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云南省文化馆联合云南网举办的“欢乐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我们的美好生活 云南年味”乡村拍客短视频征集活动已经截止,投稿作品中涌现出很多优秀短视频。云南网和云南省文化馆又从中选出“佼佼者”,就歌舞新春、传统技艺、美食好物、历史文化、民风民俗五大主题进行展播。
本期展播,我们精选出5部讲述云南传统技艺的短视频,来瞧一瞧云南精彩纷呈的传统手工艺,看着年节里传统非遗匠人们忙碌的身影。
剪纸让大理南涧开出文化生活“幸福花”
正月初一,家家贴窗花。剪纸在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人们往往通过剪纸作品寄托情感。北方的剪纸艺术门类很多,但是我们云南也有传统剪纸技艺。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的陈德就是这一技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从20世纪70年代接触到剪纸以来,他就很感兴趣自学剪纸,自练自悟。
视频截图
与北方的剪纸手法不同,南涧的剪纸手法偏重“折”,而北方的则偏重“镂空”;从表现题材上来区分,陈德的剪纸多以人与自然、民风民俗为主,拿他自己的话说是“民族元素为主,花枝花朵比较多。”窗上贴的喜庆窗花、门上贴的门神,山水田园、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手指翻飞开出一朵朵 “幸福花儿”来。在他多年的发扬创新中,剪纸这门民间艺术已经在南涧蔚然成风,过年过节、迎亲嫁娶,剪纸无处不在,成为南涧生活文化的一部分。
点击视频
走进非遗传承人陈德的剪纸世界
《剪纸》 投稿人:蜂丽芳
造型古拙、简约而不简单的陆良土陶
曲靖市陆良县马街镇汤官箐村一直是远近闻名的制陶村落,至今仍然保留着陆良土陶的烧制技艺,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视频截图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陆良土陶工序复杂,工艺考究,要经历制泥、手工拉坯、湿坯装饰、凉坯、风干、上釉、装窑、烧制等多个人工环节,历经40多天,才能制成一只精美的陶器,有的窑口还使用着古老的设备和工具。陆良土陶极具地方文化特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爨文化相互交融,被工匠们研制成杯、盘、碗、坛、罐、等生活器皿,香炉、灯盏、花瓶等装饰器物,造型简约精美。这一曾濒临消失的古法技艺在后人的保护下,逐渐被新一代人熟知、传承,重拾往日的光彩。
点击视频
看看汤官箐土陶是怎么烧出来的
《陆良土陶》 投稿人:赵青松
大理龙珠村的造纸古法已传承千年
手工造纸又叫“土法”造纸,是指不用机械或仅用非常简单机械来生产纸张的造纸工艺。在传统手工业日渐没落的今天,大理州鹤庆县龙珠村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手工造纸技艺,以纯枸皮为主要原料,从选料、蒸煮、漂白、洗涤到打浆、抄纸、晾纸,每一步都由人力完成,每一步都沁入了匠人的心意。
视频截图
古法造纸生产出的白棉纸色泽洁白、纸质细腻、厚薄均匀、轻盈柔软、透气性好,还能抵挡虫蚀,经年不变色,多用于茶叶包装、名画、古书装裱等。1000多年前,龙珠村手工造纸作坊生产的白绵纸,就因质地优良而誉满省内外,如今,传统的手工造纸术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铭刻在当地人的血脉之中。
点击视频
看看龙珠村古法制纸的过程
《手工造纸》 投稿人:向淑琴
原来云南也有珐琅彩!
“永北厅制珐琅杯碟,华艳夺目。”这是前人对丽江市永胜县珐琅银器的赞美。永胜珐琅银器的制作技艺始创于元代,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在2009年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西技艺合璧,云南民族文化交融的见证。
视频截图
云南自古有“金属王国”之称,各族人民尤其喜爱银饰品,而滇西永胜银器的制作工艺与其他银器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在银制品上覆盖各色珐琅,既有白银的清冷光泽,又兼具艳丽的色彩。加倍美丽的背后是繁琐复杂的制作工艺,熔料、制坯、拉丝、掐丝、点蓝、酸洗、烧蓝、打磨、抛光、铁锤等,银丝当笔,珐琅成料,匠人们在单调的银器上绘画出一个个多彩的世界。
点击视频
观看永胜珐琅银器的制作过程
《永胜珐琅银器》 投稿人:唐建安
真香!过年去布朗族人家里会喝到古法泡制的烤茶
布朗族是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有“古茶农”之称,现如今只有为数不多的长者和年轻人才会布朗族的这项传统技艺——烤茶。烤茶是布朗族的特色茶之一,此茶风味独特,泡制工艺更是与众不同。燃碳生火,清水入壶,取一把茶叶放在瓢中,加入灼热的火炭,快速摇动,将茶叶烤得散发出香味时,拣掉火炭,把茶叶放入注满热水的茶壶里,静待片刻,揭开壶盖,甘醇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沁人心脾;饮下一口,唇齿留香。
视频截图
千百年来,秘制的茶香早已融入了他们的血脉。过年是走亲访友的好时节,在亲朋好友到来时,他们会拿出珍藏的茶叶款待客人。在年节的祭典上,他们也不忘给先祖备上一口好茶。此外,布朗族姑娘们的嫁妆也少不了烤好的茶饼。
点击视频
看看布朗族同胞如何烤茶
《布朗族传统烤茶》 投稿人:倪华
云南网记者:秦黛玥 雷莹霞 实习生:李殷
部分资料来源“云南公共文化云”微信公众号
编辑:王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