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罪与罚》:一个人痛苦的根源,高估自己

作者 | 樊登读书 · 木木林

主播 | 樊登读书 · 北辰

解读预告

遇见 · 在书中遇见未知的自己。

各位书友晚上好,欢迎来到由樊登读书出品的读好书栏目《遇见》。

鲁迅曾说自己最敬仰的作家只有两位,一个是写《神曲》的但丁,还有一个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

今天给大家分享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带来世界性声誉的巨著——《罪与罚》。

1860年,一位俄国作家在阅读法国的刑事案件汇编时,被一宗杀人案吸引。

一名法学系的青年,为了抢钱杀死一位老太婆。

被捕后,青年写诗歌和回忆录辩解,说自己不是普通的罪犯,而是与社会不公作斗争的勇士,是社会的牺牲品。

作家为此深受触动,决定将它改编为小说。

此时作家或许不会想到,这部小说会在6年之后,将他推向文学界的又一座高峰,使他成为与托尔斯泰齐名的人物。

这位作家,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

而这部凝结了他深邃思想的巨著,是被《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十大文学经典”的《罪与罚》。

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对一个杀人犯内心世界事无巨细地剖析,勾勒出人性的善与恶,罪与罚。

有人说:《罪与罚》写透了人人都知道,但却不敢说的人性阴暗面。

它让我们在善恶交织的缝隙中,窥探到人心的一种恶,那就是高估自己,低估人性。

《罪与罚》:一个人痛苦的根源,高估自己

高估能力,酿成灾祸

拉斯柯尔尼科夫是一名法律系的大学生。

因家境贫寒,他不得不早早辍学,靠着家里的接济艰难度日。

他想靠学识谋求一份工作,可面试的人见他衣着破旧后立马将他撵走。

他无力偿还房租,但房东太太步步紧逼,甚至为此还断了他的餐食。

走投无路的困境里,拉斯柯尔尼科夫得出一套“价值理论”。

他认为人类社会有两种人,一种是凡人,一种是非凡的人。非凡的人,像凯撒和拿破仑,可以为了更崇高的目的而清除一切必要障碍。

而拉斯柯尔尼科夫认为自己属于“伟人”行列。

为了验证这一点,他计划杀死那些丑恶的富人,抢走他们剥削穷人获得的钱,把钱财分给饱受苦难折磨的穷人。

这个计划令他无比兴奋,他感觉自己仿佛变成了超人,在对这个丑恶的世界宣战。

一个月后,他按照计划,杀死了放高利贷且平日里对穷人尖酸刻薄的老太婆。

可杀了人后,拉斯柯尔尼科夫却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中。

他发现,“杀人”并没有让他成为伟人。

一方面,他时刻担心事情败露,不敢用抢来的钱救助穷人;

另一方面,他始终无法逃脱内心深处的自我诘责,即便杀死的是他认为对社会有害的人。

结果,拉斯柯尔尼科夫陷入了漫长的痛苦与挣扎。

其实,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痛苦,从他自视为“伟人”那一刻起,就已如同命运的齿轮般无法逆转。

诗人鲁藜曾说:“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一个人一旦自恃过高,就会变得浮躁,对很多目标判断不清,导致事情超出自己能力。

就像小说里的拉斯柯尔尼科夫,明明连经营好自己生活的能力都没有,却不切实际地幻想成为劫富济贫的大英雄。

生活中,那些太拿自己当回事的人,往往都是太过高估自己的能力。

他们沉浸在自己编织的梦境里,目空一切,自命不凡。

殊不知,当能力配不上野心时,梦想只会成为身上的枷锁。

把自己抬得越高,最终只会摔得越惨。

《罪与罚》:一个人痛苦的根源,高估自己

高估位置,难得人心

古希腊哲学家特莱斯曾说:“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

现实中,让人饱受折磨的,往往不是能力的缺陷,而是无法认清自己的位置。

小说中,家境富裕的卢仁就是这样一类人。

卢仁是杜尼娅的未婚夫。

但他选择和杜尼娅订婚,并非出于真心,而是出于一种龌龊的想法:娶一个家境贫寒的妻子,能更有利于操纵对方。

在得知杜尼娅同意这桩婚事后,他更加笃定了这一信念。

随后,他大摇大摆来到杜尼娅的哥哥——拉斯柯尔尼科夫家中,以为对方会对他毕恭毕敬。

没曾想,拉斯柯尔尼科夫丝毫没将他放在眼里。

吃了瘪的卢仁心生恨意,写了封信寄给杜尼娅和她母亲。

在信中,他将拉斯柯尔尼科夫描述成为坏人,诬陷他与一名妓女有不正当的金钱往来。

并以此要挟杜尼娅,称在当晚的聚餐上,不想见到拉斯柯尔尼科夫。

然而,卢仁还是高估了自己在杜尼娅心中的位置。

起初,杜尼娅只是为了能供哥哥继续念大学,才考虑嫁给卢仁。

后来,在得知卢仁信中控诉哥哥的内容子虚乌有后,杜尼娅对他更加反感。

最终,杜尼娅决定和他解除婚约,卢仁只能悻悻离开。

他想不通,为何自己以一介富商的身份迎娶杜尼娅,对方竟如此“不识抬举”。

他沉浸于自己金钱、权力、地位在对方面前的压倒性优势中,始终以高人一等的姿态示人,以为杜尼娅离不开自己。

但其实,他所以为的不可替代,在他人眼中不过是可有可无。

反观我们生活中,也不乏像卢仁这样的人:

职场上,有人仗着自己资历老,理所应当地认为新人要在自己面前低三下四;

生活中,有人仗着自己擅长某个领域,在请教的人面前装腔作势,耀武扬威;

他们总以为别人离不开自己,以为别人怕失去自己。

可实际上,这世上并没有谁真的离不开谁。没有了他们,别人的日子照样过。

村上春树说:

“自以为是,是最可怕的东西”

人一旦无法认清自己,过高地估计自己对周遭的影响,只会被一叶障目,看不见山外之山,人外之人。

为人处世,不把自己看得太重,是一种智慧;不把别人看得太轻,是一种修养。

《罪与罚》:一个人痛苦的根源,高估自己

认清自己,才能自救

离开老太婆家后,拉斯柯尔尼科夫发了高烧,昏迷了3天。

等他醒来后,警察找上了门,所幸与这起案件并无牵连。

可当他准备离开警局,听到有人在议论老太婆被杀案时,又被吓晕过去。

清醒后,他越想越怕,担心自己在警局昏厥会引起怀疑。

巨大的压力下,老太婆死前那张惊恐的脸如梦魇般,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

他想去自首,结束这可笑的闹剧。但一场车祸改变了他的主意。

一名酒鬼被马车碾压,拉斯柯尔尼科夫将他送回家中。

期间,拉斯柯尔尼科夫认识了酒鬼的女儿索尼娅。

谈话中他了解到,索尼娅和她的后母和弟弟妹妹们并无半点血缘关系。

在父亲死后,索尼娅完全可以潇洒离去,追寻自己的生活。但索尼娅却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扛起照顾他们的重担。

拉斯柯尔尼科夫对索尼娅十分同情,将全身积蓄给了她。

完成这桩善事后,拉斯柯尔尼科夫感觉内心的罪孽感消散了不少,他似乎有了新的目标。

他放弃自首的想法,继续用那套“价值理论”麻痹自己。

不久后,案子有了进展。一个油匠捡到老太婆的耳环拿去抵押,成为警察怀疑的对象。

但这反而让拉斯柯尔尼科夫内心更加不安,因为他知道油匠是个善良的人。

后来,在酒鬼葬礼上,索尼娅遭卢仁陷害,蒙受了不白之冤。

可当拉斯柯尔尼科夫问她是否可能报复卢仁时,索尼娅坚定拒绝:“我怎么可以决定他人生死?”

这句话犹如一道闪电,直击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心灵。

是啊,不管一个人有多丑恶,也不论拥有多么堂而皇之的理由,谁都无权去左右他人生死。

索尼娅的善良,让拉斯柯尔尼科夫幡然醒悟。

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什么伟人,仅凭一己之力,他根本无法改变社会不公的现实。

如今,他唯一能够做的,便是直面过错,这样他的灵魂才有被救赎的可能。

西班牙有句谚语:

“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

人活一世,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看清自己的真实水平,既不高估自己,也不低估别人,才能分清是非曲直,把人生走得平坦。

因为当你认识到自己很渺小的那一刻,可能就是你强大的开始。

认清自己,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罪与罚》:一个人痛苦的根源,高估自己

写在最后

故事最后,拉斯柯尔尼科夫接受法庭审判,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在漫长的流放岁月中,虽然西伯利亚的寒风冷到刺骨,繁重的体力活让他疲惫不堪。

但他的内心,却得到前所未有的安宁。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借由一个杀人者的救赎之路,记录整个人类文明可能涉足的泥潭和经历的苦难。

而这些苦难,或许正源于我们无法看清自己。

《道德经》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看清自己的上限,才不会在好高骛远中走向沉沦;

看轻自己的分量,才不会在沾沾自喜中迷失方向。

很多时候,打倒我们的不是生活的艰辛,也不是世事的无常,而是深藏在我们内心的自大和狂妄。

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和自己的认知做较量。

点个「在看」,与书友们共勉。

作者 | 木木林,用光影去雕琢,用文字去诠释。

栏目主理人 | 徐徐来

排版 | 郑向北

图片 |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音乐 | love

《罪与罚》:一个人痛苦的根源,高估自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