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汾流域是人类最早生息繁衍的圣地,是中国历史的摇篮。我省运城盐湖、芮城县西侯度遗址、襄汾陶寺遗址等从多个方面反复印证了古中国生存繁衍、文化交流、国家形态等人类活动的历史痕迹。“河汾文化”烙印影响深远,与“表里山河”的三晋文化一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11月,省委书记林武赴沿黄12县市巡河检查调研时强调:“‘河汾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为山西留下了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我们要以高度的历史自觉,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保护好母亲河和老祖宗留下的丰富遗产。”
开展“河汾文化”的项目研究、开发、利用,对于丰富我省文旅融合业态、打造文旅消费矩阵、凝聚增加文旅自信、提速文旅消费转化等方面具有特殊意义。但与其他沿黄省市相比,还存在山西篇章特色不浓、文化山西内涵挖掘不深、魅力山西项目推出较少、黄河旅游产业起步较慢,“黄河+”文旅融合依然较弱等一系列问题。
为此,建议:
一、将“河汾文化”作为高质量文化发展抓手,彰显山西文化底色。“河汾文化”是山西独有的地域文化,和黄河流域发展紧密关联,也代表着山西独有的精神特质和文化精髓,我省应以“河汾文化”为新发展阶段的文化入口,出台“河汾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重大文旅类战略支持性项目,凝聚共识,高位推动,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形成一批代表性的文化成果,为山西文化底色添柴加薪。
二、积极筹建“河汾文化博物馆”,龙头引领,调制本土文化亮色。现代综合型博物馆是高质量发展阶段中文旅融合的成熟载体,文化保护传承效果显著。河汾流域人杰辈出,却有不少圣贤级的历史人物不为众人所知,影响了“河汾文化”的历史地位与山西软实力的提升。在太原筹建“河汾文化博物馆”是弘扬河汾文化,提供精神力量,文化与旅游双赢的必要选择,同时也是融入太原博物馆群落的有力之举。
三、推动“河汾文化”入校进所,提升“河汾文化”国内学术成色。指导推动在山西省社科院、山西大学等高等学术研究机构设立河汾文化研究院(中心),在历史人文学院开设河汾学等研究专业方向;支持相关学者参与沿黄省份举办的黄河流域文化论坛,增加“河汾文化”在国内学术界的发声机会和学术权重;积极在省内沿黄四个地市轮流筹办“河汾文化国际高端论坛”,建立“河汾文化”学术舆论高地,利用会展交流文化研究成果,推动技术转化。
四、构建“河汾文化”省级文化产业廊带群,彰显山西高质量特色发展本色。以黄河流域为依托,汾河流域为底盘,沿线打造多元化文化产业廊带群,在具备客观基础条件的前提下确定特色“河汾+”主导文化产业,找准优势,凸显特色,打响“河汾文化”品牌,树立山西“河汾文化”文化标签,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规划以“河汾文化”为主题的国际研学旅行综合体,大力推动“河汾文化”研学活动的开展,提振三晋人民的文化自信。
(省政协常委、太原市三晋大厦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新梅)
【来源:山西省政协_委员履职】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