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争鸣丨《中庸》“体物而不可遗”之“体物”何解?

《中庸》“体物而不可遗”之“体物”何解?

【曹景年】一个章句学问题:《中庸》“体物而不可遗”句,“体物”这个词是什么结构?什么意思?

【林桂榛】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中庸》第16章原文

“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根据初中语文课本的语法指导,“盛矣乎”后面句子是描述“鬼神之为德”,谓鬼神本事之盛也,如此当然是“体物而不可遗”。

思孟的理论是宗教论,今人非得说是智慧哲学,不是宗教,这样说很不智慧,也很不思孟,大道已遗也。讲思孟的,要讲出代天宣教、代天立言的感觉与气魄,才是真思孟,今天中国哲学界没有一个这样的精神气魄教主。

【谢永鑫】立地成佛啊,呵呵。应该是动宾结构,体验万物。

【林桂榛】体贴之体,鬼神摄及万物而不遗漏谁。

【曹景年】体物,附体于物?

【林桂榛】贴体。附体稍欠安,但也行。

【林宏星】为什么是“不可遗”而非“不遗”?体贴与贴体,是同还是不同?

【林桂榛】万物能摆脱鬼神吗?拜托,有人认为不可能。我们可以遗×伟人么,当然不可以。具体查查归纳下先秦用法,我的语感不一定靠谱。

【林宏星】不可遗,另有主体在下命令,是吗?不遗,是鬼神之德自己不遗,与物不可遗,有没有区别呢?

【林桂榛】鬼神,天命,领X命令,皆不可遗,此冇得商量与讨论。鬼神事不容讨论,跟Z席事一样,否则大不敬。子曰畏天命,轲曰不得罪巨室,荀况装疯。真当荀况是弱智,乃才是真弱智。

【刘依平】体当作“体察”解,即“体察”万物。体察,必以性体或性智为保障。一是万物与我同体,即民胞物与,元无间隔,故我能体之;二是我之本有性智,慧觉明照,故物来能感,绝无遗漏。——此是宋学解法。

【林桂榛】鬼神体察万物?有这样聪明鬼神?鬼神讲灵,不讲观察。

【刘依平】从宋学的角度来说,鬼神确实可以体察万物。

【林桂榛】也是。我看是宋教,不是宋学。

【刘依平】可以不用体察这个词,但是鬼神感物的方式,与性智知物的方式是一样的。论文查重

【林桂榛】有点灵魂出窍。

【刘依平】教或学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我只讨论宋学的理论结构。

【林桂榛】是,思孟本是宋学地盘神主,应该错不了。鬼神无所不能,我相信依平兄解释。

【陈迎年】体物,主语是哪个?

【林桂榛】鬼神“体××不可遗”。

【刘依平】《管子》亦曰:“思之思之, 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 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 精诚之极也。”后来熊十力常常引此,与《中庸》相发明。

【林桂榛】《管子》这句比较唯物主义,恐不牟思孟之超绝高深。《中庸》第23章:“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姚海涛】刘兄所解是也,鬼神之喻不可拘泥,看成真的鬼神。

【林桂榛】思孟是真的信那些,不要说是假说。说是假说或艺术,这聪明又恐怕过头了。

【陈迎年】人的鬼神/精神?

【刘依平】此处主语确如陈老师所问,乃是鬼神。但鬼神确乎与人的精神非是二物,有时又指不可名状、无法言说的状态。鬼神何以体万物,背后的机理,则如前所举。故鬼神如姚兄说,是譬喻义,亦可。理解为实指,似乎也无妨。

【林桂榛】“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鬼神即人精神,肯定不通吧,还祭祀你我精神大神不成,吹大了,这是出格犯神行为。思孟也只讲天命在我,不讲自己就是大神;把自己等同鬼神之能,尧舜孔孟不赞同的。

【曹景年】体字在先秦有体察的意思吗?

【林桂榛】前文有“察”字,第12章“言其上下察也……及其至也察乎天地”,体察也可以,就从依平兄之说。鬼神无所不能,何况体察,体啥都能。

幽隐微妙,思孟此学,唯荀况明察秋毫,后儒以为荀况不知孟,陋儒也。唯思孟派不知荀,没有荀况不知思孟派,荀况只是不同意思孟而已,最精通思孟者唯荀况也。《中庸》第16章“鬼神德盛”章前文讲上下位,讲天人通,讲俟命反己,故“鬼神德盛”章末句曰“微之显”,后章又接曰“大德者必受命”。鬼神本事自然是幽隐微妙、无所不达的。《中庸》第1、2章后扯得很广散,到第21章才有点思想干货。此篇未必子思亲笔,但属战国思孟派儒生作品无疑。早期原创大儒,说话比较简约紧致,象《中庸》,二流儒生敷写而已,比思孟自身逊色。

【刘依平】从宋学的角度来说是可以的,横渠、大程、朱子、象山、阳明都有类似有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说法。朱子谓神申也,鬼归也,并不将鬼神视作别理气之外的物事。当然,各位讨论的是先秦《中庸》,我饶舌的是宋代的中庸学,二者不尽相同。

【林桂榛】学习了。宋儒之自大,可见三斑,我们要加强学习精神自大术,直鼎河汉太一北极天顶,让天理流行人心中与天地间,藐藐圣然得道。

《中庸》讲鬼神盛德“体物而不可遗”,动宾结构的动词“体物”之“体”的用法,查了一下,《礼记》里还有“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礼以体长幼曰德”、“就贤体远,足以动众”、“外朝以官,体异姓也”等。体字原作體,从豊未必纯粹表音,故體有贴近、践行的意思,《中庸》章句“体物”之体,或大体如此用法。

(荀子学园2022.05.03,孫作聖整理)

争鸣丨《中庸》“体物而不可遗”之“体物”何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