情怀。诗人又精于炼字。 “危桥”并非实景,乃是心境,是恐惧的写照。“萦回”既是写实,也象征仕途艰难。还有诗中的“泛”、“递”,热盼之情溢于言表;“循”、“观”二字,无奈中的潇洒,痛人心脾。前人论诗“用字”是“撑拄如屋之有柱,斡旋如车之有轴”(罗大经《鹤林玉露》),诗人最得其妙。

  纵观全诗,离骚风韵,字字心血,却又真的做到了“岭渠直道当时事,不着心源傍古人”(《随园诗话卷三》)。

【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诗词原文注释及赏析】相关文章:

1.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赏析

2.柳宗元《黔之驴》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

3.柳宗元《三戒》原文及注释

4.咏三良柳宗元诗词注释译文及赏析

5.旧唐书柳宗元传原文注释及译文

6.柳宗元《视民诗》原文及注释

7.柳宗元渔翁原文及赏析

8.《登江中孤屿》诗词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