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分布式锁的两篇文章
文章1
文章2
二、redis分布式锁存在的问题
redis实现分布式锁有很多种方案,
比较完善的方案应该是用setNx + lua进行实现。
简单实现如下:
- java代码-加锁,相当于setnx lock_key_name unique_value
set lock_key_name unique_value NX PX 5000;
- lua脚本-解锁,原子性操作
if redis.call("get", KEYS[1] == ARGV[1]) then
return redis.call("del", KEYS[1])
else
return 0
end
注意:
- value需要具有唯一性,
;
可以采用时间戳、uuid或者自增id实现
- 客户端在解锁时,需要比较本地内存中的value和redis中的value是否一致,防止误解锁;(case:clientA获取锁lock1,由于clientA执行的时间比较久,导致key=lock1已经过期,redis实例会移除该key;clientB获取相同的锁lock1,clientB正在占有锁并执行业务,此时clientA业务已经执行完毕,准备释放锁;如果没有比较value的逻辑,那么clientA会把clientB持有的锁释放掉,这个显然不行的,由于value值不同,那么clientA释放锁的时候只会释放自己加的锁,不会误释放别的客户端加的锁)。
注意,
不能一味认为锁过期的时间应该比key的expire要长
,因为接下来要介绍的redisson框架中有续期机制(看门狗机制),该机制的核心就是:
如果线程仍旧没有执行完,那么redisson会自动给redis中的目标key延长超时时间
在分布式系统中,
为了避免单点故障,提高可靠性,redis都会采用主从架构,当主节点挂了后,从节点会作为主继续提供服务。该种方案能够满足大多数的业务场景,但是对于要求强一致性的场景如交易,该种方案还是有漏洞的
,原因如下:
因此,
- redis主从架构采用的是异步复制,当master节点拿到了锁,但是锁还未同步到slave节点,此时master节点挂了,发生故障转移,slave节点被选举为master节点,丢失了锁。这样其他线程就能够获取到该锁,显然是有问题的。
。
上述基于redis实现的分布式锁只是满足了AP,并没有满足C
三、redlock
正是因为上述redis分布式锁存在的一致性问题,
redis作者提出了一个更加高级的基于redis实现的分布式锁——RedLock
。原文可参考 Distributed locks with Redis,也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 RedLock是什么
RedLock是基于redis实现的分布式锁,它能够保证以下特性:
- 互斥性:在任何时候,只能有一个客户端能够持有锁;
- 避免死锁:当客户端拿到锁后,即使发生了网络分区或者客户端宕机,也不会发生死锁;(利用key的存活时间)
- 容错性:只要多数节点的redis实例正常运行,就能够对外提供服务,加锁或者释放锁;
而非redLock是无法满足互斥性的,上面已经阐述过了原因。
- RedLock算法
假设有N个redis的master节点,这些节点是相互独立的(不需要主从或者其他协调的系统)。N推荐为奇数~
客户端在获取锁时,需要做以下操作:
- 获取当前时间戳,以微秒为单位。
- 使用相同的lockName和lockValue,尝试从N个节点获取锁。(在获取锁时,要求等待获取锁的时间远小于锁的释放时间,如锁的lease_time为10s,那么wait_time应该为5-50毫秒;避免因为redis实例挂掉,客户端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才能返回,即需要让客户端能够fast_fail;如果一个redis实例不可用,那么需要继续从下个redis实例获取锁)
- 当从N个节点获取锁结束后,如果客户端能够从多数节点(N/2 +1)中成功获取锁,且获取锁的时间小于失效时间,那么可认为,客户端成功获得了锁。(获取锁的时间=当前时间戳 - 步骤1的时间戳)
- 客户端成功获得锁后,那么锁的实际有效时间 = 设置锁的有效时间 - 获取锁的时间。
- 客户端获取锁失败后,N个节点的redis实例都会释放锁,即使未能加锁成功。
- 注意:
?为什么N推荐为奇数呢
- 原因1:本着最大容错的情况下,占用服务资源最少的原则,2N+1和2N+2的容灾能力是一样的,所以采用2N+1;比如,5台服务器允许2台宕机,容错性为2,6台服务器也只能允许2台宕机,容错性也是2,因为要求超过半数节点存活才OK。
- 原因2:假设有6个redis节点,client1和client2同时向redis实例获取同一个锁资源,那么可能发生的结果是——client1获得了3把锁,client2获得了3把锁,由于都没有超过半数,那么client1和client2获取锁都失败,对于奇数节点是不会存在这个问题。
参考文章
- 失败时重试
- 当客户端无法获取到锁时,应该
。客户端
随机延时后进行重试,防止多个客户端在同一时间抢夺同一资源的锁(会导致脑裂,最终都不能获取到锁)
所以,理想的情况下,客户端最好能够同时(并发)向所有redis发出set命令。
获得超过半数节点的锁花费的时间越短,那么脑裂的概率就越低。
- 当客户端
(如果存在网络分区,客户端已经无法和redis进行通信,那么此时只能等待锁过期后自动释放)
从多数节点获取锁失败时,应该尽快释放已经成功获取的锁,这样其他客户端不需要等待锁过期后再获取。
不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脑裂???
- 释放锁
向所有redis实例发送释放锁命令即可,不需要关心redis实例有没有成功上锁。
redisson在加锁的时候, key=lockName, value=uuid + threadID,采用set结构存储,并包含了上锁的次数(支持可重入);解锁的时候通过hexists判断key和value是否存在,存在则解锁;这里不会出现误解锁
- 性能、 崩溃恢复和redis同步
- 如何提升分布式锁的性能?以每分钟执行多少次acquire/release操作作为性能指标,
这里假设客户端和redis之间的RTT差不多。
一方面通过增加redis实例可用降低响应延迟,另一方面,使用非阻塞模型,一次发送所有的命令,然后异步读取响应结果,
- 如果redis没用使用备份,redis重启后,那么会丢失锁,导致多个客户端都能获取到锁。
但是,如果是断电呢?redis在启动后,可能就会丢失这个key(在写入或者还未写入磁盘时断电了,取决于fsync的配置),如果采用fsync=always,那么会极大影响性能。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以让redis节点重启后,在一个TTL时间段内,对客户端不可用即可。
通过AOF持久化可以缓解这个问题。redis key过期是unix时间戳,即便是redis重启,那么时间依然是前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