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文化寻宝#
我们今天与朋友们聊的三件稀世国宝,原本藏于北京故宫,可怎么就流落到台湾了呢?
话说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随即沦陷,为了避免文物落入敌手,北京故宫博物院择取文物精华,装箱储置,于1933年正式启运南迁,(或西迁),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辗转南方的文物才陆续回迁北京。而恰在此时,解放战争打响了,又迟滞了文物的回迁。到1947年后,国民党当局眼看大势已去,就把南迁的这部分近70万件文物,全部运到了台湾,并于1965年,在台北也建了一座仿古博物院,即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批文物中,有三件稀世珍宝,分别是肉形石,翡翠白菜和毛公鼎。下面,分别给朋友们作一介绍:
(一),肉形石
肉形石是一块外型酷似东坡肉的玉石雕刻而成,该珍品长5.73厘米,宽6.6厘米,厚5.3厘米,这块玛瑙质地的奇珍,色泽纹路,形象逼真,其肉皮、肥肉、瘦肉层次分明,毛孔肌理,几可乱真。该珍宝出产于内蒙古,在清康熙年间作为贡品奉入皇宫。
(二),翡翠白菜
该珍宝是由整块翡翠玉经工匠雕琢而成,长18.7厘米,宽9.1厘米,厚5.0厘米。此件珍宝原是故宫永和宫的陈设器,传为清未光绪皇帝的妃子瑾妃的陪嫁品。其中白菜上小蝈蝈,形象生动,寓含“螽斯振羽,瓜绵绵”之意。
(三),毛公鼎
该珍品是一件青铜质地古宗族礼器,鼎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重34.7千克,鼎腹呈半球形,足呈马蹄形,造型浑厚质朴,鼎内壁铸有铭文32行,共497个字,记述了西周宣王诰诫和褒赏臣下的典录。该鼎因作者为毛公厝而得名。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