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银行“抢人”大战再起 数据类人才走俏

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近期,银行秋季招聘再次启动,从“揽新”人员需求看,金融科技类人才仍然抢手。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科技领域的人才重点需求之一是数据类人才。由此映射出,未来银行科技建设的重点领域将聚焦在数据层面的建设,包括数据中台、大数据计算平台、数据治理系统等。不过,在留住科技人才方面,银行依然存在难点。

科技人才结构再调整

近日,多家银行公布了秋季招聘的计划。

如广发银行2023年度校招金融科技类提前批于近日启动,包括该行总行、研发中心、各分行主要招聘前端开发、后端开发、算法、数据研发、测试、信息安全、系统运维等多个岗位的人才;此前南京银行总行信息技术部、总行数字银行管理部等进行招聘,岗位专业要求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人工智能等。

另外,小型银行也积极参与到金融科技“抢人”大战中。如江苏苏宁银行2022年推出了“百人专才”招募计划,重点招聘金融科技专才、数据风控人才。

记者梳理发现,在今年的招聘中,数据类人才受到追捧。

在中国农业银行9月3日公布的招聘计划中,特别单独披露了该行数据中心的招聘信息。公告信息显示,本次计划招聘116人,包括智领计划岗、信息技术工程师岗、综合管理岗。

“有没有数据、数据质量高不高、数据是否达到软件应用标准、数据供给是否可持续和稳定……这些都实际地影响到风控决策是否有效、经营分析结果是否准确、绩效计算是否及时、监管报送是否符合要求。随着创新的发展,银行现在业务越来越复杂,从对公、对私、公私联动、贷款、财富、结算等,涉及的数据越来越复杂,包括产品数据设计、外部数据对接、数据仓库建设、监管合规等。且银行现在数字化转型,开始从流量数字化,发展到产品数字化,再到管理数字化,每一次数字化,对数据都是脱胎换骨的重构。”江苏苏宁银行金融科技高级研究员孙扬表示,银行对数据人才的需求只增不减,要求越来越高,以前只要懂数据库、懂报表就行,现在要懂行业数据分析、懂数据质量管控、懂数据计算加速,对专业要求越来越高。

毕马威发布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目前金融科技人才的缺口主要在数据治理领域,占比为59%,这其中,模型算法(50%)、数字化运营(44%)、架构设计(42%)和风险管理(36%)等专业领域的人才缺口也较大,将数据治理、模型算法和架构设计列为最紧缺人才的受访企业比例较高,分别为37%、18%和18%。

除数据类科技人才,孙扬总结道,今年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招聘需求还集中在三方面:一是硬科技人才,如电子信息、信息安全、云计算、图像/语音识别、物联网等;二是“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尤其是本科、硕士,或者双学位有数据/科技和经济/金融复合的专业背景,更受银行欢迎;三是行业科技人才。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芯片科技、元宇宙等兴起,绿色金融和ESG的需要,银行为了了解和渗透这些新行业,尤其加强了对于行业科技人才的招聘,如新能源电池、芯片设计、游戏类、环保科技的人才,招聘这些多元化的行业科技人才是为了让银行更好地了解这些行业。”孙扬说。

“在数字化转型驱动下,数字化相关业务以及创新业务对人才招聘的需求不断上升,这类高质量科技人才具有稀缺性。金融领域近几年新设立一些新型的公司形态,包括银行科技子公司、民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理财子公司等,这些对人才需求量比较大。在具体岗位上,软件开发、数据处理与分析、产品研发、IT运维等领域需要科技人才可能较多。”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告诉记者,从目前金融机构中技术研发人员占比来看,不少银行的研发人员占比还不足5%,未来这一占比数据可能大幅上升。

数据治理是下一步金融科技布局重点

对科技领域人才的需求,侧面反应了下一步银行金融科技布局的方向。

孙扬谈到,在数据层面建设方面,数据中台、大数据计算平台、数据治理系统,依然是薄弱点,也是银行科技发展的重点。“随着互联网贷款新规的发布,银行建设自营产品自营渠道的需求空前加强,在金融开放平台、数字化营销平台建设以及数字化赋能基础员工的营销工具的建设方面明显加速。且随着产业链金融的发展,仅仅懂数据和算法是不够的,‘数据+行业’的双核心风控人才队伍在加强,不仅需要懂得机器学习算法的人才,还需要能够加强风控全流程自动化的人工智能人才,更需要懂行业懂产业的高级风控专家。”

另外,毕马威中国金融科技行业主管合伙人黄艾舟告诉记者,随着元宇宙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场景落地等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其市场潜力日益得到认可,“元宇宙+金融”可能成为金融科技布局和发力的新热点。

毕马威调查报告显示,约70%的受访企业表示看好元宇宙金融应用前景,但是由于技术限制、应用落地不成熟、商业模式欠完善等原因,仅10%的受访企业展开相关技术和产品布局,近50%的受访企业表示近期无计划布局。

从银行实际的招聘情况,也可以看出这一布局趋势。孙扬指出,如今银行开始基于密码学、区块链、VR等技术,发展元宇宙科技,抢占新时代流量入口,塑造数字化时代的银行新品牌,如数字藏品、元宇宙等。

值得一提的是,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一大难点是留不住科技人才。

“科技人才的流动还是比较大的。金融行业不是只有银行,还有消费金融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还有流量巨头的金融科技平台,科技人员薪酬都是较高的。所以最近一段时间,从银行流入非银行的科技人员还是较多的。”孙扬坦言,由于银行重视数字化转型,在职业发展通道和薪酬福利上,都会向科技人员进行倾斜,并打开了从科技到业务的转换通道,这有助于留住科技人才。

不过,某银行从事数据安全领域工作的员工告诉记者:“如今,数据安全领域的员工在银行的年薪还在15万元~30万元之间,但类似岗位在一些互联网公司年薪可达到百万元级别。”

于百程认为,金融机构吸引和留住科技人才,需要在文化、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等多方面做出改变,以更好发挥出科技人才的创造性。

孙扬指出,目前银行有建设工作室的机制,可以让科技人才领军,另外银行开始探索事业部制,让科技人员的绩效和业务绑定,享受业务发展的成果,一些银行也会通过创新项目基金,基于科技人员创新的空间,并分享项目的奖金。

(编辑:朱紫云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