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万缕金丝织白玉 绚丽华彩传世间

万缕金丝织白玉 绚丽华彩传世间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谭广辉进行广彩创作。 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 摄

万缕金丝织白玉 绚丽华彩传世间

1.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广彩堆塑花卉人物纹狮钮盖扁对瓶。 南都资料图

万缕金丝织白玉 绚丽华彩传世间

2. 广彩“红船旭日”瓶。 南都资料图

万缕金丝织白玉 绚丽华彩传世间

3. 翟惠玲作品《品茗图》。 翟惠玲供图

万缕金丝织白玉 绚丽华彩传世间

4. 李溢坡作品《寄春君》。 光艺广彩手绘瓷供图

广彩瓷

非遗百科

广彩瓷烧制技艺 国家级非遗

广彩全称“广州织金彩瓷”,特指烧制于广州地区的织金彩瓷及其采用的低温釉上彩装饰技法,以炫彩华丽、金碧辉煌的特点闻名于世。广州织金彩瓷是在白瓷胎面满绘色彩斑斓的图案烧烘而成,约有2000多个花色品种,制作工艺包括选瓷、设计、描线、填色、织金、封金斗彩、烧烘7个环节。

约有2000多个花色品种

广州织金彩瓷始于清朝康熙晚期,盛于乾隆、嘉庆年间,流传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清中叶后,广彩因制作时融入了西洋工艺,尤受西方青睐,皇室贵族纷纷前来定制,广彩一跃而与青花、五彩并列为大陆的“三大外销名瓷”,远销100多个国家。2008年6月,广彩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州织金彩瓷是在白瓷胎面满绘色彩斑斓的图案烧烘而成,约有2000多个花色品种,制作工艺包括选瓷、设计、描线、填色、织金、封金斗彩、烧烘7个环节。所选瓷胎多来自景德镇,要求洁白如玉,犹如“万缕金丝织白玉”。

描线、填色,是最能体现广彩工艺技巧的重要环节,其绘工精细,既有散花鹊、织金人物羽毛、折色人物等独特技法,又融入了岭南派国画的坠粉、双勾、草虫等技法,吸收了西洋的油画、钢笔画技法,还形成了满地开光、锦边花心、通连式、满面式等彩绘式样。

以乳金作地色,故称织金地

织金是广彩独创的工艺,其以乳金作地色,用以烘托彩绘图案,故又称织金地,在晶莹如玉的素白瓷胎上,更显得金碧辉煌且永不褪色。烧烘为广彩制作的关键,因所用颜料以水调成,彩绘时层层施彩,炉火温控不当容易变色,一般需控制在摄氏800℃左右的较低温度,成品色彩才能达到明亮艳丽的效果。

釉上彩绘代表,堆金积玉

广彩瓷烧制技艺是釉上彩绘的代表,它根植于民间,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研究价值。其汇广州彩、景德瓷于一体,融北方传统瓷艺彩绘与岭南画派技法、中国彩瓷工艺与西洋瓷艺及绘画技术于一身,以南北交辉、东西合璧而独树一帜,也以“堆金积玉”的技艺特点而别具一格,因而也成为了中西、南北多元文化交流的见证。

传承

南北交辉 东西合璧

谭广辉 开拓新路,再现广彩盛世

谭广辉,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2018年5月被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彩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1979年,高中毕业的谭广辉被分配到广州市织金彩瓷工艺厂做学徒,跟随第二代广彩传人欧兆祺学习广彩的基本技艺,从此走上了广彩创作之路。1986年,他被推荐到广州美术学院装潢设计专业进修,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提高了艺术修养。

在技艺上,谭广辉把广州彩瓷优秀传统与中国画技法的美学理念融汇一体,熟练广彩技法的运用与表现,在传统着彩方法基础上,大量地吸收西洋画的手法,与中国画画法有机结合,以色彩鲜艳绚丽、图案工整、画工精细的艺术特色独树一帜。

2004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广彩瓷艺术工作室,决定走精品化路线。从设计到烧制,一件作品两三个月完成是常事。谭广辉认为,300多年来,广彩一直是重要的对外贸易产品,常作为欧洲王公贵族的装饰瓷和日用瓷,具有很强的国际影响力,在西洋掀起了一股“东方美”潮流。因此,他多年来致力于根据市场的需求开发更多适销对路的产品,重振广彩瓷“当年风采”。除了作品形制、题材的创新,谭广辉还开拓了文创产品路线,用广彩技艺制作吊坠售卖。此外,他还把触角延伸到上游行业,将广彩技艺和陶瓷烧制技艺融合在一起,制作更符合现代审美的瓷器系列。

除了产品创新,谭广辉还十分注重技艺的传承。他经常去学校,和孩子、年轻人交流,讲广彩的传统工艺,讲广彩的历史文化,讲广彩的一切。他在广州美术学院、真光中学、广州市聋哑学校等20多所学校开办了广彩实践班,向不同年龄层的学生传授广彩技艺。

对于谭广辉来说,自己不仅要做广彩的守护者,更要做一个传承者,让更多的人认识、学习这项技艺。在新时代,要延续传统技艺、传统文化,便要把这一接力棒交到年轻人手上。

李溢坡 澳门广彩守护人

李溢坡,字庚锹,澳门非遗“广彩制作工艺”传承人,首届澳门工艺美术大师,因家族生意而与广彩结缘。他在设计中融入中西文化特色,使作品具有西方艺术的元素又有东方艺术的古典韵味。

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广彩,曾经在澳门发光发亮。澳门生产广彩的早期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从广州等地来到澳门的一批广彩师傅。由于当时澳门生产的广彩主要销往葡萄牙等欧美国家,题材、器型、品种等方面为迎合市场而与内地的产品产生了较大差异,形成了澳门广彩自身的特点。

澳门彩瓷业到1960年代开始兴旺发展,高峰期有数十家瓷厂,李溢坡的父亲李光在1970年代创立光艺彩瓷厂,设计、生产、加工彩瓷。李溢坡十七八岁时就在工厂里通过不断揣摩广彩师傅们的作品,走进了广彩领域,“那个时候晚上大家都下班了,我就一个人看作品,然后动手学着画。”凭着这股干劲,李溢坡很快就掌握了广彩的技巧。他对颜料配方的把控特别严格,这让他的作品有着很强的辨识度。

随着社会发展和转型,这门工艺逐渐式微,通晓广彩技艺的师傅陆续转行或退休,李溢坡也曾短暂转行。因对广彩割舍不下,1986年,他决心重振彩瓷厂。至今,他依然在努力地传扬广彩文化。

“广彩制作工艺”于2020年7月被列入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政府为推广广彩工艺举办了两场工作坊,每场参与人数上限20人。据了解,报名人数高达60人,有报名者因而无法中签。可见,对广彩工艺感兴趣的还是大有人在。但总体而言,澳门的广彩市场狭小,所以李溢坡大多时间在内地发展,其彩瓷厂“光艺广彩”也设在中山三乡。澳门广彩从兴旺到式微,在没有消费市场的支撑下,要如何传承下去,仍然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通讯员 文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