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明华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非常陌生。萧明华在70多年前,是我党打入台湾的特工,牺牲时年仅28岁。
著名作家谢冰莹曾经称她为“中国最有潜力的年轻女作家”;也被人们称为“北师大江姐”。1948年,年轻的萧明华为了祖国统一,来到了台湾,纵有九死一生犹不悔。萧明华为了打探情报,多次出入虎穴。
图|萧明华
1950年,台湾的地下组织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萧明华在家被捕。她被敌人包围时,只见她从容地将屋外竹竿上的衣服收了起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小事,敌人并没有阻止。萧明华就这样淡定自若地在敌人眼皮子底下将信号发出:竹竿无物,出现了危险,大家小心,不要轻易出入。
萧明华在国民党监狱中,受尽了折磨,却始终没有屈服。反动派气急败坏,将她残忍杀害。萧明华在最后时刻,给亲人留下了一封绝命书。30多年后,萧明华的骨灰才被送到了大陆。
八宝山革命公墓中,有一块墓碑背面并没有写明她的平生事迹。纯真高尚,白玉无瑕,后面只有三个大字“归来兮”!
一位最具有前途的女作家
萧明华是为了祖国统一大业,潜伏在台湾的女英雄。萧明华在牺牲前曾留下一封遗书,在遗书中交代哥嫂:“不要把我的骨灰带回家,我要留在台湾,等到真正统一的那一刻。”萧明华含笑赴死,或许她以为两岸很快就会统一了吧。
她的遗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心中的期待。所以,她才想将自己的魂魄留在台湾,因为她为了解放这里,毫不吝啬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萧明华的家人并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直到她牺牲的第32个年头,组织向外公布了她的身份,追为烈士。萧明华的家人才知道,他们的亲人生前做了一件多么了不得的事情。萧明华的侄子说道:“原来姑姑是一位英雄,是为国家搞情报工作的。”
1922年8月,萧明华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县,家境普通。父亲萧子山是一位普通的农民,读过几年私塾。萧子山早年在广东省朝阳县种地,后来收成不好,为了养家他来到了上海滩谋生。
在上海滩有不少朝阳老乡,萧子山希望能得到同乡的帮助,找到一份工作。在20世纪前后的上海,就业较为困难,到处都是失业者。好在萧子山人缘好,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在上海滩找到了一份工作。一家人才勉强在浙江省嘉兴县凤家桥安家,萧子山也更加努力工作。
几年后,萧子山勤奋苦干,在当地创办了一个家庭手工织袜作坊。萧明华的爸爸妈妈用勤劳的双手赚钱养家,一家7口算是安定下来了。萧明华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她是家中最小的妹妹,也是最懂事聪明的孩子。
全家人都非常喜欢萧明华,称呼她为“华宝”,这个称呼一直到萧明华报名初小,才按当地习俗给她取名为“明华”。一家人并不富裕,但是父亲却坚持送孩子们读书,除了身体有病的姐姐没有上学,三个哥哥和萧明华全部去了学校。
萧明华步入小学不久,国家动荡,军阀混战。父亲萧子山的手工作坊受到了影响,最终破产。父亲不得不另谋出路,一家人为了生计举家搬迁来到了河南开封。萧明华从小学毕业后,立志教育兴国,从事教育事业。于是,萧明华以优异的成绩,选择考取河南开封师范学院。
1939年,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国家面临生死危机,数万中国儿郎奔赴战场,为了祖国而战。中华大地战火四起,父亲带着全家人来到了重庆避战。
萧明华童年漂泊,父亲带着家人一路辗转,十分艰辛;这一路的曲折坎坷锻炼了萧明华的意志,她过早地懂得了人生的艰难,知道人只能靠坚强的意志才能战胜艰难与苦难。
战争年代的重庆,人口拥挤,物价飞涨。市场经济混乱不堪,社会环境也同样混乱。各种抗日神曲在街上激荡,学生与民众的抗日热情高涨,在街上游行。场面十分壮观,萧明华也在其中。
不久后,萧明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白沙国立女子师范学院。这是一个有名的师范学院,校内卧虎藏龙,不少知名的进步学者都在此处。
不少现代文豪是从这所学校走出来的,如许寿裳、魏建功、李霁野等人。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鲁迅对他们非常敬重。
萧明华以凡人、纪平等为笔名,撰写了大量的散文、小说等作品,先后发表在《黄河》《北辰》等著名刊物上。
萧明华完成创作后,总是会第一时间给谢冰莹(时任《黄河》月刊主编)评价,一来二去,两人成为密友。谢冰莹不到40岁的年纪,参加过北伐战争,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当时谢冰莹的作品主要是记录北伐战争的事迹,萧明华经常会看谢冰莹的著作。
萧明华毕业时,谢冰莹为她题词说道:“她热爱绿色,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既聪明又富有同情心,她在文学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行文风格别树一帜,我敢断言,只要她坚持下去,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女作家。”
这是谢冰莹对她的评价和期望,但萧明华有她独特的思想,她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把我的一切献给中国共产党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中国百姓举国欢庆。萧明华顺利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北平师范学院,大批美国军队涌入中国。学生运动如火如荼,场面十分震撼。萧明华阅读了不少进步书籍,革命热情高涨。
图|学生运动
1946年12月29日,北平师范学院900多名师生,不满反动派的暴力行动,召开了抗暴大会。不料,走漏风声,反动派特务潜入学校,肆意破坏。
反动派的举动引起了北平高等学校的反感,北平的学生们为了维护中国主权,自发组成了5千人的游行队伍,在街上高呼:“坚决维护主权!美军退出中国!”萧明华也在其中,革命热情高涨。
师范学院教育系任教朱芳春是中共地下党员,他在几次活动中,注意到了萧明华是一个爱国的优秀女同志。1947年9月,朱芳春向萧明华讲明了自己的身份,萧明华肃然起敬,立即表示想加入中国共产党。
朱芳春知道后非常满意,但是考虑到革命的艰辛,还是提醒道:“地下情报工作和学生运动是不一样的,情报工作十分危险,随时有可能牺牲。单单有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足够的意志,希望你可以郑重考虑,不要轻易决定。”
萧明华猛地站了起来,斩钉截铁地说道:“这件事情,我早就在脑海里设想过无数遍,敌人的枪也许会抵住我的额头,他们的屠刀可能会架在我的脖子上,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革命。”此后,萧明华顺利地成为了我党地下工作者中的一员。
图|《夏日绝句》
萧明华即将毕业,想请魏建功教授留字纪念,写一首《夏日绝句》。魏教授觉得这首诗不太适合女性,于是提醒萧明华要不要换一首柔和的诗词。
然而瘦弱的萧明华坚定地说道:“国家动乱,我们身为中国人,理应将生死置之度外。”魏建功心底一惊,才发现这位学生内心深处藏着巨大的力量。事情总是那么的巧,这首诗竟然成了萧明华一生的写照。
1948年,萧明华远在台湾的老师台静农多次写信,说台湾师资较少,邀请她来台湾工作。
图|台静农
萧明华本不想离开大陆,可是一想到,台湾早晚都要解放,如果自己能早一点来到台湾收集情报,相信解放台湾很快就会实现。
萧明华将想法告诉了朱芳春,她可以去台湾开展新的工作。朱芳春对萧明华的设想感到十分惊讶,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想法。
党组织非常认可萧明华的设想,下达指示,让萧明华前去台湾观察。大学毕业,萧明华没有去参加毕业典礼,而是回了一趟家,探望父母。萧明华的双亲已经年迈,她这一离开很有可能就见不到二老了。
萧明华双眼含泪地对从小疼爱自己的父母说道:“爸爸妈妈,你们含辛茹苦把我养大,我却没有留在你们身边尽孝,你们会怪我吗?”
母亲拉起女儿的手,慈祥地说道:“傻孩子,我们怎么会怪你呢?你那么优秀,一直是我们的骄傲,你想做什么,我们都支持你。”
26岁潜伏在台湾当老师,从台湾6次送出绝密情报
萧明华将对亲人和大陆的眷恋深深藏于心中,踏上远赴台湾的邮轮,义无反顾地在中国另一片土地上作战。
1948年7月4日,萧明华到达台湾,昔日的同窗好友廖蔚卿来码头接她。次日,萧明华看望了台静农先生,萧明华选择去台湾师范学院任教。
萧明华在台湾师范学院教授课程,她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出众的文采,让她很快就在台湾站稳了脚跟。萧明华在台湾交到了不少好友,没有人怀疑她的真实身份。
北平的朱芳春组织学生运动,影响太大,被傅作义盯上。反动派对朱芳春下了通缉,他的行动被限制了。组织下达指示,让他前去台湾,一来躲避国内的追捕,二来可以支援萧明华。
图|傅作义
朱芳春来到台湾后为了掩人耳目,化名为“于非”。
为了以后能更好地工作,组织争取萧明华的意见,是否愿意与于非假扮夫妻。这对两个人来说都是一件比较为难的事情,因为于非已有家室。萧明华是一个单身未婚的才女,对她的名誉有影响不说,还可能会被于非的妻子误会。
萧明华却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是为了革命,我能接受。”
1949年1月31日,萧明华与于非成立的“台新盟”转入地下。中国大陆解放形势一片大好,我党正要着手解放海南岛等岛屿。组织联系到台湾的地下组织,下达指示:配合解放军沿海的军事行动。
萧明华等人接到指示后,迅速行动。萧明华等人很快就搜集整理出中国海岛有关情报,粗略估计可能有50多份绝密情报,在同志们的努力下,成功送到了大陆党组织手中。
《台湾兵要地志图》是日本在台湾期间画的地图,地图内容十分详细且精确,日本人投降后,蒋介石对他们分文不取,赚足了日本人的好感,这幅地图自然就落在了蒋介石手里。
反动派对这份地图的防卫十分严密,但还是在我党地下人员的精心策划下,复制出了一份。
送出这些情报是一个艰巨而危险的任务,对运送人员的心理考验非常大。就在萧明华等人一筹莫展的时候,他们意外得知朋友的一个独居老人将要去大陆探亲。老妈妈行动不便,又没有别的亲人陪伴。
萧明华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于非主动找到老妈妈表示愿意照顾她回到大陆,老妈妈欣然接受,让于非假装是自己的亲戚。于是,萧明华等人收集到的情报顺利传到了组织。
在之后的日子里,于非多次使用这样的办法,多次出入虎穴,排除万难,连续6次准确无误地将情报送了出去。
萧明华:被捕时做一举动,成功将信号发出
1949年,蒋介石集团大败,国民党退守台湾。蒋介石犹如惊弓之鸟,处处防范,全岛进入了“警戒”。从而,台湾岛上人人自危。
图|蒋介石
1950年2月4日,这一天是萧明华的生日,她宴请了三哥萧明柱一家来到家中过生日。萧明华一家人正在餐桌前欢快聊天时,突然传出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萧明华心中有数,可能有人来找于非了。萧明华十分镇定地走到门口,打开门说道:“你好,你们找谁?”陌生人没有回答,也没有透露自己的身份,直闯进了屋子,里里外外都找了一遍。
萧明华的哥哥想去阻拦,被萧明华拦了下来,示意他不要轻举妄动。陌生人找完后,没有发现异常,直接问道:“于非教授在哪里?”
萧明华说道:“我先生不在家,他去拜访朋友去了,他经常这样,喜欢走亲访友。”陌生人见没有什么异常,就离开了。
萧明华非常清楚突然到访的一定是国民党特务,他们察觉到了这里,说明自己离暴露也不远了。萧明华连忙将三哥拉到房间里,叮嘱地说道:“如果台湾有人询问你和我是什么关系,你就说兄妹关系,有时候会接济我,其他的就没有什么了。”
三哥一家走后,萧明华忙碌了起来,想把手里现有的情报送出去。战友都劝她避一避风头,暂停手里的工作,萧明华却说道:“早晚都要被发现,如果我异于平常,恐怕更会招惹嫌疑。”于是,萧明华照常上课。
2月6日,萧明华正在师范学院上课,讲解《正气歌》。谁也不知道,这竟成了萧明华最后一课。
当晚,萧明华下课后回到了家。国民党官兵冲了进来,逮捕萧明华。萧明华从容不迫,似乎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萧明华说道:“等一下,我收一下家里的衣服。”萧明华就这样从容镇定地把门外竹竿上的衣服收了起来,这是她最后一次向战友们发出“危险”的信号。
萧明华被关进监狱后,仍然十分牵挂外面党组织的安全。有人过来探望萧明华,萧明华突然心生一计,托人带一瓶药出去,里面只剩七粒“鱼肝油丸”。“鱼”是“于”的意思,有“7”粒,就是“去”的意思。
萧明华想要传递的意思是“于去”,让于非赶紧离开的意思。同志们接到萧明华传递出来的暗号,感动地流下了眼泪。萧明华身处险境,最记挂的还是外面同志的安危。
事态紧急,组织也在努力营救已经暴露了的同志。1951年3月,于非等同志脱险,他们回到了大陆,跟随他们而来的还有关于海南和台湾等岛屿的各种情报。
同年5月,中国海南岛和舟山群岛顺利解放,多亏了萧明华和于非在台湾收集的情报,这些在敌后方工作的同志功不可没。
萧明华倒在了血泊中,面朝大陆
萧明华被捕后,被敌人关进了一所恐怖的监狱,人称“阎罗殿”。据台湾有关资料记载:“阎罗殿”中的小鬼对萧明华十分残酷,为了逼她说出我党的情报,动用了各种刑罚,比如老虎凳、电击、吊打等酷刑。
萧明华在狱中被折磨得血肉模糊,多处骨折。敌人为了让萧明华的心理防线崩溃,连续5天没有让她睡觉。敌人想击破她的心理防线,崩溃后说出我党的情报。
敌人小看了萧明华的毅力,面对种种困难,她始终没有屈服。萧明华面对敌人的折磨,回应的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不会屈服,我什么都不知道,不管你们问多少遍,我还是不知道。”
萧明华在狱中被敌人折磨了278天,敌人用遍各种“方法”,没有得到一点有用的信息。一名在看守所打杂的小工,亲眼看到萧明华遭受到的酷刑:敌人用绳子绑住萧明华的双手,吊在梁上,折磨之后放下来,她的双手已经骨折。
1950年11月7日晚上,看守所一处办公室中的灯亮了很久。狱中的其他同志意识到,他们当中有人要离开了,那是敌人在为明天“处决”做准备。
果然,天一亮,敌人颠倒是非宣布了萧明华的“罪行”,公布了“死刑”,立即执行。
狱中的其他同志,紧紧抱住萧明华,难友们低声哽咽。萧明华却从容地走出来,拿出了母亲送给她的木头梳子,说道:“我早就想到会有今天,没事的,我的头发乱了,小宋可以帮下我吗?”
小宋红着眼睛,走了过来,解开萧明华的麻花辫,轻轻地梳了起来……
11月8日,阴暗的牢房门被打开,萧明华站了起来,整理了一下衣服和头发,向狱中的姐妹们告别,随后大步流星地走出监狱。身后的姐妹纷纷泣不成声……
萧明华留下一封遗书给哥哥嫂子:“三哥,嫂子都是我不好,连累你们了。我相信你们肯定会平安无事的,不要为了我的死而伤心,我选择这条路的时候早就做好了赴死的准备。你们一定要保重身体,不要把我带去大陆,我要留在台湾。”
萧明华和她的三个战友被押上了刑场,她从容的脸上出现了一丝不舍的神情,她看向祖国大陆的方向。反动派枪声响起,萧明华倒在血泊中,年仅28岁。
萧明华墓碑上刻上“归来兮”
20世纪80年代,萧明华的身份公布出来,被中央调查部追认为革命烈士。萧明华的家人和朋友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
1982年9月11日,一位老人走下飞机。机场等候已久的几个人,看到老人后,纷纷围了过来,接过老人手中的楠木盒子。老人正是萧明华的三哥,过来迎接的是大哥、二哥等亲属。
图|萧明华墓碑反面
萧明华的亲人们认为,他们的华宝“白璧无瑕”,她不会在意身后的功名。于是,墓碑后面并没有生平事迹介绍,只有三个大字“归来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