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软件如(网络协议(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及应用软件)+硬件(如端节点+转接节点+通信链路)
网络实体可抽象成两种基本构件*:结点(计算设备)+链路(物理媒体)*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技术:广播式网络、点到点网络
按规模: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互联网
按传输介质:有线网、无线网
按拓扑结构:总线、环形、星形、树形、网状
按使用范围:专用网、公共网
3.构成网络的三种方式
(1)直接连接
物理链路与一对节点相连:点到点链路
多结点共享同一链路:多路访问链路
(2)网络云
主机间接连通的第一种方法
通常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3)网络云互联(形成网络的网络)
主机间接连通的第二种方法
连接两个或多个网络云的结点称路由器
4.主机操作系统提供的两种API
5.因特网的组成
网络边缘+接入网+核心
(1)因特网结构特点:端对端
边缘智能,核心简单(将复杂的网络处理功能如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置于网络边缘,将相对简单的分组交付功能如分组的选路和转发功能置于网络核心)
(2)网络边缘(应用与主机)
端系统(主机)如web,电子邮件等在网络边缘
客户(client)/服务器(sever)模式
对等模式(P2P)
(3)接入网(两者通信的链路)
将端系统连接到其边缘路由器的物理链路及设备的集合
(4)网络核心(路由器,即网络的网络)
第一层ISP,覆盖国际/国家如AT&T
第二层ISP,较小,常为区域的,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
第三层ISP,本地ISP
6.网络体系结构(解决异质性问题所采用的分层方法)
几种著名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与用户进程的接口(做什么);
表示层:数据格式的转换(对方看起来像什么);
会话层:会话管理与数据传输的同步(轮到谁讲,从何处讲);
传输层:端到端可靠的数据传输(对方在何处);
网络层:分组传送、路由选择及流量控制(走哪条路可到达对方);
数据链路层:在链路上无差错地传送帧(每一步怎么走);
物理层:在物理媒体上透明地传输比特流(怎样利用传输媒体?)。
TCP/IP参考模型
数据链路层:采用现成的局域网协议(如以太网协议、令牌网协议等)
网络层:
IP:Internet Protocol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逻辑地址------->物理地址
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物理地址------->逻辑地址
传输层:
TCP: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
可靠、面向连接、有序、字节流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不一定可靠、无连接、无序、数据报
应用层:
SMTP
DNS:Domain Name Sever
FTP
HTTP
Telnet
7.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服务
(1)面向连接的服务(数据交换之前,首先建立连接、预先申请资源、使用连接来交换数据,交换完毕后,释放资源)如电话系统:拨号—通话—挂断;
(2)面向无连接的服务(动态分配资源,仅在传输时占用资源,不需要通信双方同时活跃)如邮政系统。
8.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传统电话网)
分组交换,即:
9.网络性能指标
速率:bit/s,bps(比特每秒),kb/s,Mb/s,Gb/s,Tb/s;
带宽:单位时间内从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b/s,也可在后面加k,M,G,T这样的倍数;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信道或接口)的数据量;
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