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那些拿着手机却不用的人,在想什么?

导读:逛街、坐地铁时我们常能看到沉迷手机的“低头族”矫健的身影,他们头也不抬,却能在人群与路障间闪躲自如。然而,在他们身边,一些同样拿着手机,却完全没有在用的人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

作者:聂家明

来源:S-Tech(ID:S-Tech1014)

那些拿着手机却不用的人,在想什么?

今年,Schaposnik教授的研究团队在街边蹲守了几天后发现(Schaposnik,L., 2018),在3038名行人中,竟有674人是一直把手机拿在手上却没在用的“遛机族”。遛机,俨然成了继遛狗和遛男友之后的又一潮流。

而该团队的数据分析表明,遛机现象和性别及独身与否有直接的联系。在遛机的674人中,有19.7%是男生,而女生的比例则高达33.3%,似乎女同胞们对拿手机有特别的偏好。

更有趣的是,独自行走时,男生或女生遛机的比例都超过30%。而当男生和女生一起走时,遛机的比例却下降到了18%。也就是说,和异性走在一起时,人们拿手机的比例会大幅下降,而独行时则更多以手机为伴。

那些拿着手机却不用的人,在想什么?

那么究竟为什么人们会开启遛机模式?又是什么导致了男女生行为的差异呢?研究者表示,这可能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01 待命:夺命连环Call,不敢再错过

移动互联网时代,大部分人都免不了“always online”。微信、Facebook等各种各样的即时通讯工具让实时的线上互动成为我们共同的期待,一会儿找不着人都可能担心出什么事了。

那些不断跳出来的消息小红点仿佛组成了一张需求的列表,一个个都在喊着“pick me, pick me up”。担心着那随时到来的呼唤,我们便不自觉地时刻准备着,把手机拿着待命(Levitin 2015)。在上班的小伙伴应该都忘不了那被老板的夺命连环call支配的恐惧。

那些拿着手机却不用的人,在想什么?

另一方面,Schaposnik教授认为,处于亲密关系中的人更会期望对方的及时响应,相应地,也会要求自己做到机不离手。曾有网友调侃,异地恋就像养了只手机宠物,到点就发早安、晚安、吃了吗,出门还得把手机宝宝捧在手心,生怕有所怠慢。这其实就是部分遛机族待命的真实写照:心有所爱,机必须带。

而当双方在线下面对面时,牵牵小手,谈谈朋友,再拿着手机就显得碍事了。何况佳人在前,手机里的其他人皆成浮云,也没必要拿手机再候着。这就是为什么,和异性走一起时,人们遛机的比例会显著下降。

02 安神:握紧手机才安心

研究者还指出,握着手机会使人获得一种控制感和安全感,从而建立起心理依赖。这种依赖在生活中很常见,只是每个人的表现程度不同。例如在等待面试、考试时,许多人总喜欢把拿水瓶、资料、笔等拿在手上,即使不用,也时不时要把弄一下,以使躁动不安的心有所寄托。

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出门叫个车,吃饭点外卖,购物扫个码……无论做什么都要靠手机来完成,这无形中,便促成了人们的“科技上瘾”(De-Sola Gutierrez et al. 2016),不拿着手机总感觉不安心,更有甚者得握着手机才能睡着。

这种拿手机上瘾的作用机制就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样,每次拿手机,就获得满足。重复多次后,便建立起“拿手机=满足”的条件反射。当人们独自逛街而机不在手时,其手部肌肉与大脑神经也照常进入紧张状态,使人总想重拾握着手机时的满足感。

而较早前的一项研究发现(Billieux et al. 2008),女性对手机的使用需求和心理依赖更大(想想那些聚餐非得手机先吃的小姐姐),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观测到的遛机人群中,小姐姐的比例更高了。毕竟有时,手机比男票更能带来安全感嘛。

那些拿着手机却不用的人,在想什么?

03 威慑:我有救兵,谁敢造次

除了心理上的安定外,遛机还能带来真正的安全。研究者指出(Pain et al. 2005),移动通讯设备暗示了一种与他人的联系。对犯罪分子而言,人们手上拿着的手机仿佛在说:“我随时都可以报警或找到救兵,你可得当心了。”而如果拿的是诺基亚,威慑作用或许更大,毕竟能砸核桃的手机不是好惹的。

但对一个手上空无一物的人,犯罪分子所感知到的风险就会降低,便更倾向于下手。因此,没有一技之长,也最好有一机防身。而从防盗的角度来说,放在口袋或包里的手机没法一直看着,会给小偷可乘之机,还是牢牢握在手里比较安全。

那些拿着手机却不用的人,在想什么?

04 拒约:生人勿近or屌丝勿扰

遛机背后可能还有一种非常微妙的心理,那就是“拒约”。学者Martin用了3年时间对哺乳动物携带物品的行为进行观察(Martin-da Silva-Rothery 2008),他发现,在成年哺乳动物中,携带物品如木棍、杂草等可能是一种性状态的展示,简单地说就是可不可约。

而对人类来说,这种展示性状态的原始本能则演化为了社交状态的展示,成为现代人遛机的潜在动力。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社交移到线上,在网络上幽默健谈,到了线下却不敢开口。明明渴望与人连接,却又不自觉做出防备姿态。

例如,有的人会拿出手机当道具,显示自己在等重要的人到来,从而向外界昭示:生人勿近。在此,手机成了人们逃遁社交的任意门,只需交叉双臂,便可孑然抽离。

另一方面,作为高价值物品,手机常被用作社会经济地位的象征(Apple, 2017)。常把iPhone XS拿手上的白富美,自然有着相对高的交友期望,秀出手机其实就是在宣示自己的圈子界限,缺乏底气或勇气的男士或许也只能望机兴叹了。

过去我们说手机是人感官、能力的延伸,为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然而,在手机已成为全民普及的基础设施的今天,仅仅拿着手机不用,也有其社会心理意义。

或是带来安全感,又或是暗示自己的社交状态。可以说,遛机是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常态。然而,机不离手不意味着美好在手,更多值得珍惜的人事物需要我们腾出心和手去感受。放下手机便成就了一种自由。

生活中的“遛机族”远比研究所揭示的要多样,年龄、职业、地域等都可能影响人们的行为习惯。那么,机不离身的你又是为何而遛呢?

参考文献:

[1] Schaposnik, L., & Unwin, J. (2018).ThePhone Walkers: A study of human dependence on inactive mobile devices.

[2] D. Levitin, Why themodern world is bad for your brain, The Guardian, 18.1.2015.

[3] J. De-Sola Gutierrez, F. Rodriguez deFonseca, G. Rubio Cell-Phone Addiction: A Review, Front Psychiatry, 7:175.(2016)

[4] J. Billieux, M. Van der Linden, and L.Rochat (2008), The role of impulsivity in actual and problematic use of themobile phone,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22, 1195-1210.

[5] R. Pain, et al., ”So Long as I Take myMobile”: Mobile Phones, Urban Life and Geographies of Young People’s Safety,Volume 29, Issue 4 (2005) 814–830.

[6] A. Martin, V. da Silva, P. Rothery ,Object carrying as socio-sexual display in an aquatic mammal, Biol. Lett.(2008) 4, p. 243-245 .

[7]Apple,www.apple.com/shop/buy-iphone/iphone-x,retrieved October 11,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