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秦大地年味浓|陕西杨凌“泥人周”:学生遍布8个国家 手艺传承更有意义

央广网西安2月18日消息(记者刘昱)“今年是虎年,又恰逢北京冬奥会,我就在原型的基础上,结合陕西特色,创作出一个带有虎头帽的‘冰墩墩’。”戴虎头帽、穿虎头鞋的泥塑“冰墩墩”是周晓鹏最近教授给学生最多的泥塑作品。

三秦大地年味浓|陕西杨凌“泥人周”:学生遍布8个国家 手艺传承更有意义

周晓鹏近期创作的泥塑作品(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周晓鹏是杨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精通剪纸、泥塑等手工技艺。其中,最擅长蒙着眼睛做泥塑,5-10分钟的时间就能捏出一个小型的肖像作品,因高超的技艺被当地人称为“泥人周”。

“我的祖母就是做手工艺的,后来在长辈们耳濡目染的熏陶下,我从小就擅长手工,模仿能力也比较强,长大后受到长辈的鼓励,我就把泥塑的手艺传承下来,一晃就是30余年。虽然在经济上没有收获太多,但在精神上越做越满足。”周晓鹏告诉记者,接触泥塑30余年来,他外出携带的包里都少不了泥巴、泥塑工具这几样东西。他的解释是:“有创作灵感了,随时能创作泥塑作品。”

三秦大地年味浓|陕西杨凌“泥人周”:学生遍布8个国家 手艺传承更有意义

周晓鹏正在进行泥塑创作(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今年52岁的周晓鹏仍然保持着创作的活力,在他的家中和工作室共陈列了大大小小的泥塑作品不下3000余个,这也是周晓鹏30年来“手”耕不辍的证明。

今年春节期间,周晓鹏还创作出很多与“虎”相关的作品,这类作品大多需要多种色彩组合。“做手工是一个视觉艺术,是用眼睛感受作品中藏着的文化。所以在创作前,脑海中要有自己的设计,才能做出有个性化的泥塑作品。”调和泥巴、调颜色、搓圆、捏造型……一个冰墩墩大概需要1个小时,纯手工捏出来指甲盖大小的虎头鞋并不容易。

尽管每次创作有熟练的制作程序,但周晓鹏每一次都能诞生出创新的作品。“几块钱就能买一大袋的手工作品,我不做,我要做个性化的作品。”这是周晓鹏在采访中一直强调的一句话。

48岁时,周晓鹏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前往陕西师范大学进修。“这段学习经历对我来说很重要,学习到很多历史文化知识,不仅在泥塑手艺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也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后来我的泥塑作品逐渐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在探索市场需求的同时,保持传统手工艺的本色。”

在被评选为非遗传承人后,周晓鹏深感肩上多了一份压力和责任,“只教手艺不卖作品”是周晓鹏当前的一个原则。

三秦大地年味浓|陕西杨凌“泥人周”:学生遍布8个国家 手艺传承更有意义

周晓鹏正在给学生教授传统手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目前,周晓鹏的工作重点偏向对传统手艺的教授,主要是向杨凌当地的留学生、泥塑爱好者传授手艺。周晓鹏介绍:“目前有8个不同国家的学生来学习泥塑手艺,虽然学习的时间不长,但我愿意把手艺中的精华部分传授,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国家后,把我们中国的传统手艺继续传下去,这是非常自豪的事情。”

“很多人想买泥塑作品,我都拒绝了,我教他们怎么做泥塑可以,但是我的作品不售卖,让更多人接受、学习这门手艺,这比售卖出去的意义更大。”近两年,周晓鹏学会在短视频平台发布泥塑教学视频,并开直播进行教学分享。

现在,周晓鹏还坚持在网络上获取新的知识和灵感。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位“民间艺人”,他说:“做传统手艺,还是得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的知识,才能将传统手艺更好、更远地传承下去。我也做不了什么大事,就用自己的专长,为我们的非遗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