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储蓄曾是我们整个民族的一大特征,后来随着西方及时行乐价值观念的流入,以及物质生活的日趋丰饶,导致储蓄的习惯在新一代身上渐渐消失。人们热衷于活在当下,赚多少花多少,甚至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快乐。
如此行事,对一个无牵无挂、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来说,或许问题不大,毕竟年轻就是抗风险的最有力筹码。
可若是一个中年人如此行事,他的生活分分钟会鸡飞狗跳,生活水准无限下滑,直至彻底沦为赤贫状态。
中年是一个人一生当中风险最大最多的阶段。
要面临自己身体状况走下坡路、不再整日精力充沛、事业瓶颈、父辈需要照顾、孩子教育资金需求等问题,以上任何一项都需要充足的金钱支撑,若没有足够的金钱,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可能导致这个人半生的努力全部白费。
所以说人至中年是否有足够的储蓄,生活真的会天差万别。储蓄并不只是财富的象征,更代表着个体对抗风险的能力。
及时行乐当然没有错,但是比起当下额外的物质或其他享受,让生活生命得以延续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懂得储蓄的人都有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懂得延迟满足,综合考量自己每一个决定对整个人生的影响。
《少有人走的路》中说:“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
因此,那些带着丰厚储蓄步入中年的人,他们的生活大概率稳定幸福,面对中年危机的概率更小,即便生活中出现了危机也有足够的实力处理,迅速让生活回归到能够掌控的轨道上。
他们在其他人大肆放纵欲望时,控制住了享乐的意念,将时间精力投入更枯燥的工作中,积攒原始资本。
不得不让人感叹,只有能控制自己欲望的人,才能始终掌控自己的生活。那些能够获得声名、成就的人,哪一个不懂得节欲自律。
所以,在精力充沛的年纪尽可能的多攒点钱。存下的钱,是你对抗现实暴风雨的坚硬铠甲。回想一下,疫情发生以来,多少行业多少人被迫破产,但凡手里有点积蓄能抗住,也不至于破产。
或许在有些人看来存钱这一行为很老土,但充足的积蓄在关键时刻能救命。我们都认为犹太人会赚钱也爱存钱,那是因为他们知道一旦遇到迫害,钱,能买下一家人的命。
《我不是药神》有一句台词刺痛了很多人的心,“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不存钱能让自己潇洒一阵子,但存钱能让自己安稳一辈子,而安稳的生存是创造无限可能的基础。
每当你有想要大肆消费的欲念时,记得提醒自己:你是一个人类,应该追求更高级的生存方式,而不是随时随地的释放欲望。
物欲消费欲是个无底洞,市场上总会有新的刺激你消费的物质、形式出现,但你真的有那么需要它们吗?其实并没有,那为什么不选择储蓄呢?
储蓄、遏制欲望,用佛家的话说就是“忍辱”,忍耐不仅有利于我们更清晰的规划金钱,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心性。
人一生当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上乘的心性有助于我们有效的度过危机。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存钱是一个成年人最基本的修养。
学者窦文涛曾在《锵锵三人行》里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他曾经视金钱为粪土,认为这些身外之物拉低了自己的境界,所以只要他认为有损于自己形象的广告,他都不会去接,也不会想着要赚更多的钱,他甚至将那些钱称为“丢人的钱”。
直到有一次他母亲因为中风住进了ICU,每维持一天生命就需要几千块。
他开始疯狂的接商演、广告,只要能赚钱的他都去做,他终于明白成年人的底气恰恰是钱给的。对彼时的窦文涛来说,钱,关系到自己母亲的生命。
没有人想沦为赚钱的机器,但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储蓄够足以维持尊严生活的钱,是一个人的智慧。
成年人唯有拥有足够的金钱,才能不受世俗干扰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能够体面,能够落落大方。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的人生没有富人那么高的容错率,我们能做的就是存钱,增强自己对抗风险的能力。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