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演员半壁江山都出自德云社的情景喜剧《瓦舍江湖》。
直观感受是适合随便看看下饭,某些地方刻意又老套,整体相对平淡,没什么爆笑之处;
如果要对标导演此前参与过的《武林外传》,差别也不是一星半点。
(个人主观感受,您如果觉得特别无敌爆笑,不用杠、杠就是您对)。
一,菜市场味的皇宫:谐谑戏说模式的成与败。
皇上不快乐、动辄要逃出宫到瓦舍里打小工见偶像,这个介于戏说和胡说之间的设定,是笑点的前置构架。
开篇皇宫介绍小皇帝为何不快乐这一段,剧中“你二姨诰命夫人”这样奇怪的词语组合,时常蹦跶出来。
剧作炮制笑点的源动力,一方面是用乡野小人物方式来想象宏大叙事,类似于“皇后娘娘每顿大概能吃到两捆大葱吧”。
皇后开口居然是“小树不修不直溜,人不修理哏啾啾”,一旁的八两还打岔“太后这艮啾啾怎么写”。
不搭、不对,从矛盾的裂缝中产出笑点。
另一方面,则是若有若无的解构。
剧中所谓“忠臣”王忠王,每日来向皇帝陛下进谏,一来就撞柱子。
陛下吃一口点心,王忠王:老臣每日只喝粥、口腹之欲要不得啊,您这是昏君亡国啊。(后续还有很套路的反转)
王忠王闹着一边撞柱子一边和皇上吵架,鸡飞狗跳非常菜市场。
皇上说您怎么不上外面撞去啊?外面没柱子啊?
王忠王咬死了就您这儿柱子好。
很荒唐。
忠臣明君关于谏言的故事,通常以严肃且意义深远的正经模式出现。
但剧作里用这种街头无赖每天早中晚来撞柱子一样的胡闹方式来呈现,(不论有意无意)无形中都在消解“正经叙事”的意义基石。
这个制造笑点的思路和模式都没问题,问题出在成品效果不够好笑。
而剧作更大的局限性或许又在于,胡扯完、解构完之后,没有进行下一步的重建、重构。
急急忙忙去瓦舍中走进度条,前前后后的笑点延展模式、都隐隐让人觉得像常见梗的荟萃挪移;(没有指责不是原创的意思),只是在陈述观感上平淡。
二,人员集成优势的融入。
从特色风格的角度来说,《瓦舍江湖》在搭建情景剧模式的同时,融入了传统相声、曲艺的特点。
没有浪费部分演员阵容自带的功夫、前置“活计”。
这种特色,首先体现在背景设定,故事主体设定在勾栏瓦舍里,故事推进围绕着登台唱戏进行。
孟鹤堂开口唱戏那一段,是目前为止他最让人有印象的桥段。
孟鹤堂饰演兰陵、这个古装公子的扮相,对比其他古偶剧,如果单比颜值、很大概率会被高呼“拖出去”。
但他亮相这一嗓子,背后的功夫,顿时让人高看一眼。
其二,人物台词的节奏和脆劲。
秦霄贤、孟鹤堂、曹鹤阳、李鹤东等一众德云社人马,台词都抑扬顿挫很有听头。
时常出现的顺溜台词,笑点植入模式虽然有套路之嫌,但比较平顺。
其三,每集开场有前情回顾,一时之间不知这是数来宝顺口溜还是定场诗,总之挺适合这部剧这群演员。
其中女主角的表演风格、台词口条,和这几位就不太是一个路数,乍看会隐隐有些割裂。
但在后续搅合成一团的奇怪胡闹故事里,“风格路数不是一家”问题似乎也不大。
三,几点遗憾。
说一说叫人遗憾的点。
某些笑点设计,实在生硬又老套。
比如男女主衣服双双被粘住、挂在墙上,男主脱衣下来之后试图帮对方脱身,这样的剧情无论是当言情感情戏欢喜冤家苗头看,还是当笑点看,都很“裹脚布”。
导演履历中写着曾是尚敬导演团队的一员,参与过《武林外传》,对比《瓦舍江湖》和此前的《武林外传》,同样是一组人开店的模式,效果差异略有些悬殊。
一是群像特色不够鲜明,二是对普遍问题的抓取和讽刺不够敏锐犀利,三就是笑点密度不够高。
先说群像。
《武林外传》同福客栈里抠抠搜搜的掌柜,反“江湖叙事”、大隐隐于客栈的盗圣老白,小郭“排山倒海”,秀才“子曾经曰过”,无双“放着我来”,群像个个鲜活。
哪怕是来客串的角色,也大多让人印象深刻。
对比之下,瓦舍里众人,虽然有职业分工,但个性特色不明显。
厨子晕血,掌柜的曾经走镖,还有个姑娘会测字,几集看下来能接收这些信息,但这些都属于背景介绍,很难称为真正的角色塑造。
拉弦的写剧本的那个有什么个性特点?这个厨子有李大嘴那么鲜活吗?那个打酱油一样的姑娘杵了几集到底干了些啥?
都有些模糊。
当然,剧作长度、内容体量不同,《武林外传》的角色塑造有八十集的长篇体量,而目前瓦舍只播了10集,且每集只有半个小时。
体量不同,群像设定上是否也应该删繁就简?
接下来再说对普遍现象的捕捉和表达。
《武林外传》每集都有幺蛾子,有时候纯粹是某人作妖作死,有些时候则是针对普遍现象而设定。
比如佟湘玉听说街坊家的孩子在琴棋书画比赛中获奖,被老邢“某某请大家吃啥”刺激之后,逼迫小贝学琴棋书画;却对她真正喜欢的捏泥巴嗤之以鼻、严令禁止。
混乱笑点背后,就是对某种普遍现象和常见心理的精准抓取:家长的过度焦虑和偏见。
类似的例子很多,这也是为何多年之后,武林外传时常能因对新发生事件的“前瞻式回应”而冲上热搜、屡次被调侃“有先见之明”。
主创当时未能料想到这样的效果,但所谓普遍现象,本就是生活中反复发生之事。
这份从生活中抓取矛盾点、用喜剧方式表现、再映照现实的能力和巧思,《瓦舍江湖》里似乎也有些缺位。
当然,如果仅仅是当一部“有相声戏曲背景”的下饭剧来看,《瓦舍江湖》大体及格;
至于“下一部爆款出圈情景喜剧”,那多半无缘。
倘若将之视作“相声集团”跨界挪移的新尝试,方向未必不值得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