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咏春拳之小念头

在咏春派诸多支流中,小念头还有小练头等称谓.以叶问派的为例,小念头是一个以防守为主的初级套路,有从小要有好念头,不立坏心肠之意,以德为先的寓意.因其为基础套路,同时有开启思考之类的意思。而目前无论现代佛山咏春的各支流还是叶问等支流,小念头与小练头等都同指一样,而且已没有深入考究其称谓的意义了。

当然各支流中的“小念头”(或“小练头”)套路形式上是有少许出入的,其实也无须太多考究。

小念头作为基础套路,打好它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其防守为主,仅仅熟练小念头,打好小念头,练好反应,在实际搏击上也可以是固若金汤、滴水不漏。

这是「立念」的关系,相信很多师兄弟也听过「立念」这名词,还说只要不断地练习「小念头」,便能领略「立念」的奥妙.

这股无形的力量称为「念力」,并对「小念头」作出我个人见解的结论:「小念头」有两个主要的重点,一是「念力」,二是「结构」。并作出如下的分析。

1)「念力」,将咏春拳的招式稳定成为一个富有弹性的架构组合,令该架构的承力大大增强及产生反弹力的作用。「念力」,「气功」,「内功」,「特异功能」,被认为是一种不平常的力量,其他的不作分析,只采「念力」的成因作简略的述,其实「念力」是集中精神的力量,能使全身各部份贯注内气,相信任何人士都有这种能力,只是未经训练,很难集中精神。「小念头」是集中精神力量的诱导者,如经适当地练腄A可以在任何时间驱驶这种力量贯注身体各部,招式的急速改变也不会导致精神分散,这便是练了「小念头」而存在的「念力」。

简单的举个例子:一个体格健康的人从六、七尺高处在毫无准备中坠下,虽然是双足先地,恐难免扭伤或跌倒,但预先有了准备才跃下,双足地时能自动卸力和产生反弹力,而且必定是肌肉在松弛的状态下才会有反弹的效果,也是放松肌肉的特性,这便是「念力」配合肌肉特性的结合所得的结果。

注:根据近代科学对肌肉研究分析结果,实验证明肌肉在放松或放松而以衡速活动的状态下,能产生比收紧肌肉(俗称用力)产生更大承受力,因此更证明一点,五枚大师在数百年前所创「小念头」以放松肌肉和缓慢而衡速的练习方法已经了解肌肉的特性。

2) 是「结构」,二字拑羊马是将个人的力量集中朝向目标,「提肛」是令身体与双足合为一体,使双足处於备战状态,产生「念力」,等多方面特性,是必须紧记的。而「小念头」的摊、膀、伏手法,更是用力理论上的精妙结构。这几招手法,均为弓形与曲尺形之间,将这形状按比例延长,先形成有卸力作用的拱桥形状,再延长便构成圆形,摊膀,伏手法在运用中均形成半个球体,须知任何物体如构成圆形,便可增强承受撞击力和最活跃的运作动力,而且加速的效果比任何形状更快更省力。「小念头」的结构意念便是从圆形这个坚强的结构得到灵感创造而作,每一招式都是在推动圆形的结构而产生,再配合「念力」,便成为坚固难破的招式,如能适当地运用,更能发挥强大的攻防力量,因此从上述的分析及近代科学的实验证明,我们应该坚信「小念头」的所有招式是不应用力的,也不易疲劳,若再配合意念推动,必可随心所欲,挥洒自如了.

咏春拳之小念头 技术要点

其实可以是,操练套路是动作要慢,而且一定要慢.目的并非是熟练动作,而是只有很慢地打小念头,才能真正地感受小念头的用劲,才能把整个身体放松地打,才能避免束力。而且,在放松打、慢打的前提下,要把每一拳(尤其是冲拳等)打直,在打出打直的瞬间发力(是利用“肘底力”即主要利用肱三头肌带动背部、前臂肌肉群发力,在武术中称为长桥发力)。

因此,只有够慢、够放松,才能把拳打好。(相当于很多拳术所主张的“松劲”。)

要理解小念头如何借力、如何卸力等。

另外,在练习时候,以冲拳为例,当打直时,肩膀不要跟着拳头往前送,若前送则失去了练小念头的意义。

总之,只要你愿意把慢腾腾、看起来娇滴滴的小念头打好,懂得其中技巧和用劲,那已经是好的!

正所谓来留去送,对手退步就应该进步前送,咏春口诀有云:腰动桥不动,桥动腰不动。对手后退你还用腰发寸劲那简直是白费力气。

对手整身前顶时你更不要去撑他,如果对方体格比你弱就可以,如果比你强的话就惨了。寸劲是为近身打而用,腰马劲是为卸力而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