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是用黏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历史非常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见简单粗糙的陶器。虽然世界上许多文明中都出现了陶器,但充分发掘陶器的潜质、将制作技术持续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唯有中国。大陆已发现最早的陶器罐碎片,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专家,于2012年在江西省万年县东北15千米的大源乡仙人洞发现的,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0年到19000年,距今已有两万多年历史。
彩陶大约出现在距今约8000-7000年前的大地湾文化,该文化得名于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因此,可以说,甘肃是大陆彩陶文化的发源地。甘肃省博物馆提供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就是1973年从甘肃省泰安县大地湾出土的。高31.8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6.8厘米。器形为两头尖的长圆柱体,下部略内收,腹双耳已残。口做圆雕人头像,披发,前额短,头发整齐下垂。鼻呈蒜头形。鼻、眼均雕成空洞,口微张。两耳各有一小穿孔,头顶圆孔做器口,腹以上施浅淡红色陶衣。黑彩画弧线三角纹和斜线组成的二方连续图案三组。造型以抽象的线条与人头像相结合,颇具特色。装饰以雕塑与彩饰构成一体,极其自然。是一件既具实用性又具有艺术性的古代艺术品。
山东博物馆推荐的“蛋壳黑陶套形杯”,是1960年从潍坊姚官庄遗址出土的。高17、口径11.7厘米,整器为两部分套合,杯身作宽沿,直壁圜底,下承圆筒状且两端外侈的杯柄,上饰平行凹弦纹数周。该器以轮制而成,器壁薄如蛋壳,表面乌黑光亮。是山东新石器时代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也是典型的龙山文化标志。
在烧造陶器的基础上,中国继续发明出了烧造难度更高、外观更加精美的瓷器。陶器的古朴敦厚,瓷器的温润细腻,都深刻塑造着中国人的审美风尚与性格。
瓷器也并非是一瞬间从陶器发展而成的,它也需要一定的过渡期。故宫博物馆收藏的“原始瓷青釉戳印“S”纹兽头鼎”,是一件战国时期的文物,就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该鼎方唇,直口,深弧腹,平底,下承以3个兽蹄形足。口沿置一兽首,凸眼,大耳。口下对称置长方形镂空耳。沿上部及腹上部戳印“S”形纹,腹中部刻双弦线纹。器身内、外施青釉,釉色青黄。
展览中还通过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鱼纹演变示意图,来展示远古先民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审美观逐渐形成过程,他们又自创了许多与自然相关的图案,并绘制或印在陶罐上,丰富了工具的审美属性。简单的造型、美好的寓意、缤纷的色彩、精美的构图融会一体,为我们展示了遥远先民的生活画卷和智慧。
“农事”“织缕”之后,远古先民们解决了吃饱和穿暖的生理需要,进而开始追求精神生活。陶器制作既是生活的必需,而彩陶彩绘和瓷器的产生,则是远古先民追求精神生活的实物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