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聊一下今年春晚里小范围引发了一些讨论的舞蹈《锦绣》,取自舞剧《五星出东方》。
PS:去年聊春晚的很快就被举报侵权了(我记得那次还是以夸为主的呀),今年不知道能撑多久,所以舞剧相关的图片会尽量少一点(但那次通知又说我是视频侵权,可视频是直接外链官方的呀)……搞不懂。
争议的主要是这么两个问题——
1,服装和妆面都有点和风;
2,服装不符合汉服形制。
1
和风吗?
说实话,看到讲和风的我基本没看到,反而一直在刷到骂那些说和风的人,从反驳的内容看,大抵还是那些“汉服是和服祖宗”之类的话。
虽然这些人看不到这篇文章,但我还是忍不住劝他们放弃这个话术,因为这么说其实就等于承认“没错,这味道的确是像和服”。不管“像”的原因是不是谁祖宗谁孙子,这么说都在承认与和服存在相似性的,只不过谁排在前面谁排在后面罢了。所以,沿用这个话术的,非蠢即坏!
我们要照顾一般人,也就是从不懂服装、不接触古装类信息的观众角度出发,来看看《锦绣》的服装造型可能会产生相似联想的是哪些?
首先,应该是舞者的妆面——
其实《锦绣》这段已经上过不少晚会了,对比以往的视频,似乎只有春晚把原版的红眼影去掉了。如果留着这个红眼影,整体观感会更有“日本”的感觉。所以,春晚可能已经努力过了。
△ 原版妆容(来自造型师微博)
△ 春晚截图(截图的时候发现春晚的焦居然都是不准的)
△ 网络图片
这个妆其实之前在《
风起陇西:热搜上的#Angelababy风起陇西乐伎妆#,究竟是个什么妆?
》里已经详细聊过了,加红眼影、画小嘴唇都是《汉武大帝》那会儿跟着日本“创造”出来的。
△ 《汉武大帝》
除了眼妆,这个舞者的发型也是类似《汉武大帝》的套路,头顶一个大包,用非常大的饰物,空白区使用筷子状的长簪子,并且一定是多组对插。饰物的图案设计呢,也喜欢用青铜器、玉器上的,而不区分是否为头饰所用的。
△ 《汉武大帝》
不过《汉武大帝》都是快20年前的电视剧了,那会儿的认知水平,就算把日本妆整个照搬过来,大家都只有拍手叫好,那会儿对古装剧的要求,只要能凑出一个出处,观众就觉得剧组可以保送北大。但现在都什么年月了,还在设计这种套路,只能说设计思路太陈旧了。
大陆文艺圈一直都跟风的毛病,尤其是一些被市场叫好叫座过的作品,总觉得跟着这些搞至少不犯错,反而是观众倒是一代代成长起来了。其实春晚越来越不好看,也是这个原因,观众成熟了,见得世面广了,但文艺圈怠惰了,思路狭隘又陈腐。
至于脸上的两个点,如果要找相似的文物也是能找出来的,但我只能说,位置不是舞剧里的这个位置,时代也不是舞剧里的这个时代,加上元素简单,化妆师自己瞎点的概率远远高出他翻书考证的可能性。
△ 十六国时期伎乐俑
舞剧里这个服装对应的时代,妆面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又或者说,古人大多数时候都是情绪正常、审美正常、行为正常的普通人类,并不是随时随地搞一些行为艺术。
△ 汉文帝霸陵出土女俑
△ 汉景帝阳陵出土女俑
△ 马王堆着衣俑
△ 打击文物成果展
舞者造型和化妆上也是以汉时期审美为出发点,头饰设计为汉白玉质感纹样的造型,庄重而典雅,面部是极具汉时期代表性的妆容“长眉红妆”。大面积运用朱红色铺满眼下及脸颊,隆重且极具氛围感,“长眉入鬓”,充分展现女子的婉约舒美,同时,汉代的唇妆以小口为美,上窄下宽,圆润流畅,形如倒扣的樱桃,深度还原汉时期的文化审美。——北京日报
上面这段引文,是舞剧宣传的时候说的,是不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
拜托各位了,你们可以说这些设计是舞台需要,但不要说是什么历史根据、什么中国根基,别吹这些了,真的太尴尬了。
2
和服吗?
看接下来可能观感上会令人产生恍惚的就是服装了。
肯定很多人说,跟和服完全不一样啊!不过给人带来“和风”的感觉,并不一定是一模一样,有时候临摹反而最走样。我们要讨论的是那些可能给人带来“错觉”的部分。
其中一个是领子。不过现代和服的领子并不这样,现代和服追求一种近似病态的板正。
△ 现代和服
△ 浮世绘
但很多人影响里,和服还是大领口,露着大脖子,这是为什么呢?除了一些未成年人不该看的片子,另一部分原因是我们早期接触的和服都是影楼经过改动的,并且出于拍摄需要,总喜欢擦点颜色的边边,也就形成了现在你脑子里想的那样。
△ 网络图片
但《锦绣》的大领子应该与这类影楼和服关系不大,或者说没有直接的关系,设计师还是在炒一碗很冷的饭罢了。
因为在十几二十年前,大陆影楼古装的领子也开成这样,只不过我们喜欢加更宽的领缘。这类古装也是汉服运动兴起以后,一开始主要打击的对象,在汉服圈里称作“影楼装”的一般就是这类。
△ 《锦绣》(来自造型师微博)
△ 网络图片
△ 《母仪天下》
△ 《大秦帝国之裂变》
所以说,《锦绣》的服装设计和它的造型一样,非但不新鲜,反而是很陈旧的。我看《五星出东方》舞剧的宣传说用的都是“在业界最为活跃、创作能力突出、作品受各方认可的主创人员”,唉,真不是人年轻肚子里装的就能是新货啊!
其二,就是腰带了。
早期古装会使用比较宽的腰带,这不仅仅是可以呼应这类古装整体上使用厚实材料营造古朴感觉的需求,还有利于塑造演员的体态。比较宽的腰带也可以添加一些装饰,这在电视这种小银幕中也比较显眼。(此外,这类宽腰带还在结构上有个作用,下文会谈到)
△ 《汉武大帝》
△ 《母仪天下》
但随之出现了在这种宽腰带上加细腰带的组合(窄腰带或宽裙头加细腰带的组合倒是以前就有),再加上前面的那种领子,就显得非常和服了。
△ 《汉武大帝》
△ 《大秦帝国之纵横》
很不幸,舞蹈《锦绣》全部中了。本来普通人对于和服的识别能力就没多少,可以称作特征点的(不论对不对吧)就那么几个,然后全被踩中了。
你要说设计师冤吧?我相信他们没想往这方面去努力。但是你说设计师不冤吧?那发出“和风”感叹的观众又做错了什么。
△ 春晚截图
是观众不学无术所以对和服没有基本认知?那设计师也没多有学问的样子啊!更何况,观众都是业余的、是花钱换享受的,设计师可是专业的、是赚钱又扬名的。
3
汉服吗?
引发关于汉服的讨论是我没想到的。我本来以为,春晚难得有这么偏向古装的服饰,汉服圈应该会挺满意的。结果,我收到的反馈都是不满意。
不是不满意不符合历史,而是不满意不符合汉服形制。对此我只能说,你的槽点,我的槽点,好像不一样。
比如,这个交领,汉服爱好者们认为不是很交领。
△ 春晚截图
这个交叉角度可能是模仿一些西汉的俑,只不过汉俑的领子是层层叠叠,角度也是逐层递减。舞剧只做了一层,并且是一个很宽的领子,只能处理成这样了,属于设计师挖坑给自己挑了。
△ 汉景帝阳陵出土女俑
△ 汉服曲裾
还有汉服爱好者觉得曲裾是礼服,不能打着舞台装的旗号乱改,需要符合深衣剪裁的规则。
但是,出土的曲裾也不符合儒家深衣的规则啊,能不能先让古人跟儒生们先打一架。之前在《
左衽?右衽?你暴露的正是对服饰史的蛮横无知!
》里也说过了,儒家经典规则并不能统一中国历史,不信教的完全可以不执行啊!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求舞蹈服饰按照汉服的标准来执行?而且,汉服标准很容易跟历史会有冲突,到时候我们这些“古墓派”跳出来挑舞蹈的刺(已经跳出来了),应该是先骂设计师还是先骂汉服标准?
从舞蹈露出来的服装细节看,这个衣服压根就没按照正常服饰的思路去做。舞蹈演员转身的时候可以看到,衣服是类似连衣裙的后拉链穿法。
△ 春晚截图
当然,很多古装片其实也是这样,观看的视觉效果是第一位的,毕竟不是日常服饰。我们之前也聊过,比如《
重新设计古装?连体、拉链、仿日,哪个才是最不可原谅的黑点?
》,汉服在模仿古装剧戏服的时候,往往会因为这种戏服和正常穿着之间的冲突而产生很多无法调和的矛盾。
这个衣服穿好以后,再把我们之前吐槽过的腰带扎上去。
这个腰带之所以总是做得这么宽,是因为这个款式下半身部分是缠绕式的,这样就要解决腰部会因为缠绕而显得不美观、不平整的问题,所以就用宽腰带盖一下。汉服也是遇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早年的腰带都是宽腰带(遮挡)加细腰带(加固),从而引发了汉服圈旷日持久的争论。
△ 网络图片
△ 汉服曲裾
说白了,这个衣服就是糊了个表面样子,别说外层不符合汉服了,它里面就没有第二层第三层了,更加“礼崩乐坏”。
4
舞蹈服吗?
有人拿出汉俑举例,表示做成历史款也是可以跳舞的,设计师为啥不做?
emm……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前面也聊了这么多了,证明设计师顶多是有心拿文物给自己贴金,绝对没动过一丝一毫复原的念头。别说按照历史做,这个表演服差得十万八千里了,结构是哪儿哪儿都不对,我就只说一个谁都能看出来的bug吧——舞蹈服的袖子不够长。
△ 驮蓝山出土舞蹈俑
△ 白家口出土舞蹈俑
△ 大都会博物馆馆藏舞蹈俑
△ 春晚截图
从表演服的角度来说,我个人觉得也不是很成功。因为袖子长度不够,因为选择的面料太厚,导致整个舞蹈并没有呈现出汉代长袖舞所能给人的那种又曼妙又轻盈又古朴的感觉。
整个设计只是用宽领子、宽腰带、厚面料、大头饰,以及配色,做出了厚重粗粝的感觉,并用这种感觉来打造时空上的久远(所以妆容上才这么跳、这么媚,否则整个造型就很沉了)。可是,这种做法也很过时,《大秦帝国》系列几乎都走这个路线,那都是十几年前的电视剧了。
△ 《大秦帝国》
服装设计上的问题,甚至影响了对汉俑形象的还原。比如,它的袖子无法收拢,双手端起的时候只能交叠。虽然排成队列的确很有气势,但排成队列干啥不震撼呢?哪怕做广播体操,也都是能拍出这个效果的。
△ 春晚截图
△ 汉景帝阳陵出土女俑
如果主创们跳出来说,他们就不是想搞汉俑这种,只是宣传上给自己贴金,那就当我啥也没看到。
袖子还限制了舞蹈动作,甩不出去,收不回来,每次都只能在手臂上做一些缠绕。说实话,就这么多花样的话,我宁可去去看戏曲,哪个有水袖的戏拿出来不比这个更有意思啊!
△ 春晚截图
△ 粤剧《白蛇传·情》
这种单纯把袖子做长,且做得很笨重,知道像啥么?像高句丽舞踊塚壁画上的舞蹈。当然,我不是说设计师学的是舞踊塚,我相信设计师可能都没见过这个墓,但真的殊途同归了……
△ 高句丽舞踊塚
5
“五星”吗?
最后,我还有一个私人疑问,这个舞蹈怎么会是《五星出东方》舞剧里的呢?你们的时代都不挨着啊!
因为我没看过这个舞剧,所以不知道这个舞蹈出现的背景是什么。但这个舞蹈服装明显在模仿的是西汉前期,但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出土的墓葬年代是东汉末到魏晋时期,偏魏晋。
△ 自《新疆尼雅遗址95MNIM8概况及初步研究》
可能有人会说,老官山汉墓是西汉时期的,用织机背景来跳舞没毛病。问题是,其实大陆也没出土别的汉锦织机了,也不能全中国出土的汉锦都是它织的呀。
我不了解舞剧的故事,但希望能圆回来,否则这个bug还挺大的。
春晚舞台效果是模仿根据老官山汉墓出土织机模型复原的大织机进行织造的场景(见《
探寻汉锦织造之谜:一条曲折的学术弯路
》),但搞错了经纬线。
△ 春晚舞台
△ 拍摄自丝博
每次遇到这类问题,我都不知道该不该挑出来。挑吧,显得吹毛求疵,好不容易才出这么个节目;不挑吧,这类节目不就是打着弘扬文化去的么,让相关专家把个关,做得严谨些,不是基本门槛么?我都不知道是自己要求高,还是摆烂已成正当。
此外,这个舞剧其实主要的人物应该在精绝国。尼雅遗址出土的服饰几乎都很完整,照着做问题就不大,包括一些比较有标志性的配饰、文物。
△ 3号墓男女尸状态(此墓就压在8号墓上面)
△ 尼雅遗址出土服饰
尤其像“五星”出土的8号墓的男墓主,老早就有学者画过复原图了。虽然,我觉得按照这个保存程度,画与不画差别真不大。
△ 8号墓男尸及复原图
△ 83号墓贯头杉及复原品穿着效果
但我看了一些设计师微博里的图,好像跟我的预期有点远。他似乎在做我不认识的精绝国。
△ 舞剧造型(来自服装设计微博)
我发现我们的设计师,就是喜欢飞,虽然走都不一定能走得很稳当。(PS:这位设计师还是电视剧《漂亮书生》《有翡》《赘婿》《雪鹰领主》的服装设计)
最后,按照以往的经验,《五星出东方》的舞剧应该会在线下大卖。给很多只是去尝鲜、平时不太有走进剧院经验的观众一个温馨提醒,买票之前要看一下卡司阵容(之前晚会走红的那个,宣传的是一个卡司,线下临演了就换了卡司。虽然我们承认B、C角也很努力优秀,但这么做事真的欺负路人。)
* 最近的文章 *
-
春梅狐狸 传统服饰
脸着地的藏狐,故纸堆里的服饰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