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与人相处,最舒服的三种境界

人与人相处,最舒服的三种境界

文/木夏

图/来源网络,与文无关,侵删

-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是什么样?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大概就是,每一次见面,都有一种回到主场的感觉。

回到主场就意味着,不见面时,彼此挂念;见面时,即便安静坐着,也不会拘束,更不会冷场。

年少时总觉得亲密无间的感情令人羡慕,却不知真正持久的关系,并不需要费尽心思刻意维系。

中年以后越来越懂得,人与人之间的最好的关系,莫过于不刻意找话说,也不需要担心冷场。

人与人相处,最舒服的三种境界

适当疏离,彼此舒服

蔡康永曾说过:“过于热情并不是一个人维持良好关系的方法,因此我鼓励大家要做个冷淡的人。”

过分的热情,对别人而言是一种负担;

适当的冷淡,才是社交关系的最佳状态。

人与人相处,最舒服的三种境界

小说《云边有个小卖部》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刘十三是一个特别害怕冷场的人,在外人面前,他总是喋喋不休,寻找各种话题活跃气氛,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一次,他和几个好朋友外出野餐,他们围坐在火炉旁,一言不发,彼此的神情松弛而悠闲,并没有感到任何的尴尬。

这时他才醒悟:原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需要一直热热闹闹,也可以冷淡一些。可以不说话,也可以随时说话。

其实,真正的朋友不需要每日互问冷暖,也不需要频繁地侃侃而谈。

真正的朋友,是当你们面对面时,依然能亲切如故,相处舒心自在。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淬火效应。

意思是指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经过冷却处理,工件的性能更佳、更稳定。

就如同成年人之间的相处,需要相互取暖,更需要适当地冷却。

纪录片《四个春天》导演陆庆屹以自己在南方小城的父母为主角,娓娓道来他们的日常生活。

他的父母时常一起散步,一同种花养草,但大多数时候,两个人各自做喜欢的事,互不打扰。

母亲若在房间里裁剪衣服,父亲就拿起相机拍摄,就这样相互独立、互不干涉,但感情依旧恩爱如初。

人与人相处,最舒服的三种境界

适度的冷淡,是尊重对方,也是对彼此的保护。

过于浓烈的感情,不但会灼伤自己,还会让对方逃离。

淡而不腻,才能保持长久的热情。

不管友情还是爱情,能让彼此舒服的关系,都是带着一丝冷淡的。

人与人相处,最舒服的三种境界

保持距离,关系稳定

作家毕淑敏说过:“亲近地保持距离,或许才是最恰当的交际方式。”

距离产生美感,对距离的精准把握,才是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秘诀。

作家莫言和余华曾是同住数年的室友,私下交情很深。

不久前,为支持好友,余华特地从外地赶来参加新版《生死疲劳》的线上发布会。

余华在现场回忆起他们多年同窗生涯,提到两人曾同住狭窄的小屋,亲密到同穿一件衣服,共用一支牙膏。

人与人相处,最舒服的三种境界

那时,他们同在寝室创作,两人中间只隔了一个柜子,写作时不但能听到笔尖摩擦稿纸的沙沙声,而且还能清晰地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每当他们两人写累了,往后一仰,透过柜子的中间那条缝,彼此眼神交汇,写作灵感突然就没了。

长此以往,他们都受到对方的影响,无法静下心来创作。

为了不影响彼此的写作,莫言只好在中间挂了一幅挂历,把这条缝挡住,他们才顺利地完成了各自的作品。

再稳定的关系,再好的朋友,也要留有适当的距离和尺度,一旦逾矩,感情也会消磨殆尽。

邦达列夫曾说过:“人类一切痛苦的起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说到底,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大多都是对距离的把控出现了偏差。

生活中,或许你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形:

父母总是以爱你的名义,催你结婚生子,对你生活、工作横加干涉;

朋友凭着多年交情,反复找你帮忙,如果帮不上忙还对你冷言冷语;

爱人之间仗着感情深厚,毫无顾忌地做出过分的事,最终闹到分手。

越是亲密的关系,越应该保持距离。

越过了该有的界限,相处起来就会十分费劲。

亲而有间,疏而有度的距离,才是稳定关系的前提。

人与人相处,最舒服的三种境界

恰好相处,更有默契

顾城在《门前》一诗里这样写道:“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人与人相处,最舒服的三种境界

与人相处,话不用多说,热情不用过度,相交随心就好。

红学家周汝昌和张伯驹的友情一直被世人称赞。

两人相识于燕京大学,当年周汝昌只是一名大二学生,而张伯驹则是燕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

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因《红楼梦》结缘,从此成为忘年挚友。

周汝昌在《张伯驹词集》一书中谈及二人的友情:“我少于伯驹先生二十岁,彼此身世、经历又绝无共同之点,而他不见弃,许为忘年交。”

张伯驹家里藏书丰富,因此周汝昌常去看书。

每次周汝昌进门后,张伯驹明知好友到访,却不起身相迎,也没有客套的寒暄,只是继续埋头做自己的事。

周汝昌也从不在意,自行翻找自己想看的书,对于张伯驹也并不刻意讨好。

后来周汝昌解释:“我到了张伯驹那里,他忙他的,我看我的书。我即便要走,也不必告辞,我们之间的关系只有彼此能懂。”

正是这样的关系,让两人在日常讨论学术时,不会因见解不同而争辩,那份彼此都懂的默契,让他们的友谊更加稳固。

人与人的相处,不需要讨好,只需要做好自己。

人与人相处,最舒服的三种境界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不过分热情,不频繁联系,给对方最舒适的空间,是成年人最喜欢的社交尺度。”

只有一时的交情,才需要寒暄。

靠谱的关系,无需多言,也可以读懂彼此。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成年人之间的社交,始于礼貌,止于距离;始于友好,止于分寸。”

我想,人与人之间舒服而稳定的关系,应该是如此。

与人相处,冷淡一点,不必费尽心思去维持关系,才能洒脱自在。

与人相处,保持距离,进退有度,不高估彼此的关系,亲疏随缘。

不强求,不执着,顺其自然,宠辱不惊,才是一个人最好的处事方式。

试着远离那些本就不够稳固的关系,让真正走心的关系,随岁月的沉淀散发醇厚迷人的香气。

愿每个人都能看淡一切,不再囿于世俗的人际关系,忠于内心,忠于自己。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