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雍人随笔】陪着耄耋老母赶庙会——古城凤翔城隍庙游记

#母亲节#​​#城隍庙#​#历史文化#​#庙会文化#​#各地城隍庙都有什么特色#​

雍 人

【雍人随笔】陪着耄耋老母赶庙会——古城凤翔城隍庙游记

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五,是我的故乡——古城凤翔一年一度规模盛大的城隍庙会,民间称其为“速爷庙会”。

四十多年来我一直漂泊在外,和父母聚少离多,为了弥补内心的愧疚,退休后就一直在老家陪伴母亲。今年的速爷庙会和“母亲节”恰巧相遇,又是个艳阳高照的好天气,终于给了我一次陪着耄耋老母赶庙会的机会。

【雍人随笔】陪着耄耋老母赶庙会——古城凤翔城隍庙游记

古城凤翔的“府城隍庙”,座落于西大街“府庙巷”北端和北大街“军仓巷”西端的交汇处,由于今年庙会是“新冠”疫情三年防控结束后首次举办,所以赶庙会的人显得格外多。进出城隍庙的巷子两侧,商品摊位鳞次栉比,针头线脑、服装首饰、古玩瓷器、笔墨书画、盆景花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赶庙会的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雍人随笔】陪着耄耋老母赶庙会——古城凤翔城隍庙游记

城隍庙前广场上,耸立着一座高大的“凤翔起义纪念碑”,向人们讲述着70多年前,发生在城隍庙里一段被历史尘封的红色记忆。

抗日战争胜利后,原杨虎城部中共地下党员寇学文、高慎之接受省委指示,从临潼组建部队来到凤翔,打入国民党千山警备司令部警备团,于1949年5月,在“府城隍庙”里成功策划和发动了该团起义,活捉了蒋介石的门生——毕业于黄埔一期的国民党少将司令李梦笔,迎接解放大军进城。起义部队1000余人编入第一野战军,于同年7月10日发动了“扶眉战役”,凤翔和宝鸡全面解放。

“凤翔起义纪念碑”是解放战争时期,西北地区“白区布点”遗址上落成的第一座纪念碑。碑体为花岗岩石材,象征着起义人员坚定的信仰和坚强的意志;碑体上方的红五星,代表着革命先辈们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碑高5.22米,标志着起义时间为1949年5月22日。

纪念碑正对着的庙门门楣上,“府城隍庙”四个描金大字映入眼帘,朴茂工稳,遒劲有力。庙门两侧“阳世三间积善作恶皆由你,古往今来阴曹地府放过谁”的对联,更是言近旨远,发人深省。

庄严典雅的庙门和高大巍峨的纪念碑两座建筑交相辉映,古老的信仰祭祀和红色的缅怀纪念两种画面相互碰撞,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让人的思绪在古老和现代中穿越,更觉得意味深长。

【雍人随笔】陪着耄耋老母赶庙会——古城凤翔城隍庙游记

据资料介绍,“城”、“隍”两字最早出现于古籍《周易》中:“城复于隍”。东汉经学家许慎在其著作《说文解字》中解释:“城者,以盛民也,从土从成,成亦声;隍者,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城”字的本意指城墙,后引申为人类的重要聚居地——城市;“隍”则是指围绕在城外的护城河,有水是“池”,无水为“隍”。

“城隍”一词最初应为“城池”、“城市”之义,后来逐渐地由客观走向了主观、由物质迈入了精神,“城隍”也演变成道教中守护城池之神。

城隍信仰在古代南北朝时兴起,唐宋时达到新的高度,开始趋向人格化和多样化。城隍的形象并非固定不变、千篇一律,大多是当地民间自行选出,由不同的历史人物出任。其标准为以身殉国的忠烈之士、正直贤明的著名人物,人们仰之如日月,敬之若神明,让其流芳百世。

全国各地的城隍形象分别有战国时期的春申君黄歇;秦代的功臣冯尚、项羽的亚父范增;汉代的名相萧何、开国功臣灌婴、忠烈将军纪信、顾命老臣霍光;三国时的大都督周瑜、芜湖侯徐盛;唐代的“河东先生”柳宗元;宋末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元代的婉约派词宗秦裕伯、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明朝的忠节愍臣杨椒山、“海青天”海瑞、“冷面寒铁”御史周新;台湾起义首领“中兴王”朱一贵;清朝民族英雄陈化成……,而且还出现一处城隍庙敬奉多位历史人物的情形。上海的城隍庙里,就祀奉着三位城隍:老城隍霍光、城隍秦裕伯、新城隍陈化成,以“一庙三城隍”闻名于世。

凤翔“府城隍庙”的建造年代已无考,但据宋代高承撰写的《事物纪原》(又名《事物纪原集类》》,是我囯较早的一部考证事物起源和沿革的专门性类书。)记载:凤翔城隍庙中供奉的应是秦代的功臣冯尚(“秦功臣冯尚,见梦于汉高祖曰,奉天命为王领城隍,遂并置于天下”。)。

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修订的《重修凤翔府志•卷之三 祭祀》记载:“府城隍庙,城西北隅”。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修订的《重修凤翔县志•卷之七 艺文 碑记》中,收录了明万历年间曾任凤翔知府张柟所作的《重修郡城隍庙记》一文,其中记载:“凤翔旧祀城隍神于城北西隅,盖寒门悬阙鬼谷之区,崇阴义也。古有殿五楹,巃嵸矗矗,父老相传二百年余矣。殿之前为今首殿,不知创何时,香火肸蚃于斯也,在而古殿年久浸颓废圮。……掌其籍者住持丁昙,董其事者里老薛豆、景际魁、董治民也。今幸累居积为钱谷贵,爰以庀材鸠工,偿兴斯殿欤?余曰:允若。是亟兴之,是营于今年之仲秋,越三月落成。殿为楹五,仍旧若上而栋者,若下而宇者”。

【雍人随笔】陪着耄耋老母赶庙会——古城凤翔城隍庙游记
【雍人随笔】陪着耄耋老母赶庙会——古城凤翔城隍庙游记

进入庙内,迎面而来的是气势恢宏的“城隍殿”,左右两侧分布着“钟楼”、“鼓楼”、“菩萨殿”、“孤魂殿”、“圣母殿”、“五圣殿”、“速爷殿”等建筑。

母亲很虔诚地给每个殿的神灵都敬香、上布施,求取了红布带。因母亲患有老年性基础疾病,走路时间过长就会胸闷气短,我让母亲坐着休息时,问她老家的人为什么把城隍庙叫“速爷庙”?母亲给我觧释说:泰山神东岳大帝主宰着阴间和世人的生死贵贱,各地城隍受理的事情,最后都要汇集给东岳大帝处理。于是东岳大帝就设置了七十五个司分理事务,其中最有名的是“速报司”,因其掌管善恶因果报应,而且报应迅速,因此叫“速报司”。

【雍人随笔】陪着耄耋老母赶庙会——古城凤翔城隍庙游记

速报司的司主虽然是东岳大帝手下,但百姓们认为他比城隍能有求必应,而且雷厉风行,所以在老家当地,速报司司主的风头渐渐就压过了城隍,成了老百姓心目中最亲近的神灵 。老家的人习惯把亲民小神都尊称作爷,如“山神爷”、“土地爷”、“树神爷”、“马王爷”、“仓神爷”、“灶王爷”、“药王爷”等。人们就亲切地称“速报司”的司主为“速爷”,久而久之,“城隍庙”称作了“速爷庙”,城隍庙会也就被称为速爷庙会,并在庙中专门修建了“速爷殿”,供人们祈福参拜,向来是香火鼎盛。

【雍人随笔】陪着耄耋老母赶庙会——古城凤翔城隍庙游记

利用母亲休息的空间,我拜访了庙内一位年过古稀的闫姓管理人员,向他了解了凤翔“府城隍庙”的一些基本情况。

凤翔城隍庙之所以称为“府城隍庙”,与古代的行政建置沿革有关。据《史记》记载,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秦国囯都由雍城(现在的凤翔)迁往咸阳后(“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徏都之”。——《史记•商君列传》),设雍县。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取“吹箫引凤”的传说典故寓意,改雍县为凤翔县。虽然“都城”变成了“县城”,但在古代几千年,凤翔一直是历朝历代的郡、府、道所在地,作为关中西部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同样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优势和重要作用。

明太祖朱元璋时大兴城隍庙修建之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颁布了专门祭祀城隍的典章制度,把城隍分为都、府、州、县四个等级。封都城的城隍为正一品“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管辖全国各府、州、县的城隍;府城隍为正二品“监察司民城隍威灵公”;州城隍为正三品“监察司民城隍灵佑侯”;县城隍为正四品“监察司民城隍显佑伯”。又令各地城隍庙不得杂祀其他之神,只称“某府或某县城隍之神”。并要求“凡府、州、县新官到任,必先宿斋城隍庙,谒神与誓,意在阴阳表里,以安下民”。城隍也由守护神变成了与朝廷派遣的“阳官”对应的“阴官”名称,专责这一地区阴间的大小事务。

明代时凤翔府隶属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下辖七县一州(凤翔县、岐山县、宝鸡县、扶风县、眉县、麟游县、千阳县、陇州〈今陇县及陈仓区西北部〉)。《凤翔府志》云:“凤郡为三秦之右辅,而凤邑为八属之领油”。因此,凤翔的城隍庙为“府城隍庙”,城隍属朱元璋亲自敕封的正二品“监察司民城隍威灵公”,所以古代新来凤翔的官员上任后,都先要到“府城隍庙”祭拜城隍老爷。

【雍人随笔】陪着耄耋老母赶庙会——古城凤翔城隍庙游记
【雍人随笔】陪着耄耋老母赶庙会——古城凤翔城隍庙游记

明代凤翔府的城隍,不但管辖着所属的七县一州,而且威震西南的重庆府。

据《綦江多了一座500年的“府”级城隍庙》一文(《綦江日报》-第04版-PDF版-2023年01月05日,作者:杨友钱)介绍,重庆市綦江区丁山镇有两处城隍庙,属于“一县两城隍”。一处为县城隍庙,另一处牌坊的门楣正面镌刻“虎脑山”三个双钩大字,落款“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戊寅五月十六日吉旦竖立”,背面镌刻“凤翔院”三个双钩大字,落款“万历六年五月十六日吉旦,诱首帅福智欧氏立,广传”。

此地有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的古碑记载:“盖闻綦邑安里三甲地名虎脑山,古刹自明及清,前朝正德在■逝至虎脑,卧白云,此妖甚重,故以敕封一县两城隍”。另一通落款时间为大汉民囯六年(公元1917年)的《公输碑》,已经日晒雨淋、风吹霜蚀,斑驳难认,但“主持之凤翔也”、“虎脑山凤翔院城隍庙”、“城隍庙创自前朝”、“古刹自明及清,前朝正德在……逝至虎脑,卧白云,见此积妖甚重,故以敕封一县两城隍之……切至来西凤翔府显圣,封以凤翔院,威此邑除贼捕盗■方宁……”等内容,仍依稀可辩。

此文分析认为,“按朱元璋分封天下城隍规制,凤翔府城隍庙应是正二品威灵公,綦江丁山这个是‘凤翔府显圣’,说明‘凤翔院’是风翔府城隍爷威灵公的行宫,自然就是府级了。……陕西凤翔府城隍爷是全国在西部省份的大区总管,相当于片区组长,发现地处川黔交界的丁山一带积妖甚重,綦江县级城隍无力管制,重庆府城隍水平和能力也存在严重问题,只好由大区总管——凤翔府城隍爷在此设立分支机构,直接查办惩治两省妖孽,还边边境百姓安宁”。

【雍人随笔】陪着耄耋老母赶庙会——古城凤翔城隍庙游记

庙会是中国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式,源于远古时期的宗庙社郊祭祀制度,最早大多是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正像《左传》中所讲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商周时期,庙会还是一种不自觉的活动,汉代开始向多元化转变,唐宋以后形成了人格化的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庙会”逐渐演变成了传统节庆期间的娱乐活动。改革开放以后的庙会,更具有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形成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热潮,吸引人的是花天锦地的集市贸易、各种特色的地方小吃和引人入胜的戏曲表演。

今年庙会请来了宝鸡雍城秦声剧团,上午演出的是秦腔经典剧目《金沙滩》,老生演员声情并茂、字正腔圆,把慷慨悲壮的杨继业形象表演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引起了台下观众的阵阵喝彩。正象老话所说,“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在这一刻演员和观众都进入遗物忘形的境界,使精神实现了最酣畅的解脱。

【雍人随笔】陪着耄耋老母赶庙会——古城凤翔城隍庙游记

庙前广场周围的小吃摊上,有当地的羊肉泡馍、绿豆凉粉、热油糕、凉粽子、汤饸饹、酥麻花、擀面皮、肉夹馍;而且还有新疆的油撒子、河南的糊辣汤、重庆的麻辣粉、长沙的臭豆腐、杭州的小笼包等等,各地的名特小吃色味俱佳、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免不了品尝一二。

现在人们逛庙会,已不仅是进香拜神,而且通过观赏地方戏曲,选购日常的生活用品,品尝天南地北的特色小吃,获得祭祀、购物、品尝美食、愉悦心情的几重收获。

【雍人随笔】陪着耄耋老母赶庙会——古城凤翔城隍庙游记

母亲喜好清静,平时也很少去赶其他庙会,但每年的速爷庙会,只要身体条件许就一定会来,并且替漂泊异地他乡的子孙们上一份布施,待我们回老家探亲时,亲自将求到的红布带交到手上,嘱咐要贴身携带。 今年的庙会上,当我目睹年迈母亲进香祈祷和上布施的虔诚情景时,心中百感交集,不由地想起了唐人孟郊的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父母之恩,昊天罔极!我也在心里默默祈福,愿“苏爷”有求必应,保佑母亲及天下所有的老人健康长寿、幸福快乐!

【雍人随笔】陪着耄耋老母赶庙会——古城凤翔城隍庙游记

癸卯年三月廿六日于古城凤翔

~~~~~~~~~~~~

【雍人随笔】陪着耄耋老母赶庙会——古城凤翔城隍庙游记

作者:李印奇,笔名雍人。从过军,为过师,任过吏,经过商。今回归田园,乃野鹤闲云。

(敬请惠阅、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