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了世界头号强国,这也让美国野心膨胀,肩负起了“世界警察”的重任。美国经常干涉他国的内帐,向他国安利美国的“普世价值”,这引起了不少国家的反感,以至于全球出现了这10大著名的“反美斗士”,其中8人已经去世,2人还在坚持战斗?
一、卡斯特罗
卡斯特罗,古巴国父。
古巴,曾是美国的殖民地。美国在古巴扶持建立了一个傀儡政权,帮助其掠夺古巴人民,让百姓深受其害。1959年,卡斯特罗带领古巴人民推翻美国支持的巴蒂斯塔政权,建立了新政府。
这引起了美国的不满。美国为了夺回古巴,策划了猪湾事件。1961年,美国雇佣了1500多名古巴流亡分子,提供给他们武器,帮助他们反攻古巴,想要推翻卡斯特罗政府,重新控制古巴。
卡斯特罗只用了3天时间,就消灭了1500多名美国雇佣军,让美国的阴谋未能得逞。同时,卡斯特罗明白,美帝国主义亡古巴之心不死,于是投靠了美国的死对手苏联,让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这既帮助苏联对抗美国,也借助苏联实现自保。1962年,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的事,被美国的侦察机发现了。愤怒的美国人派军舰封锁了古巴海域,造成了古巴导弹危机事件。
一时间,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剑拔弩张,新的世界大战有一触即发的可能。关键时刻,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担心会引发核大战,让人从古巴撤走了导弹,古巴导弹危机事件化解。因为此事,美国恨透了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策划了600多起针对卡斯特罗的刺杀事件,但都未能成功。
2016年,卡斯特罗在古巴病逝,享年90岁。
二、切·格瓦纳
切·格瓦拉,古巴革命领导人之一。
切·格瓦拉,出生于阿根廷的一个声誉卓著的家族。1951年,切·格瓦拉休学一年,前往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地旅游,这让他了解了拉美地区人民的贫穷和苦难,也让他有了国际主义思想。1953年,切·格瓦拉从医学院毕业后,又开始了他的第二次拉美之旅。
1955年,切·格瓦拉在墨西哥城认识了卡斯特罗,并跟随他前往古巴,参加了推翻巴蒂斯塔独裁政权的武装斗争。1965年,古巴革命成功后,切·格瓦拉又前往刚果(金)及玻利维亚等地,参加反对帝国主义的游击战争。1967年,切·格瓦拉在玻利维亚被逮捕,并被杀害。
三、查韦斯
查韦斯,委内瑞拉总统。
委内瑞拉等拉美国家,曾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长时间遭受他们的压榨和掠夺,让拉美人深受其害。
这也让查韦斯很讨厌帝国主义。同时,委内瑞拉国内拥有大量的石油,但因为缺乏人才、技术和设备,只能将自己的石油资源交给西方公司开采,主要是美国的油气公司。这也导致委内瑞拉石油赚取的巨额财富,大部分落入了外国公司的腰包。1998年,查韦斯成为总统后,为了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委内瑞拉人民的利益,他将委内瑞拉的石油收归国有了。查韦斯此举,得罪了美国,但他之后和其偶像卡斯特罗一样,在反美之路上一直走到黑,成了反美斗士。
美国很看不惯查韦斯,但查韦斯将出售石油所得的巨额财富,大部分用于了民生事业,他推行免费医疗、免费教育等惠民政策,获得了百姓的巨大支持,也让美国既看不惯他,也做不掉他。
2013年,查韦斯因病去世。
四、萨达姆
萨达姆,伊拉克总统。
1980年—1988年两伊战争期间,美国还援助伊拉克,帮助萨达姆对付伊朗。1988年,两伊战争结束后,萨达姆为了赖掉欠科威特的140亿美元债务,出兵吞并了科威特。科威特是美国的中东盟友,萨达姆此举损害了美国利益,美国随即发动海湾战争,教训了萨达姆一顿,逼迫萨达姆从科威特撤军。因为海湾战争,萨达姆和美国彻底反目成仇,成了不共戴天的敌人。
1999年,欧洲国家为了对抗美国,也推出了自己的货币欧元。萨达姆为了报复美国,当即宣布,伊拉克的石油用欧元结算。石油—美元体系,是维护美元“世界货币”的基础。萨达姆此举,动摇了美元世界货币的根基,损害了美国的核心利益。美国发动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
2006年,萨达姆被美国支持的伊拉克当局处死。
五、卡扎菲
卡扎菲,利比亚最高领导人。
利比亚,曾长时期遭受过西方国家的殖民掠夺,这让卡扎菲内心非常仇恨西方国家。1969年,卡扎菲通过政变夺权之后,就将美国人和英国人赶出了比利亚,并将利比亚的石油收归国有。
卡扎菲还选择了亲苏联的外交政策,这让美英等国很不爽,开始打压、制裁,以及军事挑衅利比亚。利比亚的军事实力较弱,无法和美国抗衡,这让卡扎菲不敢和美国爆发战争,只能通过策划洛克比空难等不光彩的事件,反击报复美英等国,但也让其和西方国家的关系更加糟糕。
卡扎菲治政初期,利用石油赚取的巨额收入,实现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让利比亚人民过上了好日子,但后来,他就忘了初心。卡扎菲利用手中的权势,垄断了利比亚的各行各业,大量的财富集中到了卡扎菲家族手中,百姓分到的蛋糕越来越少,生活越来越困难,对卡扎菲的不满也日益加剧。卡扎菲手握大权,对这一切毫不在乎,他一直通过血腥镇压来打压反对者。
2012年,利比亚爆发内战后,早就看卡扎菲不爽的美、英、法等国,乘机发动了利比亚战争,推翻了卡扎菲政府。卡扎菲逃往家乡苏尔特途中,被国内发对派抓住,最后将其残忍杀害。
六、米洛舍维奇
米洛舍维奇,前联盟总统。
1991年,“巴尔干之虎”南斯拉夫解体后,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和马其顿,成为了独立的主权国家,但是塞尔维亚和黑山不愿意独立,又组建了南联盟。塞尔维亚的“圣地”科索沃,因为历史原因,其曾被奥斯曼帝国统治过,导致该地区90%居民,是阿尔巴尼亚人了,不是塞尔维亚人。阿尔巴尼亚人对塞尔维亚缺乏认同感,想让科索沃从塞尔维亚独立出去,但科索沃是塞尔维亚人的“圣地”。12世纪,塞尔维亚人在科索沃地区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王朝尼曼雅王朝,这也让塞尔维亚人将科索沃看成是他们民族的发源地。谁丢了科索沃,谁就是塞尔维亚的民族罪人。塞尔维亚和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也就不敢让科索沃独立。
南斯拉夫,因为是个社会主义国家,曾一直遭受美国的打压。1991年,南斯拉夫解体后,继承了其大部分遗产的塞尔维亚,又成了美国等国的眼中钉、肉中刺。美国等国一直在背后支持科索沃独立势力。米洛舍维奇因为在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上寸步不让,将其逼成了“反美斗士”。
1998年,塞尔维亚和南联盟,出动军队打击科索沃的独立武装时,美国等国以塞尔维亚对科索沃地区实行种族屠杀为由,发动了战争,开始大规模空袭南联盟。南联盟在北约的轰炸下遭受重创,最后不得不在俄罗斯的调停下,接受北约的条件,从科索沃撤军。2000年,米洛舍维奇输掉了大选。2002年,在美国等国的逼迫下,米洛舍维奇被引渡到海牙军事法庭受审。
审讯期间,米洛舍维奇不承认西方国家对他的一切指控。2006年,米洛舍维奇在海牙监狱病逝。
七、霍梅尼
霍梅尼,伊朗革命领袖。
美国,起初和伊朗的巴列维王朝关系非常融洽。巴列维王朝时期,因为伊朗石油资源丰富,再加上美国等国的扶持,伊朗非常富裕,但国家的财富,都集中到了上层社会,底层百姓食不果腹,生活艰苦。同时,巴列维国王在伊朗推行的世俗化改革,还动了伊朗教士阶层的利益,最终导致伊朗国内爆发伊斯兰革命,巴列维王朝被推翻,霍梅尼成为了伊朗的国家最高领袖。
1979年,在埃及避祸的巴列维国王又以治病为由,前往美国居住。美国收留巴列维国王的行为,激怒了伊朗人。伊朗年轻人冲进美国大使馆,扣留了66民美国使馆人员。这就是著名的伊朗人质危机事件。这之后,美国通过外交施压、经济制裁等手段,逼迫伊朗释放外交人员,但霍梅尼始终不肯向美国屈服,拒绝释放美国人质。1980年4月7日,美国宣布和伊朗断交。4月25日,美国派军机进入伊朗境内尝试解救人质,但因飞机相撞坠毁而宣告失败。
1981年,黔驴技穷的美国,同意退还其扣押的伊朗的140亿美元资金,并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伊朗这才释放了其扣押美国的人质。这之后,霍梅尼从未向美国屈服,一直是反美人士。
1989年,霍梅尼病逝。
八、斯大林
斯大林,前苏联领导人。
二战期间,苏联遭到纳粹德国攻击后,美国向苏联提供大量援助,帮助其对付德国,两国是盟友。
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因为是当时实力最强的两个大国,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主地位,美国和苏联很快反目,成了敌对国家。斯大林是个非常强势的领导人,他治理下的苏联,实力很强大,不但让欧洲各国畏惧,连美国都要让其三分。1953年,斯大林在莫斯科病逝。
九、内贾德
内贾德,伊朗总统。
从1979年,伊朗人质危机事件爆发后起,伊朗就一直是中东地区的一个反美国家。2005年,内贾德当选伊朗总统后,对美国更加强硬了,他在伊朗核问题上不肯向西方国家妥协,认为和平利用核能是伊朗的合法权利。内贾德还多次在公开场合叫板、批评美国,是个“反美斗士”。
内贾德,出身底层,是个平民总统,深受伊朗人民的爱戴,曾在2005年,2009年,两次当选总统。后来,内贾德因为和伊朗的宗教领袖哈梅内伊产生了利益分歧,遭到了哈梅内伊的打压。2017年,内贾德想第三次参加伊朗的总统竞选,被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取消了参选资格。
内贾德,被迫退出了伊朗政坛。否则,他依旧会是和坚定的反美斗士,为了伊朗利益和美国对抗。
十、普京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想和西方国家化干戈为玉帛,融入西方国家的圈子中,所以选择了亲美的外交政策,但美国却将继承了苏联70%遗产,拥有世界第二强军事力量的俄罗斯当成自己的竞争对手,不断通过北约东扩等手段,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削弱俄罗斯的实力。
美国将北约,扩张到俄罗斯家门口后,俄罗斯人才觉得自己上美国的当了。在位期间,经济一塌糊涂的叶利钦,不被百姓支持后,只能将总统之位让与更年轻有为的普京,提前退休了。普京成为俄罗斯总统后,就改变了外交政策,对美国等国强硬了起来,其发动车臣战争、俄格战争,帮助叙利亚打击美国等国支持的反对派等,慢慢又树立了俄罗斯的强国形象。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普京又站在了对抗美国的最前线,但俄罗斯的综合国力,以及在科技、工业等领域和美国等国存在较大差距,也让俄军在俄乌战争中举步维艰,陷入了尴尬不利的局面。