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江南寻父
冯连友
自称文治武功第一人,乾隆皇帝。与祖父康熙大帝一样是传奇式帝王。尤其是乾隆,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年龄最大的一代明君。的确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帝王。
他统治时期国家整体极为强盛,先后两次平定准葛尔及大小金川等叛乱。通过武力和有方略的外交,促使周边一些国家,都曾向清朝政府上表纳贡。
文治,譬如开办博学鸿词科,优容了不少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笼络了诸多读书人及广大知识分子为巩固清朝统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是个博学多才的帝王,一生中写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及联语。
一次与纪小岚等大臣南巡杭州时,在一家名曰“天然居”饮酒中,席间诗兴大发。即席写出一副联语: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这副回文式联语,上联为实写, 意思是,客人来天然居饮酒;下联虚写,是说三杯酒下肚,醉意浓浓,居然如天上来的客人。这副回文联顿惊四座,诸位大人无不拍手叫绝。乾隆帝明知纪小岚聪明过人,也想难为纪小岚。乾隆帝并有意卖关子说:“诸位爱卿,谁人再能来一副”?众臣面面相觑,搔首弄姿,大半天无人应答。一旁的纪小岚心中早有数,我主不是难为群臣的,是针对我而言。他突然想到北京的大佛寺,每天烧香拜佛的人往来不绝。立马也拟出一联;
人过大佛寺
寺佛大过人
乾隆听罢大加赞赏。
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其中有一次是专门去寻父。
传说爱新觉罗.弘历,不是雍正帝的亲生子。雍正帝的皇后及一些嫔妃都未给雍正帝生子。后来皇后怀了孕,雍正满有把握地认为这回该会为大清帝国生下个太子吧!皇后时常祷告天帝告诫自己,我定要为皇帝生个儿子。十月分娩之时,结果事与愿违——生下一公主。她此时心事沉重。抱怨自己无能,不能如愿以偿。情绪极度烦躁,不知如何面对皇帝?说来也巧,朝中有一大臣,姓陈名世官。他的妻子在同一时辰生一个男孩。皇后身边受宠信的宫女,知其皇后正处进腿两难时。她即刻对皇后耳语一番,能否抵龙换凤?
皇后听了,稍犹豫片刻,觉得是个好办法。但又担心东窗事发,会带来灭顶之灾,又迟疑一下。心计多端的宫女在一旁怂恿道:只有这样做,您才能赢得皇上宠爱,不然的话,您以后不会有好日子过。这件事只有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有关陈家不敢违背您的意图,而且对陈家来说,是件天大的喜事。未来可能将成为真龙天子,他何乐而不为。抵龙换凤后,他家更不敢披露此事。否则将是欺君之罪,会祸殃九族。
皇后听罢一番分析。痛下决心不说。
当晚夜深人静,宫女进入陈世官家,说明皇后意图。陈世官,吓出一身冷汗,但又不敢不听从。心想,是件好事,或许我陈家的血脉,今后将成为大清帝国的传承龙体。想到这里,他横下一条野心说,既然是娘娘旨意,下臣怎敢违抗。
陈世官既狠心又小心翼翼把儿子交于宫女。她秘密潜回宫中,又把凤女送给陈家。千叮咛万嘱咐,急忙抽身返至宫中。就这样顺理成章,为皇后生下太子,而瞒天过海。
这段密史,是乾隆某一次路过后宫时。无意间听得几个老妈子,似乎在议论说什么?乾隆不是雍正亲生子,乾隆没有及时探询此事。
足智多谋的皇帝为了面子,没有惊动她们。为了探明自己身世,不惜挖空心思,并选派一些心腹宫女,去后宫与那些老妈子友好相处。送钱赠物收买人心。时间长了,那些老妈子们对这位侍女相处十分投缘,她们之间无话不说。某天闲聊时,侍女自言自语说,听传闻,当今皇上不是雍正帝亲生子。不知真假?
“不能瞎说”!
有个老妈子吓得魂不附体又说:
“瞎说要被砍头的”!
宫女为了探听真实情况,也为了稳住这些老妈子的害怕情绪。有意说了一句假话,这是公开的秘密,宫中哪个不知道。
“真的!我不相信”一位老宫女说。
“当然是真的”!
这位皇帝内侍,态度平和的小声说:你们不要害怕。这时那些老宫女们脸色才恢复了平静。
其中一人信以为真,小声对侍女说:你真想了解这件事的真情吗?你能保密吗?
“当然能”。
这时老宫女彻底放心地说出乾隆皇帝出生时的来龙去脉。但又很后悔说“你一定要保密,否则我要被杀头的”。
乾隆帝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也没有作出任何反应。只是将知道内情的老妈子及所谓心腹的内侍处理得不知去向,这永远是个谜,不必去多问。
话说陈世官抵龙换凤的那些日子,内心极度惶恐。以身体不佳及家中双亲年迈无人照顾为由,辞官离京,回杭州临安,安排好家中一切事务。独自一人游历江南各地,最后落脚镇江金山寺做了和尚不说。
此次南巡时途经江苏海洲,听说一件奇闻,有位女子,在新婚之夜,连盖头未揭,不知丈夫何样面目?他就被凶手一刀子捅死。
知道其丈夫离去,极度悲愤欲绝。还写了一首挽诗。这事引起了乾隆关注。即刻派人寻找这位烈女及当年写的挽诗,其内容:
画虎将成未点斑,
百年夫好一宵难。
欢声未止悲声至,
贺客临门悼客还。
孔雀王屏金光闪闪,
鸳鸯枕上泪潺潺。
可惜未识夫君面,
空留虚名在人间。
乾隆皇帝阅后,心中也痛楚不堪。自言自语道:我这堂堂大清帝国,竟然有这等骇人听闻的事,没有管理好子民的安全。朕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据说当即下诏,限时要求地方官捉拿凶手。
皇帝被烈女感动,也悲愤的和一首:
未识夫君悼夫亡,
不比寻常烈女行。
魂游地府乾坤动,
名撼山河草木香。
白发犹难曾晚节,
青年其可失春光。
朕泪其能容易洒,
只为千古振纲常。
话说乾隆皇帝在海州住了一段时间,继续南行。途中有探马回报说,我主要找的人在长江南岸,镇江府所辖的金山寺,做了和尚。乾隆皇帝一行人马直奔金山寺而去按下不说。
到了金山寺,时值隆冬季节。天空正飘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其实像这样的天气在江南是很少见,恰巧被乾隆皇帝遇上了。皇帝心想:马上就能见到亲生父亲,心理犹为高兴。此时又见到江南多年不遇的雪景,一时诗兴勃发,随口就用数字吟出一首诗: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十一片,
乾隆皇帝吟止此处稍作停顿。心想最后一句,用什么词语最为恰当。他正在思考,突然间看到有位蓄须过胸的人,脚上倒拖着鞋子,应声道;“飞入芦苇看不见”。
金山寺紧临长江边,岸边有大遍的芦苇。冬季顶上芦花随风与雪花齐飞,分不清哪是雪花、哪是芦花?所以说“飞入芦苇看不见”。
乾隆听到这句诗,连忙拍手叫绝“好尾句!好尾句”!
乾隆再仔细看胡须过胸,倒拖着鞋子,其形象有点古怪老者。也没有多想,便使礼表示赞许。尔后问及尊姓大名及法号。那和尚报了姓名:老朽姓八,名叉(乘号),这个姓名更让乾隆帝费解与怪异。
寺中主持听说山门前来了一行贵客,主动出迎,寒暄一阵,即引进大殿不说。
再说八叉和尚,乘众僧及乾隆一行人马返回大庙时,他借此机会,快速整理一下行装,坐上事先准备好的篷船顺江而下,去了东海蓬莱阁。自此再无八叉和尚的消息。
饭毕,乾隆与主持单独会面,问寺中是否有个叫陈世官的人?答曰,“有”!乾隆要求把他请来。等来人回报说,陈大师,不在斋所,衣服及行用的东西都不存在了。
这时乾隆想起在山门遇到一位长须大师,倒拖着鞋,将其情况一一告诉主持。主持忙问,他与你什么关系?至此乾隆毫无隐满地说,他是我亲生父亲。这时主持才恍然大悟说,他名曰八叉,是隐语。八字下面有个叉子,不就是“父”字吗?倒拖着鞋,“鞋”字是“孩”字谐音。意为“孩子到了”。乾隆才如梦方醒。赶快派人去寺内外及江边寻找。未果。主持说是否坐船顺江而下?主持随乾隆一行到江边时,看少了一条寺中行用的篷船,沿江向下看,早已不见踪影。
乾隆回京城,曾多次派人驾大船组成船队,去东海水域一些岛屿上寻找,都无功而返。
乾隆无奈之下,听说父亲一生最喜欢牡丹及石榴两类花。特下诏,在皇家园林,广泛培植许多名贵牡丹及石榴。在退位前一个年头(公元1795年),因未找到亲生父亲,一气之下,就将牡丹与石榴贬出京城,牡丹被移送洛阳;石榴移栽到沭阳。所以沭阳县就有了石榴仙子,由此而得名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