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看到网上很多育儿专家这样说:“小孩子哭就是在“干活”,你就让他哭,千万别抱他,抱起来就放不下了”。
来自美国的心理学家——约翰·华生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理论就是“哭声免疫疗法”。
他的理论就是:孩子哭也不抱,不哭才能抱他。而且他为了证明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性格、智力成长都是有好处的,用自己年幼的孩子做亲身实验。
“哭声免疫疗法”的主张改变了美国儿童的养育实践,整整一代儿童,包括他自己的孩子。也确实训练出了一大批极少哭闹、让妈妈省力的乖婴儿。
但是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约翰·华生的儿子经历了多次轻生,最终年纪轻轻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女儿常年酗酒,也英年早逝,这真是对父亲教育理念最真实的打脸。
然而如今“哭声免疫疗法”却披着独立育儿的外衣,在中国妈妈圈重新风靡。
哭泣免疫法的危害
哭泣是不会说话的宝宝与外界最直接的交互渠道,宝宝往往用哭来提醒我们他现在需要帮助,想要引起父母的关注。然而,“哭泣免疫法”其实是在变相忽视宝宝的情绪和需要!
1:如果交互结果总是被拒绝,很容易导致宝宝减少甚至停止与外界的交流;
2:总是处于不被理解的情况下,宝宝会极度缺乏安全感,心理也可能会受到创伤;
3:长时间哭泣可能损害宝宝的认知发育甚至身体发育;
4:对于完全没有自理自救能力的婴儿来说,长期处于忽视状态可能还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哭泣免疫法看似让宝妈宝爸操心的更少了,但从长远看,未来宝妈宝爸要操的心更多。长期坚持哭泣免疫法,会让身心尚未成熟的宝宝形成刻板印象,父母不关心自己、不爱自己了。甚至,已经有不少因使用哭声免疫法带孩子,因为这种情感忽视,从而导致孩子患上“儿童精神分裂”、“自闭症”等不可逆的精神疾病的案例。
宝宝哭闹并非无缘故,想要理解宝宝的“特有语言”,清楚接收宝宝传达的“信号”,找准哭闹原因是关键!
宝宝为什么要哭闹?
1岁以内的孩子:通过哭表达自己的需要。每个孩子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在孩子没能学会用语言表达需求之前,除了用哭去表达自己的需求,别无他法。所以,对于1对以内的小宝宝来说,哭是一种语言,是在告诉父母,我需要……
可能是孩子饿了?瞌睡了?拉了?尿了?肚子疼?等等!
1-2岁的孩子:通过哭来表达:我要被关注。1岁后的宝宝,哭声的含义发生了变化,生理需要方面的哭声逐步减少,而社交需要的哭声逐步上升,孩子逐渐知道可以利用哭声来召唤父母、获得关注和陪伴。
2-3岁的孩子:通过哭来表达:我抗议。2-3岁是宝宝的第一个叛逆期。这段时期,孩子会很反抗对外界强加给他的东西,如果你非要把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强加给孩子,希望孩子能够按照大人给出的方向去成长,孩子一定会跟你对抗到底,如果孩子跟父母说“不”不管用,就只能用哭闹来表达抗议了。
3岁后的孩子:有了一定的目的性。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会在遇到挫折事件或是通过努力仍无法解决的事情时,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求助或者不能表达他们需要帮助,所以只能大哭大闹来发泄了。
面对宝宝的哭闹
家长如何应对?
很多家长都说:孩子哭闹的时候,我也一直都在按照专家说的先共情,但是感觉说啥都是错,孩子还是哭个不停?那是因为,你只是允许了孩子哭这个行为,但是并没有真的接纳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被情绪支配时,很难听进去任何话,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先做后说”,把要说的话往后挪一挪,先陪着他冷静下来。
注意这里说的是“陪着孩子”,你不需要说任何哄他的话,但可以拍拍他的背、教他深呼吸控制情绪,也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出去散步、踢踢土,听听儿歌等等,而不是就坐在一旁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完全忽视他。
等到孩子冷静下来了,你再给他明确原则边界,或者提出解决办法,他才能听得进去。比如:积木倒了,没关系,妈妈陪你一起再搭起来好不好?
当然每一次的情绪爆发都是引导孩子识别情绪的极佳好时机,情商高不是不发脾气,而是合理发脾气!
科学育儿
有3Q儿童商学院陪伴
养育孩子一门科学的学问,每周视频号都定期更新科学育儿的知识。旨在让每个父母都了解一点科学知识,对症下药,才能收获最大的成效。关注我们,一起守护宝贝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