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灰
你见过火柴里的天堂吗?
卖火柴的小女孩死了,手里紧握着一把烧过的火柴梗。“她多可怜!”人们说,可谁也不知道,她曾在微弱的火光里看到过多么美妙的景象。是的,谁也不曾看到火柴赠予她的希望,就像———我不曾看到你火柴里的天堂。
可是,当火柴燃尽时,你会不会觉得更加寂寞与凄凉?或者,当你早已衣食无虞时,你会不会想起万千根火柴仍在燃烧自己?这就是我们火柴天堂的脆弱。
曾看过一幅画:一个简陋的房间,一个潦倒的画家,一地凌乱的纸笔颜料,一幅画布上刚刚完成的画———“火”,画家伸出手,拢向画布上的那堆“火”。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古语里也包含着这样的意思:自我安慰。想想也是,一个人生存于世,尚且不能生一把火温暖自己,那将多么可悲!我们也会独自走在孤寂的长街,家总是有的,但有家却常不想回,就算回去也用处不大,“而且家里,可能也是很冷。”此时能给自己点一把火的,惟有你自己;对孤单苦痛的淡化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也只有你自己。自己都不心疼自己,你还能指望谁呢?“烟花烟花满天飞,你为谁妩媚,不过是醉眼看花花也醉。”花其实没有醉,但我们醉了,故而看见花以为花也是醉的。这样的假象,大概还是别看破为好,一旦看破,柴焰就灭了。就像曹雪芹,造出个大观园编出个林妹妹,可又太清楚他们的脆弱,终究不肯欺骗自己,而让神瑛使者带来绛珠仙草却又留不住她;让贾宝玉投身于最繁华的府第却也承受了家园破灭后的残酷与凄凉,让有情之人最终化为无情之石。在娓娓叙述中竭力去维护天堂的美丽,这和卖火柴的小女孩如出一辙。
最能用火柴制造出天堂景象的应是蒲松龄。他温暖自己也照亮别人。若说曹雪芹让天下人放声一哭,蒲松龄则让天下人齐声一叹了!可是,事过境迁,尘世间现在还有没有红巾翠袖来揾干英雄泪,再牺牲自己去成就英雄的事业?张楚唱着“在海边,渔家的女儿向大海挥手”,可在如今多数人都在为一个功利目的奔忙,哪里还会有一个淳朴的渔家女,站在碧波万里的海边,为你献唱又看你远行,还永远都等着你,决不会突然地掉转身去?每个人都有寂寞无助的时候,却多半在“哧”地一声燃烧自己时,也需要你“哧”一声的回报。可惜在火柴天堂里,是不能讲回报的。
我们的生活叫现实,不是童话。多次看那篇童话的结尾时,都忍不住想落下泪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是多么欢欣地跟着祖母一起,走到新年的幸福中去。”不知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才写下这样辛酸的语句。
在童话里,安徒生其实想说的是我们真实的人生境遇。
有人一生都不会要火柴天堂,在现实中平庸而执著,可能活得世俗些,却也能得到幸福;有人却宁可沉溺于火柴天堂带来的短暂快乐中,固执地拒绝接受世界还有寒冷和饥饿,而与现实的强烈碰撞则使得其苦痛越来越深甚至无力自救;有人在天堂与尘世自由进退,孤寂时划一根火柴,暖一暖冻僵的手,却并不为天堂的短暂与虚幻伤感,然后振作精神,豁达地继续赶路。如此看来,童话里的小女孩可以算作第二种人。若让你选择,你会做哪一类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