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杨虎城被杀半个多世纪后,其孙给台湾当局写信,想为祖父讨回公道

西安事变至今已经过去八十多年了,身为西安事变的两个主角——张学良和杨虎城:一个长期囚禁,一个被暗杀,都成了悲剧式的英雄。

有个英国记者贝特兰曾评价说,西安事变的最大赢家是国民党与共产党,最大输家是张学良与杨虎城。单从这个评价看,很显然这个英国人不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更多是从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的角度出发,认为张、杨的牺牲不值得。

但了解中国历史的人应该记得,当时中华民族已经到了不日将亡的境地,国内无数人要求抗战,而蒋介石依然对张、杨“拍桌子”:即便现在把我杀了,也不会停止“剿共”。

杨虎城被杀半个多世纪后,其孙给台湾当局写信,想为祖父讨回公道

杨虎城

西安事变中,张学良和杨虎城之所以愿意牺牲自己,一不为钱、二不为名、三不为了某一个党派,只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他们是最了不起的爱国者,可以称之为民族英雄。

但令人遗憾的是,两人都没有善终,尤其是杨虎城,结局更加惨痛。虽然杨虎城在大陆得到了正当的地位和荣誉,但在台湾,这依然被隐藏在地下,于是半个多世纪后,为了替杨虎城正名,杨虎城的孙子主动给台湾当局写信,要求调查杨虎城被暗杀的真相,同时为杨虎城将军“平反昭雪”。

这件事后来进展如何?杨虎城当年被暗杀的真相如何,如何评价他的“输赢”?

杨虎城被杀半个多世纪后,其孙给台湾当局写信,想为祖父讨回公道
杨虎城和孩子

被囚禁,被暗杀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很快被迫出国“考察”,1937年6月,他带着他的夫人谢葆真、次子杨丞中以及自己的秘书一行6个人,搭乘美国的客轮,离开了中国,先后游历了美、英、法、德等国,宣传抗日主张。

为什么杨虎城要出国?据杨虎城的孙子后来分析说,是因为当时“他整个部队、整个政治势力都没有了,从心理上讲有很大遗憾,又有很大成功感。为国家、为民族,这个事做成了,而且达到目的了。”

显然杨出国并不是杨虎城的本意,“七七事变”爆发后,他身在国外异常着急,多次向蒋介石发电,要求回国抗日,但都遭拒绝。无奈之下,他甚至通过中国共产党方面联系苏联,希望从苏联取道回国。

这本是一个非常机密的事件,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消息后来被蒋介石知晓。蒋介石一开始不想让杨虎城回国,因为担心其回国扰乱军心,同时也有自己面子心理作祟,但这个消息后,他却改变心意,同意杨虎城在宋子文的安排下回国。

令杨虎城没想到的是,这其实是一个诱捕计划,第一步是宋子文发电,引诱杨虎城“自动返国”;第二步是杨虎城“自动返国”后,宋子文亲自到香港去接,转移到南昌后就由戴笠拘押。

杨虎城做事考虑都很细致,他在香港时就知道自己可能上当了,但时间已经晚了,到了戴笠手中,他被诱骗到了南昌,然后当场被秘密逮捕。之后,他先是被关押在一幢别墅里,1938年冬武汉会战后,又被秘密转移到贵州息烽的玄天洞,从此开始了正式的长期囚禁生活。

杨虎城被杀半个多世纪后,其孙给台湾当局写信,想为祖父讨回公道

玄天洞

在这里,杨虎城被关押了8年,白天只能在门口不远处走动一下, 到了晚上则完全禁足,当时有一个排的宪兵和20多名特务日夜轮流看守,关注度甚至超过了张学良。

1945年抗战胜利后,杨虎城原本期待着战争胜利的喜悦,能够冲淡蒋介石心中的“怨恨”,但没想到的是,蒋介石不仅没有打算释放他,反而私下暗杀了罗世文、车耀先等中共党员。

经过长达8年的关押,一般人早已无法承受,后来杨虎城的妻子因为长期心情抑郁,不幸离开人世,导致杨虎城对自由更加可望而不可及,不仅身体开始变得消瘦,1948年更是因身患胆结石,而住院接受手术治疗。

1949年李宗仁行代总统后,曾一度下令要求释放张学良和杨虎城,但没想到的是杨虎城等来的却是一场更残酷的暗杀计划。

1949年8月24日,蒋介石亲自从广州飞抵重庆召开会议,决定要在重庆把杨虎城杀掉,而执行这个暗杀计划的人,一个是周养浩,一个是徐远举。

当时周养浩到贵阳,欺骗杨虎城说蒋介石要在重庆见他,杨虎城虽然不相信周的话,但他还是很镇静地答应回重庆,而毛人凤此时已在重庆的戴公祠内准备好了一切。

因为杨虎城的儿子杨拯中已经有二十多岁了,特务们很怕他会反抗,决定先解决掉他,杨虎城被两个特务搀扶着,引向了戴公祠左边的正房,而杨拯中则被引向了右边的正房。

当杨拯中刚踏进门坎时,埋伏在门后的特务便用利刃插入他的胸膛,他痛苦地叫了一声“爸”,便倒在了地上。杨虎城听到叫声,想回头看个究竟,但特务们的刀子已刺进了他的腹部,紧接着又是一阵乱刀,不容他有任何的反抗。很快,他也倒了下去。

与此同时,杨虎城的女儿与杨虎城的秘书宋绮云一家也遭特务残杀,他们的行李也被特务们瓜分了。

杨虎城被杀半个多世纪后,其孙给台湾当局写信,想为祖父讨回公道

童年的杨拯中,他6岁入狱,18岁时和父亲一起遇害

9月6日,杨虎城及其秘书两家8口人,在重庆被暗杀,9月27日,蒋介石在台湾给毛人凤和吴越祥每人奖励了一万一千大洋,为他们处理大陆事务有功,而这里面包含不包含暗杀杨虎城的这个“功劳”,真相不得而知,不过时间显得过于巧妙。

事后对于杨虎城被暗杀,国民党党史的记载十分简单,只是表示了遗憾,并称是在转移途中被土匪杀害。对于这样一个逃避真相的事情,杨虎城的孙子在几十年后,决心试图为祖父讨回一个公道。

杨虎城之孙杨瀚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连战尊鉴:杨虎城,我的祖父,中国国民党党员,他一生信仰三民主义.....1936年,因国难当头,民族危亡,反对中央‘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他与张学良将军发动‘西安兵谏’,结束了长达10年的国共内战,促成了两党的二次合作,为全国的团结抗战奠定了基础....”

“1949年9月,杨虎城在重庆被秘密杀害,同时遭难的还有子女、卫士、秘书一共8人,惨绝人寰.....‘相逢一笑泯恩仇,历尽劫波兄弟在’.....一个爱国受难的冤魂,现在是归队的时候了。请你静听那徘徊在党殿梁柱间的叹息,那是呐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回音。你应为杨虎城同志平反昭雪。”

这是杨虎城的孙子杨瀚在2005年写给时任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的一封信中的内容,类似的信件,他在2006年也写了一封,对象换成了新任主席马英九,恳求他:“希望您站在国家民族的立场,以21世纪政治家的魄力推动为杨虎城将军平反。”

杨虎城被杀半个多世纪后,其孙给台湾当局写信,想为祖父讨回公道

但事实是这两封信发出后,连战和马英九都没有给予任何回复,不过杨瀚从台湾国民党党史馆馆长邵铭煌处得知,马英九曾对此提出了两点疑问:一、杨虎城到欧洲访问,为什么突然回国?馆藏档案中有没有明确记载?二、1949年,蒋介石是否曾下令杀害杨虎城?并让邵铭煌在台湾国民党党史馆查阅相关档案。

马英九的这个反应,让杨瀚感到十分欣慰,至少说明他是有行动的。虽然他的这两个问题,在目前公开的档案资料里无法找到确切记载,但在杨瀚看来,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杨虎城被杀半个多世纪后,其孙给台湾当局写信,想为祖父讨回公道

首先,蒋介石十分痛恨杨虎城,当初在释放蒋介石的讨论上,杨虎城和张学良不同,前者主张要有条件的释放,因为杨虎城不放心蒋介石,担心其会出尔反尔。对此,蒋介石不会当不知道;其次,杨虎城被捕后,蒋介石曾十分关注他,戴笠给蒋介石有单独的电报,报告杨虎城在关押期间的表现,甚至连杨虎城发烧多少度都会写上去。

因此杨瀚认为,对于这样一个人物该如何处理,蒋介石必然会亲自介入,而戴笠也应当会十分细致地汇报杨虎城的动向以及对杨虎城的处理结果,但奇怪的是在公开的档案资料中,没有看到类似的细节记载,杨瀚认为这很不正常。

再次,蒋介石到台湾后,对杨虎城被杀一事,台湾当局出现了奇怪的宣传口径,一开始说是被土匪暗杀,但事实上9月6日解放军尚未攻进四川,根本不存在社会动乱或大撤退的可能,后来又改变口径,称是被底下的人所杀害,但事实上底下的人对杨虎城没有明显的杀人动机,况且即便是被底下人暗杀,也不应该毫无记载。

所以杨瀚认为,国民党的这几个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他认为真相就是蒋介石下令毛人凤秘密杀害了杨虎城,如果开放台湾所有档案记载,应当能找到相关文字。

杨虎城被杀半个多世纪后,其孙给台湾当局写信,想为祖父讨回公道

张学良和杨虎城

但现实却让他失望,他说:现在台湾方面领导层还没有认可这一事实,“主要是敢不敢的问题,事实很清楚,台湾国史馆的军情局卷宗里有一个‘监杨卷’,有一个‘监张卷’, 里面肯定有这些情况,毛人凤杀了杨,绝对不会把这个事口头汇报就完了。不光是文字,还得有照片,因为杀黄显声都拍了照了。”

这两个卷宗,杨瀚并没有看过,但他坚持认为,“现在拿出的文件上写的戴笠批示入‘监杨卷’,所以对杨的这一案一定有,不会没有。”

不过对于杨瀚的两封信和他的主张,连战和马英九都采取了冷处理,至于原因,杨瀚认为是:“如果这样做了(平反),对蒋介石是一种否定。”所以后来,杨瀚也只能选择了放弃,不抱任何希望。至少杨虎城在大陆,得到了应有的荣誉。

杨虎城被杀半个多世纪后,其孙给台湾当局写信,想为祖父讨回公道

杨虎城遇害处

杨虎城的“输”与“赢”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先是被囚禁12年,之后与秘书等8口人被特务残忍杀害,不仅如此,西安事变后,他的部队也被迫接受蒋介石的改编,这对于军人来说是非常难以接受的。

单就这样的结果看,杨虎城个人似乎是“输了”,不仅失去了原本的职务,还失去了生命,甚至连带自己的家人也无法善终。

但是,他们以此为代价,而对国家和民族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应该忘记的。他用自己的“输”,换取了国家和民族的“赢”。

周恩来总理曾说,杨虎城将军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西安事变是杨虎城将军一生事业的峰巅,是他与张学良将军共同为中华民族谱写的光辉篇章。

杨虎城被杀半个多世纪后,其孙给台湾当局写信,想为祖父讨回公道

纵观杨虎城的一生,一直有一种信仰支持着他,青年时,他反对满清的黑暗统治,然后追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反对北洋军阀,之后同情共产党人,反蒋抗日,最后发动西安事变。

用杨虎城自己的话说就是,他能跟上时代的“潮流”。那么,究竟什么是潮流?至少在当时,就是爱国、爱人民的民族信仰。“信仰”二字,对当今一部分人来讲,似乎显得很遥远,但在当时,是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普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