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军队之中,要说谁和毛主席来往最密切,那么就非卫立煌莫属了。
尽管身处不同阵营,在建国后卫立煌还是被毛主席设宴款待,不计前嫌,更是对卫立煌授予重要职位。
作为国民党军的“五虎上将”,卫立煌不乏与共军交手的机会。
那么这样一位曾经的对手,为何被中共中央毛主席亲切接见?其中的缘由我们一一揭晓。
出身平凡 心有赤城
卫立煌是蒋介石身边的重臣,国民党中的“五虎上将”之一,骁勇善战。
可以说他是一位草根将军,他的成长完全是自己一步步努力爬上来的。
卫立煌幼时家道中落,主要靠着哥哥的抚养长大,从小卫立煌就不曾间断过学习。
就算家境贫寒,他也在私塾努力学习,能吟诗作对通读史书,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
也正是有了少年时的底子,让他具备了较高的修养与学识,成为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革命者。
1914年秋天,卫立煌只身一人去了湖北,进入湖北陆军学兵营进修,苦练本领。
更是接触到了不少革命者的先进事迹,让他心中的革命火焰越烧越旺。
1915年,卫立煌加入了粤军,他随着革命党人讨伐袁世凯,虽然最后失败退走,不过这更让卫立煌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有太多的人在为这个国家奋斗着,自己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后来卫立煌有幸成为了孙中山的亲卫军,很快就被提拔为保安队的连长,开始追随孙中山。
其间对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论与处世态度,卫立煌深受鼓舞,以至于在后来很长的时间里。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其他学说,卫立煌一直将其作为自己的信仰坚定不移。
1918年,卫立煌在闽西一次夜间作战中,率领百名士兵趁混乱突袭敌军总部。
凭借勇气和高超的军事素养一举翻盘,成为了一名连长,没过多久他就在22岁时被提拔为连队队长。
1921年六月,陈炯明造反,从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前往福建,卫立煌巧妙地利用“空城计”,死守住自己的位置。
一发子弹都没发出去,兵不血刃地就拿下造反派,擒其敌首,成功地被提拔为队长。
1926年7月,卫立煌率领军队北上,晋升为第十四师的副团长,在北伐过程中,其部队与孙传芳的主力作战频繁。
军队到达粤闽边境的时候,他指挥军队与孙传芳的部队经过了六天六夜的苦战,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战争结束后,由于卫立煌出色的军事天赋,他被提拔为第十四师的指挥官。
1927年3月,卫立煌率领的部队在南京龙潭与孙传芳的部队激斗,打败敌人挽救了南京,蒋介石立刻派他担任第五军团司令。
此时的卫立煌已然成为国民党军中的一员悍将,蒋介石对其军事上的才能也是赞誉有加。
当初的小士兵已经成长为一名将军,心中的那份赤城之心,也随着自己的经历愈发的炙热。
立场坚定 祛除外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前人的革命思想,一直影响着卫立煌的人生信仰。
当日军的铁蹄开始进攻中国的时候,卫立煌的心中也在想着要将他们赶出中国。
然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却让他有心无力。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地在西安对蒋介石实行“兵谏”。
目的是让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恰巧此时卫立煌也在西安,阴差阳错地和蒋介石一起被扣押起来。
本来被扣押的国民党人,都以为自身难保,谁知共产党人却下令释放所有人。
此时正是抗日的关键阶段,任何人的损失都是对中国实力的缩减,“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共产党人的风范,让卫立煌对共产党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与共产党人的缘分就此建立。
“七七事变”后,卫立煌受令前往北平地区驻防,于下岭、千君台、丰台等地与日本45师团相遇。
1937年8月9日至9月10日期间,他率领部队与日本人进行了一场恶斗,打得日本人士气大跌,卫立煌的名声也随之在日本军队中流传开来。
1937年10月,卫立煌升任第十四师、第2前线统帅,亲自率领十万多名士兵,在山西忻口与日本军队共14万人进行了激烈的交锋。
忻口战役卫立煌指挥部队英勇奋战,坚持了将近一个多月,击毙、击伤日军两万余名,击溃了日军攻打晋西北边区的计划,又一次击溃了日军的士气。
值得一提的是,忻口战役是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一次巨大成功的战役。
这场战役的总指挥是卫立煌,共产党方面以朱德为首的八路军,在卫立煌的统一指挥下,积极参与这场战役之中。
期间卫立煌与朱德等人进行商谈,对八路军的军事才能深感佩服,总是能在抽丝剥茧之中发现问题,让计划更加完善。
此外虽说是属于两党派,但是卫立煌对八路军的部署、行动等,采取“不干预,自主权”等政策,让共产党的队伍对卫立煌具有别样的情感。
这是一位真正为国为家的军人,不掺杂任何无关的因素,卫立煌因此在共产党人的心中留下了好印象。
1938年2月,卫立煌被委任为第二战区司令官、前线统帅,统率山西的所有主力部队,以抵抗日本侵略者。
1939年1月,卫立煌被调至第1军区司令员,五月被提升为一级将军。
并于1941年9月出任河南省委书记,1940年出任冀察军区司令员,与八路军友好互助,共同抗敌。
在中条山等战斗中,展现了一代抗日英雄的爱国精神和军事才能。
八路军政治部主任任弼时曾称赞他的重大功绩:“黄河保卫华北,先生保卫黄河。”
1941年10月,日本华北集团军总司令由冈村宁次取代,日本军队从三个方向越过黄河,向郑州发起进攻,郑州危矣。
卫立煌把郑州看做中原重要的军事要塞,他在10月13日凌晨,亲自指挥军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反击,终于在顽强地反击中,成功地收复了郑州。
1942年,由于卫立煌的强力抵抗,中原地区的局势得到了短暂的安定,但由于“亲共”的原因,被特务人员所举报。
蒋介石知晓后只认为他是被迷惑的,取消了卫立煌的一级将军军衔,取消了河南省市委书记的职位,转任了西安军区政治部的处长。
卫立煌在任河南期间,抵御外辱收复失地,深受当地人民的爱戴,建立了非常深厚的群众关系。
在踏上西安的途中,有不少当地人民前来送别,依依不舍。
一心为国 委以重任
卫立煌的履历上要说哪一笔最重彩,那么一定是远征滇缅。
1943年7月,由于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失败,滇西广大地区被日本侵占,仅有的一条通往中国的道路滇缅公路也被日本人切断。
不得已之下,卫立煌再次被蒋介石委任为中国远征军总司令,并到云南接任陈诚,并全权统帅第11集团军、第20集团军。
和有关支援单位共计二十万人的中国军队,进行滇西抗战,以改变内忧外患的形势。
卫立煌上任后,一方面积极联络美国的高级军官寻求帮助,让他们训练自己的军队,已达到战时要求。
一方面自己亲临交战区域,勘测地形,同大家一起制定行动计划,事必躬亲。
用他的话来说,人是我负责的,有责任把他们全都带回去,在军中的威望甚高。
所以卫立煌的指挥,部队执行起来雷厉风行,1945年1月23日,滇西公路被收回,卫立煌带领远征军继续同敌交战。
沉痛地打击了敌人的气焰,也让卫立煌的大名驰名中外,美国史迪威将军曾说“卫立煌是国民党中最能干的将领”赞誉之情可见一斑。
远征结束后卫立煌开始了远赴重洋的考察,说是考察而是为了躲避内战。
在卫立煌心中,是不愿看见一国两党之间交战,尤其是对方还是自己敬佩的共产党人。
在考察期间,卫立煌曾在巴黎通过密电联系过中国共产党,把自己关于两党之间的分析做了叙述。
得到了积极回应后,这让卫立煌的心里,开始生出了一丝投共的萌芽。
果然两党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战事胶着之时,蒋介石手上可用的大将较少,于是立即召回卫立煌,就任辽沈战役的指挥。
卫立煌的心里是千百个不愿意,但是自己的家人还在蒋介石的“照顾”之下,以及他的身份还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所以在不情愿也要回国。
就任“东北剿匪总司令”后,卫立煌总览东北军大权,开始采取集中防御,不主动出击的策略。
明眼人一看就能分析出卫立煌的想法,就是按兵不动保存实力,其实也是一种对共产党人的示意,本无意交战,不愿看到自相残杀。
当蒋介石的命令一道道传达后,卫立煌均以“时机不成熟,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所推脱。
蒋介石暴跳如雷,大骂卫立煌错失良机,是党国的罪人,对此卫立煌只是淡然一笑。
辽沈战役期间卫立煌的一种表现,让人很难不怀疑他和共产党之间没有什么关系。
面对蒋介石的命令他不予理睬,面对同僚的解救告急,也是以“兵力不足、难以驰援”为由而拒绝。
卫立煌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也因此越来越深,辽沈战役后期,蒋介石看卫立煌不听军令,但是每次都能找到合适的理由搪塞过去。
心中的不满极深,于是他直接亲赴沈阳,越过卫立煌,以委员长的身份直接指挥作战。
蒋介石的军事才能不可小觑,真的论打仗他的能力还是稍逊一筹。
在沈阳解放后,蒋介石心中意难平,以卫立煌贻误战机,痛失国土为由,将他革职查办。
就此这位“五虎上将”之一的虎将,离开了他效忠的政府,开始过上了囚禁与出走的日子。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被迫下野,此刻卫立煌趁着时局动荡,防守松懈之机进入了香港,以求自保。
直到1955年3月,国内形势一片大好,卫立煌也接到了中共中央的邀请,请他回国一叙。
对于能够回到祖国大陆,之前卫立煌想都不敢想。作为国民党的将军,又是新华社公布的43名国民党战争罪犯名单之一,回国是希望渺茫的。
可是中共中央经过慎重考虑,还是决定让卫立煌回国,甚至要委以重任。
首先卫立煌本人骁勇善战,是难得一见的将才,虽然是“五虎上将”的最后一人,但是军事才能无出其右,这样的人才是国家最需要的。
还有卫立煌本身立场坚定,虽然国共之间摩擦不断,但是卫立煌对于共产党人的恩情是不会忘记的。
抗战期间卫立煌曾不顾政治上的影响,私自做主给予八路军大量的军事装备,增强八路军的武装力量,更好的抗日救国。
也曾有人阻止他,但卫立煌态度坚决,“如果有任何责任,我一人承担!”。
在救国救民上,卫立煌身先试行,无数次冲锋在前,是一位可敬的英雄。
还有卫立煌不仅同八路军的诸多将领关系密切,他们经常讨论战局、互相探望,更是和毛主席有过亲密的书信往来。
卫立煌的哲学思想,有许多是毛主席间接的灌输给他的。
也因此对共产党的思想与实际行动甚是了解,毛主席曾经评价他是一位可信、可交、可用之人。
卫立煌在香港的时候曾写信给朱德,请求他保护自己在大陆的家人。
因为蒋介石下野后,李宗仁上台就开始清除残余势力,卫立煌怕家人受到威胁与伤害,就拜托共产党人保护自己的家眷。
朱德将卫立煌的求情报告给毛主席后,毛主席高度重视,作出批示妥善安置。
对此卫立煌感激涕零,对于共产党人的胸怀更是大加赞叹。
1955年3月15日,拱北口岸的江面上,一艘轮船徐徐驶来。
此刻站在甲板上的卫立煌,望着久违的祖国大陆,他的内心百感交集。
看着新中国成立后的面貌,面容露出了彷徨,自己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此刻他不知道的是,远在中南海的中共中央主要领导,正在筹划接见他的有关事宜,甚至要对其委以重用。
1955年,经我党密切安排,卫立煌终于踏上了回归祖国大陆的轮船。
回国后毛主席携主要领导人,亲自设宴招待卫立煌,对于这位“曾经的对手”,给足了面子。
彼时的中国正是大搞建设的时期,卫立煌的回归让主席身边又添一员虎将。
此外建国至今,两岸关系一直是深耕的话题,也是需要妥善处理的“家事”。
毛主席在这一点上,将两岸之间的联络员身份,自然地落在了卫立煌的身上。
卫立煌曾先后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职,为新中国的建设奉献了自己的一腔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