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代考古事业的发展,大陆发掘了很多古墓,在其中发现了很多珍贵的文物,填补了历史文献记录中的空白。
除了这些陪葬品,墓室的主人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这些古尸大多都在岁月侵蚀之下不成样子,但是在防腐技术到位,或者说是墓室环境的助力下,还是有一些千年古尸保存较好,比如1972年在湖南长沙出土的马王堆女尸,曾引起巨大轰动。
其实还有一具和马王堆女尸齐名的千年女尸——乌盟契丹女尸,这具女尸属于北方干尸,这两具保存极好的古尸再次验证了那个道理“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
这具古尸在1981年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境内发现,女尸生前是契丹人。一场大雨使人们发现了她,她身下有血,腹中藏毒。
发现盗洞
1981年清晨,下了好几天的雨终于停了,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豪欠营的一位老羊倌赶羊去山上吃草,湿滑的路上羊群慢慢走着,直到最后停下。为什么羊不愿意走了呢?这位老羊倌走到羊群前,看到羊群前有一个黑漆漆的洞穴挡住了羊群的去路。
老羊倌天天走这条路,却从没见过这个洞,洞旁边还有一些破碎的灰色砖瓦,可见是人工挖掘的。
想到这一层,老羊倌也不放羊了,赶紧跑下山去向村干部汇报这件事,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觉得老羊倌大惊小怪。
而这就不得不说老羊倌走上的山了,山名叫湾子山,山上有成群的墓地,这是因为湾子山墓地这一片地形特殊,有着起伏的丘陵,墓地背对群山,面向山谷,东南面还有两座原型山丘。
这样的地形对契丹人来说就是风水宝地,因此这片山上墓地群聚,成了盗墓分子经常光顾的地方。
所以,老羊倌看到那个洞口会严阵以待,因为那个洞口很可能是盗墓贼挖掘的盗洞,万一古墓遭到破坏,就丧失了一个研究的机会。
村干部听他说完这件事后也很重视,他知道这事关重大,因此火速联系了乌兰察布盟当地的文物工作站,文物工作站那边听说情况后,迅速组织考古专家到湾子山进行勘察,确定情况。
考古队全副武装,进行了好一通工作,终于得出了结论——那个盗洞的附近发现了十几座古墓,显然是一片庞大的家族墓群。
通过对墓穴材料进行鉴定,最后得知这片古墓群大致是10世纪左右修建的,而根据对古墓特征的判断,确认这群古墓属于漠北大族契丹。
契丹是一个神秘的民族,它在历史上有过辉煌岁月,最终却又无声无息地消失,这一片契丹墓群很可能向我们揭示出契丹遗失的历史,考虑到有盗洞的发现,我们决定组织抢救性发掘,就先挖掘三座墓。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前两座墓都遭到了盗挖,让专家们心里一凉。
契丹女尸
挖的第三座墓就是盗洞附近的那座,这一座是大家最不抱希望的一座墓,可是却给了我们最大的惊喜。
原来虽然地面存在盗洞,但盗贼却没能成功进入墓室,因此这座墓室免遭盗墓贼之手,保存完好。
除了墓室内的一系列文物,尸床之上的墓室主人也令人大吃一惊,这具古尸保存良好,从外观来看显然是个女性,其肌肉组织甚至还具有弹性。
她尸身保存完好,身上的衣服却被侵蚀得只剩残片,只能从残余部分判断,女尸穿了多层葬服,首先是3层长袍,分别是绣花丝绵长袍、绛紫色丝绵长袍、中黄色丝绵长袍,长袍里面是短衣和绢裙。
女尸身上还穿有一层铜网衣,这和中原的“金缕玉衣”一样,被古人认为具有保护尸身的功能。考古人员对这具女尸很重视,内蒙古赶紧上报给了当时的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这具被大雨带来的女尸被小心移出墓室,通过对她口腔内牙齿的分析,基本确定这具女尸的年龄在25岁左右。
这具女尸千年不腐,陪葬品丰富,包括铜网衣和鎏金铜面具,专家确定,这具女尸生前应该是契丹贵族。
死因成谜
女尸出土之时面色栩栩如生,似乎是刚刚睡着一样,保存完好程度几乎媲美马王堆出土的辛追夫人。不过在确定了她的年龄之后,我们又遭遇了一个疑问,古人寿命短,可是也没有25岁就去世的道理,契丹女尸显然是非正常死亡的,那么她的死因是什么?
女尸外观好,不过内脏其实都腐烂殆尽了,而通过对仅剩的器官组织的研究,我们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在女尸的胃部发现了大量的砷,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剧毒砒霜,在她胃里足足发现了100克的砒霜,这个量足以致死。
那么女尸是死于砒霜投毒吗,进一步的研究推翻了这一猜测,原来经鉴定女尸腹部组织中没有检验出砷,那就只有一个可能,女尸服食砒霜时已经死了,组织失去了活性,所以胃部的砒霜没有渗透扩散。
当时人们有用砷防腐的习惯,女尸应该是在做防腐处理时被灌入了砒霜。
契丹女尸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她两股间有一块被称为“铛布”的布料,这块布料保存良好,仍然有纺织物的弹性,上面还有血污,初步判断是从女尸身下流出来的。
于是,又一种推测产生了,契丹女尸很可能死于难产引发的大出血,毕竟在现代分娩也伴随着很多风险,何况古代。
小结:
我们对女尸死因的推测一直都没有得到坚实的证据,这具尸体千年不腐的原因也是个谜团,只有一些推测:比如砷的确具有防腐作用,而女尸体内含有大量砷,其次就是铜网衣上的铜锈也有一定防腐作用。
现代科学发展至今,手段越来越多,也许有一天我们可以发现那些被历史掩藏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