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伟大的历史美人:出塞后被父子三人看中,先后与三人成婚生子
中国自古就有“红颜祸水”、“色字头上一把刀”的说法,其实不过是男子欲望的托词罢了,把罪名栽赃在女子身上,博一个好名声而已。
中国美女众多,有四大美人的传奇故事,传说他们各自对应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又各自有一段传奇的故事。
四大美人中,王昭君有“落雁”之貌,是生的极度美丽之人,有昭君出塞为国安度边疆,是一位奇女子。传说王昭君出塞边疆后为三代单于所看重,恰后成为他们的“阏氏”,极大地传播了汉朝的威名,也为边疆人民带来先进的生产力。
汉室宫女
王昭君,名樯,字昭君,公元前五十四年,王昭君出生在湖北。传说王昭君的父亲是老实本分的庄稼人,年龄很大却没有孩子。
一日他去屈原庙中祭拜,希望有一个身怀本领又忠于国家的好孩子。不久之后,王忠的妻子梦见明月入怀,第二天便生了王樯。公元前三十八年,王忠家里困苦,恰逢元帝昭选宫女,王忠便将女儿送进掖庭,成为一名宫女。
汉元帝要看宫女样貌,便选了画师毛延寿为新晋宫女画像。其他宫女为了将自己的美丽容貌展现出来,便重金贿赂毛延寿,唯独王昭君没有行贿。
一是王昭君家贫实在没有多余钱财; 二是她对自己的美貌有信心,不想用这种小手段,要不然反而显得自己不如人了。
这毛延寿是画道高手,眼见没收到王昭君贿金,便在她的画像上多点了个痣,使得原本美貌的画像变得平平无奇,元帝见了自然就没有召见的兴趣。王昭君最后被打做了洒扫庭院的普通宫女。
王昭君善弹琵琶加上她美丽的容貌,使得宫女们都很嫉妒。有一个靠重金贿赂毛延寿的宫女做了元帝的昭仪,她对美貌的昭君十分嫉恨,便想让王昭君给自己演奏琵琶,以此羞辱王昭君。
王昭君虽然家穷,但自小高傲,又学过诗书礼仪,不是一般的刚烈女子。昭仪让她演奏,她自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毫不犹豫便否决了这样的要求。那昭仪见折辱不成,便气得给了昭君几下庭杖,让昭君受伤颇重。
远嫁匈奴
元帝时期,汉朝田益强盛,强大的北匈奴被汉朝将军剿灭。早在汉宣帝时期便归降称臣的匈奴呼韩邪单于三次以“藩臣之礼”觐见汉帝,希望能做汉帝的女婿,求娶汉朝公主。元帝实在不想将宫女嫁到北方苦寒之地,便想找宫女来代替公主出嫁。
他在宫中找来找去,长得好看的不愿给,有才艺的太可惜,最后找到了王昭君。这边元帝在呼韩邪单于的陪同下召见了昭君,那边毛延寿慌了神,他似乎已经预见到自己的下场。
昭君来到殿中觐见,呼韩邪单于眼前一亮,元帝看了看画像,再看看昭君:完蛋!无可奈何话已经说出去了,怎可轻易更改?昭君出塞已成定局。
至于那个叫毛延寿的画师则被汉元帝弃市,王昭君的种种传说中便有了“画工弃市”的说法。
有意思的是,后代关于昭君出塞的各种话本小说都将当时的汉匈形势改换,将单于求取汉室女改为威逼汉帝嫁女或者昭君在汉宫受到委屈自愿前去匈奴,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元曲四大悲剧之一的《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甚至将王昭君改为元帝妃子而被强娶而去。
除了曲折的戏剧,王樯昭君的名字也存疑。昭君一名很可能是汉帝赐予的封号,而非原名。昭君本是一宫人,远嫁匈奴需要有个名号便取了“昭君”二字。
昭者,日月也。昭君很可能是汉皇光照匈奴的意思,王昭君则是代表汉皇光照匈奴的王姓女子。故而王昭君在匈奴地位很高,并非是受到欺辱的一般女子。而在娶到王昭君之年,呼韩邪单于上书愿意永保汉匈边境平安。
昭君出塞
昭君带着面纱面向草原,后方就是故国了,此去经年不知何时再回?可能便是永别了吧。她摘下面纱,朝故国行了最后一礼、看了最后一眼、动了最后一次心,她又弹起了《琵琶怨》,声声直入云霄。
那天上的飞雁看到如此美丽的琵琶女人,都忘记了挥动翅膀,纷纷落在平沙之上。这便是“平沙落雁”了,王昭君从此有了“落雁”之名。
王昭君到达匈奴后受到单于的宠爱,被封为宁胡阏氏,俩人在一起生活了三年生下了一个儿子,被单于封为“右日逐王”。
三年后呼韩邪单于逝世,王昭君上书汉成帝们希望归国生活。而汉成帝则下令昭君“从胡俗”,即按照匈奴人的习俗在匈奴继续生活下去。
匈奴人有什么习俗?收继婚制。呼韩邪单于的长子继承单于的位置为复株累单于,王昭君作为复株累单于名义上的母亲则要继续嫁给复株累单于,成为他的宁胡阏氏。两人又继续生活了十一年,生下了两个女儿。
等到复株累单于死后,他的弟弟左贤王且麋胥继位成为搜谐若鞮单于,王昭君则继续嫁给搜谐若鞮单于为阏氏。再过两年后,昭君便去世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昭君为三代单于之后,未尝不是汉室强大国力的体现。继任的单于们以自己的习俗向汉室表示自己愿意继续沐浴在汉室的光辉下。
昭君不仅在匈奴有很强大的影响力,在汉室也有很大名声。王莽专政时为了讨好王太后,便下令将昭君的长女接回中原服侍王太后,很是讨的了太后欢心。#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